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1229/4319054.html

寿县方言土语,是中华民族汉族语言中的地方性、区域性变体,是中华汉语分化裂变的结果,是中华汉语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寿县方言土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着独到的特点,历史上曾在寿州大地上的原始部落和族群中广泛流行使用。千百年来,通过糅合、兼收、借鉴、吸纳周边其他部落和族群的语言精华,逐步形成具有寿县地域特色和独立完整的本土语言体系。寿县方言土语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发展演变,最终在近现代约定俗成,相沿成习,在某种范围内彰显出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风情神韵。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频率增加,加之共同语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等因素,寿县方言土语的使用空间和功能作用正在逐步萎缩,走向衰退,甚至面临消失的尴尬处境和危险境地。因此,加强寿县方言土语的研究挖掘、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一、寿县方言土语的地域特色

寿县方言土语,是在原始中原汉语迁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地方性流行语言,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寿县地区的集中反映,是寿县地方民俗、习惯、文化、传统的积淀,也是寿县劳动人民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体现和文明的承传载体。其语用的地域特色具体表现在:1、在选择共同语的词语或句式时带有明显的寿县用语习惯。2、某些词语或句子格式的高频率使用。3、常用具有明显寿县语言特征的固定熟语、句子格式等。4、常用具有寿县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段等。5、见到或听到某种现象和情况时,会自然地发出特有的带有寿县色彩的言语反应。6、语句衔接方式、会话方式、会话含义的推导等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习惯。7、口语表达时带有与言语相伴随的具有明显寿县特点的表情和动作等。寿县方言土语的语用特征与方言词语、方言句式等一起,共同营造出浓郁的寿县方言土语的地域特色。

寿县方言土语属于中原官话(以之为母语的汉语一级方言),但古入声字在今寿县方言土语的归类中,并不与中原官话的分派规律一致,而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寿县方言土语可分为两大类,县域中部、北部、西部一致性较强,属于中原官话。南部、东部部分乡镇有“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属于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混合音,但是从声调方面更接近中原官话,从区域完整性上来说,仍属于中原官话信(阳)蚌(埠)片。

(一)语音特点:

1、寿县大部分地区h与f不分,例如:风=洪,飞机=灰鸡,付=乎,房=黄等。

2、东部和南部(炎刘、双庙集、刘岗、三觉、茶庵、众兴等乡镇)n与l不分,例如:电脑=点老、老牛=脑瘤等。

3、平翘舌音不分,在整个寿县地区基本上都是平翘舌不分,而且差不多都是以平舌为主,翘舌音极少,这与普通话里翘舌为主、平舌音少正好相反。

4、前后鼻音不分,主要是ing=in,部分字句中存在en=eng的现象。

5、在很多字句中存在un=en现象,例如:桥墩(qiaoden)、吨(den)等。

6、在声调上,寿县方言土语作为中原官话的一部分,有着其共同的声调特点,与共同语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对应关系。寿县话的第一、二、三声,依次对应普通话的第二、三、一声,第四声和普通话一致,但也有少量不规范字词和变声调现象,例如:七在“七十”中读第三声,但在“七个”中读成第一声。

7、寿县瓦埠湖以东地区,由于靠近以下江官话为主的合肥、淮南等地,当地的方言土语受到下江官话的影响较大,声调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入声字,例如:吃(入声)饭、喝(入声)水等。

8、正阳关镇的方言土语语音同皖北地区的霍邱、颖上、凤台、淮南接近,但同县内周边地区以及寿春镇的江淮官话差异较大。由于当地历史上来自山东鲁南的移民较多,无论语音还是词汇上,都保留了很多山东鲁南地区的特点。

9、寿县方言土语有着独特的声韵拼合规律,声母中有18个辅音,1个零声母;韵母中有21个元音,11个鼻化韵母,3个后鼻音韵母;声调为4个单字调,分别为、55、24、53。

(二)词汇特点:

1、寿县方言土语中多为单音词,普通话则说成双音词,例如:嘴—嘴巴、牙—牙齿、席—席子、塘—池塘、锉—锉子、杏—杏子、枣—枣子等

2、寿县方言土语中的双音词,普通话则说成单音词,例如:青鱼—鳖、吆呼—喊、提溜—提、老鹅—鹅、马虾—虾、吊斥—训、冰凌—冰、土垃—土,等等。

3、寿县方言土语中为多音词时,普通话中通常说成双音词,两者相比,寿县方言土语更具形象性,例如:寡汉条子—鳏夫、肩膀头子—肩膀、下马颏子—下巴、额勒头子—额头、土垃头子—土块、癞呆猴子—蟾蜍、蛤蟆蛄嘟子—蝌蚪、鲇鱼胡子—鲇鱼、鲤鱼拐子—鲤鱼、泥巴狗子—泥鳅、螺蛳头子—螺蛳、手巾头子—手帕。

