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的植物,千万别乱
北京最好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423.html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高海拔、低气温、低空气密度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很多高原所特有的生物,点缀在这片既神秘又高洁的圣地之上,比如牦牛、藏羚羊、藏野驴、高山雪莲、蕨麻(人参果)、虫草等等。如果你驾车行驶在川藏线上,也许会碰上另外一种稀有的植物,高度可达1-2米,上部呈淡黄色,下部的叶片就像白菜一样。当地人会警告你,遇到这种植物,千万不要采摘,更不要去吃它,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说的这种罕见的植物,名字叫做“塔黄”,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海拔在-米的石滩地或者湿草地中,另外在我国的云南省西北部靠近青藏高原的高山山地、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的一些国家中也有一定分布。 塔黄在生物学分类上,隶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蓼目蓼科酸模属。从外形上看,成年塔黄的植株的确像“宝塔”一样,可以很轻松长到1米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2米,从根部到顶端只有一根粗壮的茎杆,没有其他分枝,茎杆的底部有数片油绿绿的大型叶片,形状和白菜非常相似,与底部直径达3厘米左右的茎杆一起共同构成“莲花”状的基座。 从下往上,塔黄的叶片面积逐渐减小,叶柄缩短,颜色也从绿色变化为黄色和淡黄色,而且像结球甘蓝(包菜)的叶片一样,呈现出一片覆盖一片的状态,不过覆盖的方式是向下覆盖,这样的包叶结构,从外部看上去,就像一个尖尖的小塔一样,因此得名“塔黄”。 由于塔黄的植株较为庞大,因此对水分、阳光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要比青藏高原其他一些草类大得多,因此它们普遍长在高原上为数不多的河流两岸,或者常年底部有融水流动的流石滩之内,而且在未开花之前,塔黄的通体并不会呈现出黄色,而是较深的墨绿色,因此不易被发现。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且温度大、太阳辐射也很强,而且还有凛冽强劲的大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这里的植物很多都表现出根系深、生长期长、开花周期长等特点,大部分植物也因此形成了一生只开花一次的习性。对于塔黄来说也不例外,它扎根在贫瘠的高山碎石滩之上,深度有的可达2米以上,生长期有的长达10年以上,才能蓄积足够的营养,然后待到条件合适时,在短时间内就能长出高达1-2米的花序,花朵数量能达数万之多,也就是从图片中看到的黄色部分,待到花期结束、果实成熟以后,整个塔黄植株就会因营养耗尽而枯萎死亡,完成了“传宗接代”的历史使命。 有意思的是,在塔黄开花结果期间,与高原上有一种双翅目的昆虫-蕈蚊建立了稳定、高效的互助合作模式,一方面,塔黄高大的植株、数量众多的花蕾和叶片,为这种昆虫的栖息、交配、繁衍以及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环境,也提供了食物来源。同时,塔黄也由于蕈蚊成虫的活动、交配,花粉的传播效率大大提升,在此过程中虽然有少部分花朵和种子被“消耗”了,但总体上看也提高了塔黄授粉的成功率,无疑是一种植物与动物合作的“双赢”。 那么,在青藏高原上如果看到塔黄,为什么不要乱摘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塔黄的生长期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呈现出趴在地面上的状态,只有开花时,才会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一下子“突击”长到2米,也就是说几十年的努力,全部就为了这么一段时间,通过长期的营养积累才达到可以华丽绽放、孕育下一代的阶段,如果在塔黄长高时将它采摘了,那么此时正在开花而没有结果,相当于植株几十年的努力都白费了,不但植株再也活不了了,而且孕育的成千上万颗种子也“半途而废”。 第二,塔黄所生长的高原自然环境总体上看比较恶劣,这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要求都很高,特别是耐受性这一块尤为重要。塔黄的根系很发达,对于高原碎石遍布的流石滩地来说,塔黄的存在,在保持局部水土流失、维系生态平衡等方面的贡献特别巨大,如果游客看到塔黄就乱摘,不但会使整个种群原本就很稀少的局面出现更大的危机,甚至有灭绝的风险,而且会使流石滩甚至高原生态环境都产生连锁的负面影响。 第三,塔黄是一种难得的高原药用植物,通体具有消肿、泻热、散瘀之功效,特别是它的根部效果更为明显,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虽然没有列入我国的保护物种,但是当地政府组织民众,也对该种植物进行了非常严格的保护,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和有恢复性的开采,有的区域已经专门被人承包进行商业运营,其中就包括对塔黄的繁育、保护和开采,是严禁外人随意采摘的,否则就会带来不必要的赔偿纠纷。 综上所述,塔黄是青藏高原非常稀有的一个物种,无论是为了不破坏它的自然生长和繁衍进程,为了不对当地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影响,同时也为了减少可能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在青藏高原上看到这种漂亮的植物,建议大家还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fb/19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7种一年四季开花的植物,阳台养一盆,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