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昔日的花果之乡

因桉树泛滥和过度养殖

土壤被破坏、水体受污染

不复往日瓜果飘香

鱼米肥美的景象

从一颗火龙果开始

零种植基础

两年惨淡的收成

在坚持自然农法多年后

他终于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不使用化肥农药

不喷除草剂和生长激素以草制草、以虫制虫让果树自然生长自然成熟为消费者送上一颗放心果子为家乡的青山绿水贡献力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生于年的陈宗鑫喜欢读古诗。问他最喜欢哪一首?

他的回答是——“归园田居”。

陈宗鑫正在使用割草机对果园里的杂草进行割草矮化

“陈宗鑫很年轻也很有理想,他种出的火龙果品质非常好。”7月盛夏的一个午后,在厦门大学生态学专家李振基教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漳州漳浦县的“天地归零”生态农场。

时值酷暑,口干舌燥的大家很快被一盘火龙果征服了:天然的果香在入口的一瞬间就在唇齿间弥漫开来。

滋味浓郁、酸甜适中的火龙果

“口感真好。”同行的伙伴们赞叹道。

面对大家的肯定,陈宗鑫并不意外,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好的水果自己会说话。”

套袋是为了防果蝇

回乡:挺过最艰难的日子

陈宗鑫的故事并不曲折,但一条回乡之路也走了8年。

“离开家乡越久,越容易感到迷惘。”高中毕业后就背井离乡的他心里始终有一份乡愁。

年,是陈宗鑫在厦门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第八个年头。闲暇之余,幼时漳浦故乡蓝天白云、瓜果飘香的美景常常浮现脑海。他不时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呢?

而现实又让他痛心: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而遭受土壤、水体污染的家乡,不复往昔的景象。

更重要的是,故乡基本只有老人留守,年轻人回乡创业被看成是异类。

恰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年陈宗鑫决定返乡创业,他希望能通过身体力行生态种植方式,让故乡恢复往日的绿水青山。

如画一般的火龙果园

生态种植说时容易,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

在普遍施用农药化肥及除草剂的今天,立志“生态种植”的陈宗鑫很快就被撞得晕头转向。

“最困难的时期是刚转行的-年,手头资金不够,技术零基础。当时找亲戚筹借了10万元,加上自己的10万,租了20亩地种植火龙果。刚开始两年基本也没什么收成,因为没喷药,火龙果大多被果蝇叮烂了。”

回忆当年的艰难,宗鑫用“日子过得比较节俭”一句带过,之后他通过阅读书籍不断学习种植技术,还经常外出与经验丰富的农友进行技术交流。

一颗果子的哲学:自然农法

农夫成长了,他的农场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年,陈宗鑫参加了福建省青创主办的“自然农法培训”,也因此认识了生态学专家李振基教授,第一次明白了不能单纯只是考虑如何治理病虫害问题,而是要重建生态平衡,让自己的农场和土地变得健康起来。

自己制作的堆肥

经过长时间发酵,堆肥已经完成了转化,全无一丝异味

课程结束后,陈宗鑫立即将所思所学运用于种植实践,利用“以菌治菌”原理,在承包地里施用有机肥(自己堆肥)与环保酵素,这些做法既让水土都免遭污染,又能让地里的作物明显增收。

当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陈宗鑫总算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时期。

“朋友们一吃我种的火龙果就觉得明显比外面买的好吃,纷纷替我宣传。到现在,我的朋友们也还是农场最稳定的客户群。”

“生态种植的初步成功、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让宗鑫坚信推广生态种植是一份有价值、可持续的事业。”

理想:希望家乡能更多一些年轻面孔

在与乡亲们的互动过程中,陈宗鑫逐渐认识到,只有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生态种植才能获得更大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与周边农户开展合作,陈宗鑫注册成立了天地人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向农户们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在源头上实现对农产品质量控制,让参与其中的农户切身体会到生态种植带来的作物增产。

为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讲解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

年,对陈宗鑫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这一年,他作为乡村创业青年代表参加了年中国福建人才创业周展会。

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红心火龙果通过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项农残检测并获得福建青创“生机地球”项目认证。福建青创也为其发起产品众筹并提供资金配捐,使得天地人果蔬专业合作社成为漳州地区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右边的果子是特意留给虫子吃的,如此方能保持果园中的生态平衡

谈到理想,陈宗鑫的愿景是再造一个更加具有活力的家乡。

“从事生态农业多年,目前困扰我的并不是产品问题,而是现在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来了。只有上年纪的老一辈守护家园,年轻人都去了城市打拼,未来的农耕之路也将会失去活力。所以特别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回到故乡,共创生态农业之路。”

夕阳西下,陈宗鑫(左)讲述着未来的设想

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做过一份调查,如今的生态种植农户普遍面临着销售难的问题。“希望媒体多多宣传,让大家认识生态农业,愿意购买生态农产品。

“要知道,还原生态本质,共享有机生活,不仅是我的愿景,更是消费者的。”陈宗鑫说。

消费报×陈宗鑫

记者:目前,真正的生态种植并不多,普通消费者也很难相信不用农药化肥就能种出有品质的水果,你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

宗鑫:好的产品确实并不多,市面上的大多数水果天天泡在化肥农药里,在激素的催生下快速成长,拥有着不被病虫害侵袭的亮丽皮肤,其实内心已饱受摧残。看上去又大又漂亮,但吃到嘴里又是另一种感觉。其实,水果是有生命的,好的水果自带发言权,一旦吃过,就很难再放下。

记者:你的生态种植经历了几个过程?

宗鑫:生态种植无法一步到位,种植者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我之前也用过生物制剂来防害虫,但现在都没有用了,纯粹的自然农法。如今我的果园用酵素和自己堆的有机肥,还有套袋来解决病虫害的问题,效果很好,土壤也恢复了肥力,更富生机。

记者:通过本报,最想对消费者说点什么?

宗鑫: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深远的农耕文化,完全可以不用化肥农药就能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只是现代商业趋于利益最大化,为了满足消费者既要外观又要口感的多种需求,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增加产量而选择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事实上,对于这些农产品,农民自己都是不吃的。

消费者想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种植者希望劳有所获,两者之间如果加强沟通,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的。衷心希望消费者能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cs/1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