4、寿县方言土语中有一些双音节连绵词,是由分解单音词的声母和韵母形成的,例如:不拉pu21la扒,把席子上晒的粮食不拉一下;木拉mu21la抹,吃过饭嘴一木拉就走了,连句客气话都不讲;轱轮ku21lun滚,火车轱轮子是钢铁造的;扑隆pu21log打,鸡在灰里洗澡扑隆的到处都是灰。

5、寿县方言土语中有很多词,是采用修辞手法构造的,其中最常见的,有比喻造词和避讳造词两种。比喻造词例如:盐粒子—冰雹、长虫—蛇、吊瓜—茄子、锁爪子—钥匙、半桩子—少年、火链虫—荧火虫、地梨子—荸荠、藏老猫—捉迷藏等。避讳造词,多用于船民的避讳词汇,如姓陈说姓“耳东”,船帆叫“船篷”,开船叫“走船”“行船”,盛饭说“加饭”“添饭”;饭馆里常把猪舌头叫做“赚头”,汤勺叫“调羹”,猪耳朵叫“顺风”,豆角儿叫做“龙爪”,萝卜叫“顺气丸”。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方言土语还有,人生病了大都说“不伸坦”“不好过”或“不得过”;治病说“瞧病”“瞧先生”;买中药说“拾药”“捏方子”;老年人去世通常说“老了”“过背”“归山”“谢世”等;小孩夭折常说“跑了”“丢了”“没抓住”等;“棺材”叫做“寿材”“老堂屋”;生意没做成叫做“走手了”;抽烟人向别人借火用说成“借红子”。

6、寿县方言土语中对于不同性别的畜类,大都用不同的语素进行表示,例如:公马叫“臊马”,母马叫“骒马”,公驴叫“叫驴”,母驴叫“草驴”,公牛叫“牤牛”“老犍”,公水牛叫“臊牯子”“大牯子”,母水牛叫“牸牛”,公羊叫“羯子”“臊羯子”,母羊叫“水羊”,种公猪叫“臊猪”,种母猪叫“老母猪”,阉过的公猪叫“牙猪”,阉过的雌猪叫“豚猪”,公狗叫“牙狗”,母狗叫“草狗”或“老母狗”,公猫叫“郎猫”,母猫叫“咪猫”。

7、寿县方言土语对于人和其他动物生殖时,大都根据不同对象而采用不同的动词,不可随便乱用,否则就有可能闹出大笑话。例如:人可以说“生孩子”“添孩子”,牲畜则喜欢说“过小牛”“过小猪”,鸡鸭鹅则常说“抱小鸡”“抱小鸭”等。

8、寿县方言土语对于购买不同的物品,通常采用不同的动词表示“买”的意思,例如:买布说“扯布”“撕布”,买电影票说“打票”等。

9、在结婚这件事上,由于男方和女方的不同,寿县方言土语中也是采用不同的词语来进行表述,例如:男的结婚喜欢说“娶亲”“娶新娘子”“娶老嫲子”,女方成亲常说“出嫁”“给婆家”“出阁”“嫁侬”等等。过去对于童养媳来说,通常说“圆房”“磕头”,沿淮一些地方则说“并亲”。

10、寿县方言土语对于呼唤不同的畜禽,也是采用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进行,例如:唤鸡:咯咕咕—;唤鸭:咿咿咿,来吧来吧—;唤鹅:鹅伊伊—;唤猪:啰啰啰或咛咛咛;唤牛:咩油啊;唤羊:咩咩咩;唤狗:哦哦哦;唤猫:咪咪咪。

11、寿县方言土语中,有些词语在书写形式上与普通话相同,但在词义上却有很大差别,外地人一般不好掌握和理解。这里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词形相同,词义相反,例如:“排场”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的词义是漂亮、好、能干,含褒义,普通话的词义却是铺张、奢侈,含贬义;“失色”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的意思是关系破裂、恼掉了,普通话的词义却是失去本来的色彩和光彩;“爹爹”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称祖父,但在普通话中称父亲。第二种是词形相同,词义不同,例如:“趟趟”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的词义是试一试,普通话的词义是趟一趟水;“眼子”的方言土语词义是常做吃亏事的人,普通话义则是小洞。第三种是词形相同,词义大小范围不同,例如:“肉”在寿县方言土语里的词义不仅指肌肉,还有动作慢的意思;“口”在寿县方言土语中除了指嘴巴以外,还有凶狠、嘴不饶人的意思。

