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最有趣的故事整蛊高手虞华轩,
(说明:转载此文,觉得写得可以,未见本文作者注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字样,所以,转载了,版权归原作者,要是作者不许人家转载,请今后在文章结尾或者文章前头加以说明。则不转载,谢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多理解转载你文章的人。) 原创·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小说《儒林外史》中最有趣的故事,当属五河县的小乡绅虞华轩,精心布局来整蛊成老爹了。 成老爹在五河县城很有些“面子” 成老爹是一个“兴贩行的行头”,也就是民间交易,主要是田产交易的中间人,他在小说中出场时,是“方巾,蓝布宜裰,薄底布鞋,花白胡须,酒糟脸”的略带搞笑的形象,因为他是刚从乡下过来的,所以到虞华轩家的时候,他的身上、腿上还沾着黄泥呢。 虽然成老爹是一个乡下人,但在县城里却是很有“面子”的,虞华轩让他回乡下去商量一下购买田庄的事情,但成老爹表示还不急,因为他还得在县里再耽搁几天: 成者爹道:“明日要到王父母那里领先婶母举节孝的牌坊银子,顺便交钱粮;后日是彭老二的小令爱整十岁,要到那里去拜寿;外后日是方六房里请我吃中饭,要扰过他,才得下去。” 成老爹第一天要打交道的王父母,指的是五河县的县令王公;第二天要去拜寿的人家,是五河县里最有权势的大乡绅彭家;第三天要请他吃饭的方老六,是五河县里最有钱的典当行商人方家。 看人家成老爹在五河县里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 然而,虞华轩却不信这个,他找到了善于打听事儿的唐三痰,要他去探听一下方家第三天是否有请客的活动,结果还真的没有。虞华轩设计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局,把成老爹狠狠地戏耍了一顿。 虞华轩让人假托方家的名号给成老爹写了一张请帖:“十八日午间小饮候光”,再在请帖的下面写上“方杓顿首”,然后把帖子偷偷地放到成老爹睡觉的房间里。成老爹回家一看,立即就高兴了起来:“我老头子老运亨通了!偶然扯个谎,就扯着了,又恰好是这一日!” 那一天,虞华轩故意安排自己家里也请客,成老爹看见虞家的小厮们“一个拎着酒,一个拿着鸡、鸭,一个拿着脚鱼和蹄子,一个拿着四包果子,一个捧着一大盘肉心烧卖,都往厨房里去。”但谁还关心这个,有大富翁方家的酒席在那里等着,成老爹哪里还看得上虞家的? 一次有趣的“尬聊” 虞家小厮悄悄的从后门口叫来一个卖草的,给了他四个钱,叫他假装是方六老爷家的仆人,转到前门请成老爹前去赴宴,说是方六老爷在家里等着他呢。成老爹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方家,然后就和方老六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尬聊: 方老六:老爹几时上来的? 成老爹:前日才来的。 (成老爹心里惊了一下:你怎么能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进的城呢?) 方老六:寓在那里? 成老爹:在虞华老家。今日好天气。 (成老爹心里更慌了,你居然不知道我住在哪儿,那前天给我的请帖,是怎么送到虞家的呢?成老爹满头雾水,只好一边吃茶,一边和方老六没话找话) 方老六:正是。 成老爹:这些时常会王父母? (或许提一下县令王公,是一个不错的话题) 方老六:前日还会着的。 (又冷场了,两人只好又吃了一会儿茶。成老爹又找到了一个新话题,还可以顺便恭维一下方老六) 成老爹:太尊这些时总不见下县来过。若还到县里来,少不得先到六老爷家。太尊同六老爷相与的好,比不得别人。其实说,太爷阖县也就敬的是六老爷一位,那有第二个乡绅抵的过六老爷! 方老六:新按察司到任,太尊只怕也就在这些时要下县来。 成老爹:正是。 (又坐了一会,成老爹再也找不到话题了,两人只好又吃了一道茶。既没有其他的客人来方家,也不见方家摆宴席,成老爹的肚子饿了) 成老爹:我别过六老爷罢。 方老六:还坐坐? 