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到消亡,南斯拉夫百年史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3.1日波黑独立公投的最后一天,一支车队驶向萨拉热窝市中心,准备参加一场由塞尔维亚人举办的婚礼,途中车队打着巨大的塞尔维亚国旗公然反对波黑独立,面对异族的公然挑衅,一名波斯尼亚男子闯入婚礼现场,向人群开枪,新郎的父亲在混乱中被打死,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愤怒,并决定对萨拉热窝城中的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人进行报复,于是萨拉热窝围城战爆发,这是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3年8个月的围城战中共有一万四千人丧生,数十万人沦为难民,然而根据年的科浮岛宣言南斯拉夫本该是一个民族平等,文字平等,宗教平等的国家,然而75年之后南斯拉夫却走向了分裂,二十世纪初万南斯拉夫人四分五裂,他们生活在五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其中绝大部分的南斯拉夫人被奥匈帝国所统治,而背靠俄国的塞尔维亚则成为解放南斯拉夫人的唯一希望,年连续两次的巴尔干战争让塞尔维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一方面他的领土扩大了一倍,人口增加了近两百万,另一方面塞尔维亚的胜利是奥匈帝国境内的南斯拉夫人对建立南斯拉夫统一国家的欲望继续膨胀,这让奥匈帝国颇为头疼,伺机寻找与塞尔维亚开战的理由 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到访萨拉热窝,在他的车队经过一个路口时,被偷偷潜伏在人群中的青年波斯尼亚组织成员普林西普迅速掏出手枪连击毙了费迪南大公,皇位继承人遇刺的消息迅速传回奥匈帝国,奥匈政府认为暗杀事件的背后是有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于是在同年7月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代表各方利益的俄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奥斯曼土耳其等相继加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在得知奥匈帝国宣战后,塞尔维亚首相尼古拉帕西奇说道,奥地利向我们宣战了,这意味着他们即将灭亡,经过这次战争塞尔维亚必将成为一个斯拉夫人的强国,全体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都将包括在这个统一的国家内,年奥匈帝国战败失去了对南斯拉夫人的统治, 同年12月1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至此在巴尔干生活了年的南斯拉夫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统一的独立国家 但是这个由古老民族建立起来的新国家并不稳定,塞尔维亚作为一战战胜国,他在南斯拉夫王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塞尔维亚人开始垄断政府和军队的主要领导岗位,在经济和宗教上也明显偏向于塞尔维亚人,甚至无视其他民族的存在,强行确立南斯拉夫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这种大塞尔维亚主义明显违背了建国前所倡导的民族平等原则,这也直接导致其他民族尤其是克罗地亚人的强烈不满,因此第一南斯拉夫王国从建立之初就陷入了党派冲突,政治暗杀,政府轮转不休的混乱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克罗地亚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乌斯塔沙成立,组织成员深信唯有暴力与恐怖才能推翻塞尔维亚人的统治。 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在战争初期南斯拉夫一直保持中立状态,但在德国一连串势如破竹的连胜后,南斯拉夫迫于压力于年加入了轴心国阵营,但是国内的亲西欧派对此深感不满,并发动了政变,德国便以此为借口对南斯拉夫发动了进攻,第一南斯拉夫王国就此瓦解,与此同时在德国人的扶持下克罗地亚的极右翼组织乌斯塔沙宣布成立克罗地亚独立国,并成为纳粹的傀儡政府,为了迎合希特勒,乌斯塔沙不仅接受了纳粹的反犹太思想,还将塞尔维亚人作为自己种族清洗的目标,他们开始四处屠杀塞尔维亚人的村庄,和德国人不同,他们在屠杀的过程中很少用枪而是采用镰刀割喉斧头斩首等方法,为了提高屠杀效率乌斯塔莎开始修建集中营,统一关押屠杀塞尔维亚人和犹太人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亚塞诺瓦茨集中营在那里数万名塞尔维亚人被杀害。