12、有些曾是舶来品的名称,至今在寿县老辈人的话里还残留着历史的印记。当地人都习惯在物品名称前加个“洋”字,例如:洋柿子(西红柿)、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钉(铁钉)、洋面(面粉)、洋灰(水泥)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这些词语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很少出现在寿县人的口中。

寿县人现代生活中常用词汇很多,例如:可吃过饭嘞(吃过了吗)、弄么子(干嘛)、可照(行不行)、照(可以)、咸吃萝卜淡操心(瞎操心)、去球(滚蛋)、就的(是的)、也熊吧(算了吧)、过劲(厉害)、总搞滴个(怎么回事)、胡扯(胡说八道)、可得空聊聊(有空聊聊)、搞哄幌子(搞啥东西)、跌摆怂个(得意什么)、表酱紫(不要这样)、不管经(不管用)、烤殇喽(完蛋喽)、我嘀孩嘞(我的孩啊)、怪好滴(特别好)、孬子(傻子)、明个见(明天见)、阔睡了(困了)、你搁哪来(在哪)、咯饭(吃饭)、狗比羊眼(高大上)、穷滴寒蛋(好穷)、杠家(回家)、你腌喳我吧(瞧不上)、一板脚跺死你(踢你)、毛逼了(完蛋)、胡吊搞(瞎弄)、可是滴该(真的吗)。

另外,还有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高频率使用的方言土语,例如:洋丈(非常)、麻缠(特别)、瓦水(舀水)、扯呼(打鼾)、皮(淘气)、活逗猴(瞎弄)、页辟(完蛋了)、歪一时(躺下休息一会)、掉蛋(搞笑、好笑)、板掉(仍掉、丢弃)、屁人(骗人,欺骗)、变人(讨厌人)、砸磨(脾气大)、二兴头(神经病、不理智)、皮老腰(流氓)、冲等(打瞌睡)、格啦词(腋窝)、叠相(丢脸)、冷活(暖和)、赛脸(脸皮厚)、对色(相同,一样)、毛刺(厕所)、巴意(故意)、疼嘴(接吻)、可疼(可爱)、撑杆子(雨伞)、老疙瘩(小儿子)、好吃猫(贪吃,馋嘴)、戈实(结实)、接下壳子(多嘴)、则该(假装)、爹拉(撒娇)、磨牙(小孩子发生了纠纷,吵架)、呼水(游泳)、瘀芦(玉米)、气道(难闻的味道)、板砸(沉稳、老练)、利浪(宽敞)、包坦(埋怨)、出出(看看)、毛掉了(生气,发怒)、刀菜(挟菜)、作假(客气)、葛巴(锅巴)、高头(上面)、光唐(光滑)、败寺(滴)(不要紧)、火掉(倒掉)、捣巧(占便宜)、精马急凉(光膀子)。

(三)语法特点:

1、在词句中加“子”字。寿县方言土语中习惯在词句中加“子”字,并且后缀词非常丰富。它不仅可以出现在物名词后面,而且还可以出现在人名、地名、时间名词、指代词和数量词后面。例如:在物名后带“子”缀的有:桌子、刷子、针尖子、粉皮子、豆芽子、羊羔子、蝎虎子、黄鼠狼子、油果子、地梨子、夜猫子、土垃头子等。人名和乳名带“子”缀的有:祥子、钢子、阳子、红子、梅子、来福子、太平子、小癞子等。地名中方位词组带“子”缀的有:东头子、里首子、旯旮子、拐头子、那沿子、王郢子、李台子、团城子、叶圩子等。时间和数量词带“子”缀的有:今年子、明年子、挨晚子、这咱子(现在)、下晚子、一卷子、一摞子、一墒子、一歇子等。这些“子”缀词在普通话里很多都是没有的,但在寿县方言土语中却比较常用,其中乳名带“子”字后缀词的,还可以表现亲切的感情色彩。