成老爹:不坐了。 饿着肚子喝陈茶 成老爹带着满心的疑惑和满肚子的饥饿回到了虞华轩的家里,好在那里还有一桌酒席可以吃,虞华轩也正在家里一边吃着,一边等着成老爹呢。一见他回来,虞华轩就立即站起身来,热情地说道: 虞华轩道:“成老爹偏背了我们,吃了方家的好东西来了,好快活!”便叫:“快拿一张椅子与成老爹那边坐,泡上好消食的陈茶来与成老爹吃。” 虞华轩这几句话一说,立马就堵住了成老爹的嘴,他就实在是张不开口来加入虞家的宴席了,只好坐在一旁“左一碗,右一碗”地喝着消食解腻的陈茶,看着他们一筷子一筷子的“大肥肉块、鸭子、脚鱼”往嘴里送,“气得火在顶门里直冒”。众人一直熬到晚上才散了席,成老爹悄悄走到管家房里,要了一碗炒米泡了吃。 五十两银子的佣金泡汤了 虞华轩的另一个乐趣,就是通过买地来戏弄成老爹了。 成老爹到虞华轩家的第二天一早,就暗中和虞家两个负责收租子的管家探听了虞华轩的虚实,看到有利可图,就立即请来了虞华轩,向他推荐一块儿难得的好田地。虞华轩当场就同意了,还让成老爹看了看元宝,以表示自己买地的诚意: (虞华轩)当下叫小厮搬出三十锭大元宝来,望桌上一掀。那元宝在桌上乱滚,成老爹的眼就跟这元宝滚。虞华轩叫把银子收了去,向成老爹道:“我这些银子不扯谎么?你就下乡去说。说了来,我买他的。” 几天之后,成老爹又回到了县里,和虞华轩就田地买卖的细节,“租头、价银、戥银、银色、鸡、草、小租、酒水、画字、上业主”,连带成老爹该得的五十两银子的佣金都提前讲清楚了,然后成老爹就带着卖田地的和中人来到了虞华轩的家里来写契约,可这时,虞华轩突然变卦,睁着眼睛说田地他不要了。 成老爹被“吓了一个痴”,最后没办法,只好带着人们又回去了,气得他“愁眉苦脸”的。 虞华轩为什么会这么促狭? 虞华轩是五河县里的一个小乡绅,他没能考上什么功名,但他的祖上却是风光无限,曾祖是尚书,祖父是翰林,父亲是太守,是个真正的仕宦大家。只是到了虞华轩这一代变得没落了。 家族早先的尊荣,在虞华轩的内心里是引以为傲的,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宴,他却点上了自己曾祖时代的“料丝灯”来,这可是他的曾祖尚书公在武英殿时御赐的。但是,五河县的人却说虞家已经不行了,现在彭府和方府才是“一年盛似一年”。 虞华轩重新修葺了虞家先祖建起的元武阁,虽然自己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但仍然为此花费了近五百两银子。可是,五河县的人却说,这元武阁是发一县科甲的风水的,现如今已经和虞家不相干了,科甲是发在彭家的。 季苇萧受府里厉太尊的指派,来五河县暗中调查县里当铺的交易是否公平,顺道给虞华轩送来了杜慎卿的信。虞华轩以天下为己任,向季苇萧举报了方家仁昌、仁大两个当铺与小民交易时的黑暗手段。然而,五河县的人却不相信这个人是厉太尊派来的,因为太尊只和县里的彭老三、方老六他们打交道。 五河县的人只知道敬奉有权有势的彭家和有钱的方家,已经达到了“非方不亲,非彭不友”、“非方不心,非彭不口”的地步,根本不把虞华轩放到眼里,他们“说起前几十年的世家大族,他就鼻子里笑”,焉知当虞华轩听他们说起彭家和方家的时候,不是“鼻子里嘻的笑”呢。 虞华轩不甘于淡泊的人生,他想要有所作为,但却又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他内心的期望值和现实的回报值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虞华轩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进而“激而为怒”。他既是五河县恶俗势力的受害者,也是反抗者,他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点资本,时不时地整蛊一下身边恶俗的市侩,不过,也只是一种无力的反击罢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fb/18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花弄草其乐无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