而另一边塞尔维亚武装组织切特尼克也正在以同样的手段进行复仇,除了克罗地亚人以外穆斯林人也成为他们屠杀的对象,年切特尼克被德军击退,在撤退的几个月里他们屠杀了数万平民,大量穆斯林妇女被强奸,以至于盟友英国都无法接受切特尼克的种族屠杀行为,最终放弃了对他的支持,由此不难看出纳粹正是利用了南斯拉夫的民族宗教和社会矛盾,蓄意把南斯拉夫人之间的民族冲突和相互残杀推向了极致,据估算南斯拉夫在二战期间死亡人数在万以上,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其中六成是死于民族间的自相残杀。 二战期间活跃在南斯拉夫的武装组织不仅仅只有乌斯塔莎和切特尼克,共产主义者建立了游击队也发动了反纳粹反法西斯的武装斗争,他们的领袖便是后来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铁托清醒的认识到,要想打败法西斯重建南斯拉夫一定要缓解民族矛盾消除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因此在战争初期铁托便提出各民族兄弟团结和统一的口号,并倡导兄弟友爱和团结的精神,正是这个统一民族的政策,让铁托领导下的游击队深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最终游击队相继解放了波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这让苏联,英国,美国等同盟国也相继承认了铁托的合法性,年由波黑,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和马其顿组成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铁托任最高领导人。 建国初期同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一样,南斯拉夫借鉴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从而帮助南斯拉夫巩固了新生政权,并集中全国资源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然而由于斯大林过度干涉南斯拉夫的内政和外交,这让铁托感到非常不爽,于是两人之间逐渐产生矛盾,最终在年南斯拉夫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随之而来的便是苏联的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和军事威胁,为了摆脱困境铁托接受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但他坚持援助必须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这一原则,因此南斯拉夫成为了不从属东西任何一方阵营的不结盟国家。 从50年代开始,为了区别于苏联,南斯拉夫放弃了中央集权制,开始尝试下放联邦的权利,因为铁托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南斯拉夫民族平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独立自主权,于是从5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相继将个国有企业移交给各共和国自治省,同时把企业的生产投资分配定价等权利也一并交由地方和企业自行管理,到了年联邦取消了国家统一工资制,在保证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由企业根据利润自由支配工人薪资,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看出铁托正在试图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实现联邦政府与共和国和自治省之间的权利平等,因此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是南斯拉夫经济发展最快的阶段。 民族关系融洽,社会繁荣,因此也被称为南斯拉夫的黄金时代,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铁托陷入绝对民族平等的极端化,他认为60年代的经济改革还不彻底,只是缩小了联邦干预经济的范围,并没有扩大共和国的自治范围,于是铁托开始毫无节制的下放联邦政府的权利,例如在货币发行外汇制度,关税保护制度和金融制度上必须由共和国自治省统一协商,且各方均有一票否决权,同时国家也取消了指令性计划体制,由联邦共和国和地方政府共同定制并遵循协商一致和一票否决的原则,年银行体制改革,允许共和国自治省设立拥有国家银行职能的人民银行,至此联邦政府将宏观调控管理经济等职能全部下放,最终的结果便是共和国自治省拥有的权利足以在自己范围内重建独立的经济体系。 从而各自为政,相互封锁,把统一的南斯拉夫市场分割成八个相互封闭的市场,到了80年代共和国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矛盾的民族经济,当时共和国之间共同投资只占整个联邦投资的百分之零点八,社会产值年均增长率也从年的5.5降到年的0,而通货膨胀率则由年的30%飙升为年%,另外在民族政策上铁托为了保证各民族间的势力平等,不惜打压人口最多的塞尔维亚人和经济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人,最终铁托为了追求绝对的民族平等却制造出了更多的民族矛盾,正如当时一位日本学者所说这个国家的民族政策非常工整,但是南斯拉夫也许很快就会瓦解。 