2、特殊的“个”字后缀和丰富的“老”字前缀。“个”字除了具有与普通话相同的用法外,在寿县方言土语中还常用在时间后面作为“个”缀,表示“日”的意思。例如:今个(今天)、明个(明天)、后个(后天)、昨个(昨天)、前个(前天)、大前个(大前天)、大后个(大后天)。“老”字在普通话里可以充当前缀,但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用“老”字做前缀的词更多一些。例如:老鸹(乌鸦)、老鳖(甲鱼)、老雁(大雁)、老猫(大猫)、老犍(大公牛)、老公鸡(大公鸡)、老母鸡(大母鸡)等。这些词中“老”字前缀,有的只是名词的标志,有的具有“大的、成熟的”的意思,但都没有年岁大和时间长久的意思。

3、能够表示亲昵感情的前缀“俺”字。寿县方言土语中的“俺”字,既可以表示第一人称“俺”(我)和“俺们”(我们)之外,还可以用在亲属称谓词前,充当表示亲昵感情色彩的前缀。例如:俺奶、俺爹爹、俺妈、俺伯、俺老娘(小姑母)、俺姥(外婆)、俺舅、俺妗(舅母)、俺老姨(小姨)。当地人这样称呼已成习惯,并无“不是别人的、而是我的”意思,只是为了表达亲昵感情的需要。它与吴语、粤语中的“阿”字前缀的用法有些近似。

4、“名词+拉杈的”后缀结构。这种后缀在寿县东部地区习惯说成“拉塔(tǎ)的”,西部地区则习惯说成“拉搭(dā)的”。它们的说法虽然有些区别,但它所要表达的语法意义却是一致的。这有两种情况:其一,对物品零乱不堪现象表示较强的厌恶感,例如:这个人胡子拉杈的;这孩子鼻子拉杈的;床上衣裳堆得支离拉杈的。其二,对从事某些职业的人流露出较强的不满情绪,例如:一些大队干部拉杈的,张嘴就噘人(骂人);当个医生拉杈的,问他几声都不理人;有些个警察拉杈的,就好(去声,爱,喜欢)掀人家的菜摊子,拿人家的秤砣。

5、“动词+着玩”后缀的说法。用以说明比较随便消遣消遣的意思,例如:这家伙就好跟人家乱着玩(乱,打闹的意思);他哪会唱歌,只能哼着玩;他只能画着玩,叫他真画就不照了(不行了);得闲的时候,他喜欢上街遛着玩;你没事拿本小人书看着玩,也比到处戳包(惹事)好哇!这种句子里的动词,必须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单音动词。

6、形容词后面三种缀词结构。寿县方言土语中,有些形容词后面可以出现“不唧的”“不唧歪的”和“不拉唧的”三种词缀,构成“X+不唧的”“X+不唧歪的”“X+不拉唧的”三种语句形式。前一种表示“有一点儿”的意思,程度较轻,后两种不仅表示意思的程度很重很强,而且还带有鲜明的不满意的感情色彩。例如:白不唧的(脸色有点白),白不拉唧的、白不唧歪的(脸色苍白,很难看);瘦不唧的(有点瘦),瘦不拉唧的(很瘦,瘦得很难看);愣不唧的(有点呆傻),愣不拉唧的(傻乎乎的,令人讨厌)。

7、形容词前面的三种前加形式。通常为:AX、A巴X、A巴子X,例如:通红,通巴红,通巴子红;齁咸,齁巴咸,齁巴子咸;温臭,温巴臭,温巴子臭;稀烂,稀巴烂,稀巴子烂。这三种形式中,“AX”可以看成是词义的一级加强式,“A巴X”可以看作是略带不满情绪的二级词义加强式,“A巴子X”是带有很不满感情色彩的二级词义加强式。

8、寿县瓦东话里有谓语动词+“子(着)在”和动词+“子(着)”+受事宾语+“在”的说法。例如:书还看子(着)在(书还在看;书还看着呢);馍馍烤子(着)在(馒头正在烤;馒头正在烤呢);下子(着)雨在(正下着雨;雨正在下呢);开子(着)花在(正在开花;开着花呢)。这两种说法,都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现象仍继续保持着原来的状态。

9、“连”+动词+“是”+动词的句子形式。例如:我连讲是讲还有两个问题没讲完;我连跑是跑才撵上他;我连写是写还剩一道题没有做完。这种说法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它主要可以表现出心情急迫和动作迅速。

10、“可”构成的问句。普通话里的正反问句和问结果的句子,在寿县方言土语中大都习惯使用“可”问句的形式。例如:你可去(你去不去)?你可上班(你上班不上班)?你可见到他啦(你见到他没见到他;你见没见到他)?你可给他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pz/1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