年5月4日铁托去世,南斯拉夫进入铁托后时代,此时的联邦政府已经转为集体领导制,由6个共和国2个自治省各自选出一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并轮流担任国家元首,这套体制虽然可以避免权力集中,但也导致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年柏林墙倒塌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民族主义政党相继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从而取代共产党的执政权,至此8人的主席团中,代表民族主义政党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占两票,代表共产党的塞尔维亚,黑山,伏伊伏丁纳和科索沃占4票,处于中立的波黑和马其顿各占1票,由此可以看出一旦进行多票表决时,塞尔维亚可以联合抵制对自身不利的议案,使其无法超过半数的5票,也就是说塞尔维亚事实上拥有了一票否决权,对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来说,要想在联邦的框架内推动分权,势必无法绕过塞尔维亚一方的否决,因此联邦政府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决策能力和领导作用,这也加速了联邦解体和内战的爆发,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相继宣布独立,两天后联邦政府派遣人民军武装干预,至此南斯拉夫内战爆发,从年到年斯洛文尼亚战争,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马其顿内战,都在推动南斯拉夫的解体,自二战之后民族仇恨,种族清洗再度兴起,同时各共和国内部的民族复杂程度也极大的影响了战事的发展。 斯洛文尼亚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只占人口的3%,因此国内对独立没有任何阻碍,再加上欧共体的调停,最终与人民军的武装冲突持续了十天左右便结束,战争导致双方共有49人死亡,人受伤,这场独立战争也被称为十日战争,另一边的克罗地亚战事则要相对复杂一些,由于历史因素,国内约有60万塞尔维亚人居住在“边屯区”,这部分居民及其居住的区域占克罗地亚人口的12%和面积的3/1因此极大的影响了战事的发展,当时克罗地亚总统图基曼曾在公开场合为乌斯塔沙组织洗白,因此塞族人认为克罗地亚一旦独立成功,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于是塞族人开始与克罗地亚政府对抗,先是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区域随后便开始谋求与塞尔维亚合并,最终这场武装冲突演变为南斯拉夫人民军与塞尔维亚武装联合对付克罗地亚军队的战争,年1月在双方签订第15次停火协议后,持续半年的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告一段落,战争导致双方约有1万人战死,73万人沦为难民,同时更为复杂的波黑,当时波黑总人口万,其中波斯尼亚人占48%,塞尔维亚人占37%,克罗地亚人占14%,当时摆在波黑面前的只有三种选择,第一放弃独立依旧留在南斯拉夫框架内,第二宣布独立并以波斯尼亚人为主体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第三将波黑一分为三一部分与克罗地亚合并,一部分与塞尔维亚合并,剩下的留给波斯尼亚,显然无论波黑怎么选择都会有一方民族反对,因此波黑战争无法避免。正如开头所说在波黑公投的最后一天一场婚礼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年3月将近10万塞尔维亚人开始从萨拉热窝撤离,4月塞族武装同南斯拉夫人民军攻入萨拉热窝,随后便占领了水库,发电厂,机场等战略要地,5月萨拉热窝完全被包围,并切断城内的一切供给,于是城中的市民将在未来三年半的时间里挣扎求生,年在北约的介入下战争终于结束,最终波黑战争共造成27万人死亡百多万人沦为难民,随着联邦内各个共和国相继独立,最后只有塞尔维亚和黑山依旧保留在联邦体制内,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6年黑山宣布独立,至此南斯拉夫彻底成为历史。 纵观南斯拉夫近一百年的历史不难看出,民族问题贯穿了从建国到分裂的全过程,为了追求民族平等,南斯拉夫人可以摒弃民族矛盾一致对外,建立自己统一国家的同时也可以相互仇杀,甚至执行种族清洗政策,所以民族平等应该是相对而非绝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fb/19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普京为何突然支持乌东四州公投入俄
- 下一篇文章: 历史的沉思弱塞则南强政策下南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