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考伏羲之十七ldquo东
苗族与上古“东蒙”人伏羲太昊部族的渊源关系,我们还可以用人类学的田野材料来加以说明。人类学的田野材料主要来源于苗族的心史记载与习俗。 在中部方言区,流传在黔东南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这样唱道: 来唱五支奶,来唱五支祖, 歌唱远祖先,经历万般苦, 迁徙来西方,寻找好生活。 从前五支奶,居住在哪里? 从前六支祖,居住在哪里? 从前五支奶,居住在东方; 从前六支祖,居住在东方。 挨近海边边,天水紧相连。 波浪滚滚翻,眼望不到边。 田兵主编的《苗族古歌》 古歌是苗族最古老的歌,从歌词中可知,苗族祖先原居住在东方,挨近海边边,天水紧相连,波浪滚滚翻,眼望不到边的地方。贵州省民间文学工作组编著的《苗族文学史》中说:苗族“《跋山涉水》把苗族的老家称为‘东方’……历史学家说:卵生的神话是古代东方民族的传说,苗族认为祖先是从十二个蛋中生出来的。苗族认为伏羲是他们的祖先,但这个伏羲也正是古代东方民族的太昊。” 《苗族史诗·溯河西迁》这样唱道: 来看看五对爹娘, 六对西迁的先祖, 在那生疏的年代, 祖先住地在何处? 祖先住在欧整郎, 波光激滟与天连; 大地平坦如晒席, 像盖粮仓的地盘。 …… 在那遥远的年头, 你我共的一个祖, 同个妈妈来生出。 共用一盆洗身水, 同包一块青蓝布, 祭祖神肉共一份, 敬鬼敬神一串肉, 分居分了成村寨, 人丁多了变生疏。 一朝你我得相遇, 说起往事摆起古, 嘴巴甜甜如吃蜜, 一谈开了就难收。 “祖先住在欧整郎”,欧整郎是什么地方?苗语意译是水与地相平的地方,也就是“波光激滟与天连”的地方。 《迁徙史歌》也反复唱到:“从前老家乡,就在海边边”。苗族最古老的祭祖歌《吃牯脏歌》,反复7次唱到东方老家乡:“水牛乘着河浪走,水牛到海水日出处,富裕海边老家乡。”黔东南苗族说自己的祖先来自日出的地方,在13年一届的杀牛祭祖时,未把牛砍死以前,必须把牛头扭向东方,表示祭祀日出地方的祖先。《迁徙史歌》唱到他们祖先是“翻过水山头,来到风雪坳”,先后渡过“河水黄央央”、“河水白生生”、“河水稻花香”的三条大河南下,然后又“沿着稻花香河”西进,“经历万般苦,迁徙来西方,寻找好生活”。歌中以很长的篇幅,表述了他们的祖先南渡黄河和西进的历史过程。 马学良 马学良、今旦主编的《苗族史诗》 据广西社科院过竹先生调查,广西苗族口传神话云,居住桂北地区的苗族原先是居住在东方的大海边,后来人口繁衍多了,住不下了,就往西南迁徙,沿途而来,十族一百支人一路走一路留下:古足古浩部落在“乌嗨乌里”(大河沿岸之意,疑为海河地区)住下;戈约响谢部落在“芬榜培留”(大平地之意,疑为华北平原)住下;迎相迎通部落在“乌叟乌溜”(很大的浊水河,疑为黄河)住下;伊吉尹闹部落在“乌吉阿叭”(大的江水之意,疑为长江)住下;榜舍榜科部落在“芬巴芬桑”(雪山地带之意,疑指秦岭、大巴山地区)住下;高遮高郭部落在“芬光芬雍”(陡峭的地方之意,疑指武陵山地区)住下;抵未抵助部落在“左翁扭溜”(大塘大湖之意,疑指洞庭湖)住下;古卡古模部落在“芬党芬诺”(崇山峻岭之意,疑指贵州高原)住下;芒刀芒努部落在“芬败芬那”(丘陵地带之意,疑为南岭地区)住下;兄耶兄抗伊吉尹闹部落在“培乌培佳”(荒坡地方之意,疑为桂北大苗山)住下……由于上叙的分散过程相当早,因而各地的苗族在不同的地理、历史、社会条件下发展了各自的文明,呈现出内部支系的多条状和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过竹的《苗族神话研究》 吴永章教授在《畲族与苗瑶比较研究》中说︰在苗族流行的《古歌》中,通述远祖从湖泊多的平原,历经千难万险才流徙到今日居地。其中咏道︰ 要述诵苗人迁徙的史诗, 要传颂苗众迁徙的故事; 古时苗人住在广阔的水乡, 古时苗人住在水乡的的地方; 打从人间出现了魔鬼, 苗众不得安居, 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走 受难的苗众要从水乡迁走。 日月向西走, 山河往东走, 我们的祖先啊, 顺着日落的方向走, 跋山涉水来西方。 在西部方言区,黔北苗族的《芦笙古歌》这样唱道:“从前,黄河十二岔,我们苗家十二支,六支住在银大坝,六支住在金大坝……天不热,地不寒,雨不多,水平静,山青翠。庄稼若箐林,牛羊布满山,苗家有吃又有穿。” 英国牧师塞缪尔·克拉克在《在中国的西南部落中》中说:“鸦雀苗的兄妹结婚传说中,哥哥的名字叫伏羲,妹妹的名字叫女娲……有些作者把伏羲称为中国的诺亚,在鸦雀苗的传说中,伏羲即是他们的诺亚。” 据王万荣调查,云南文山苗族有尚东的文化习俗,主要体现在祭祖、婚俗、丧葬方面。文山苗族的族祭,是通过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这一节日活动来进行的。在这一节日活动中,从立杆到祭杆都体现了苗族的尚东文化。立杆要将杆顶从东方立起,因为苗族的祖先起源于东方。祭祀者要面对东方,站立于杆前,烧香化纸,一祭天地,二祭蚩尤,三祭列祖列宗。文山苗族的婚姻习俗,当男方的接亲队伍将新娘接到新郎家,必须从东方进家。若男方家没有路从东方进家,新辟路径也得照此规矩办事。文山苗族的丧葬为仰身直肢葬,死者头部向东。在苗族的观念中,苗族是太阳之子,其祖居地是太阳升起的东方,死后要将头枕东方,才能回到祖先的发源地,与列祖列宗一起团聚。 王万荣向作者及杨茂锐讲解西部苗族迁徙路线 贵阳市高坡一带的苗族,老人去世要请巫师唱《焚巾曲》,操度其亡灵回东方老家与祖先团聚,死者亡灵回东方故地要经过31段路程。巫师在一切安排就序后,就对死者说: “死者,现在我同你讲,你去会祖先的路不是一般的路啊!那是一条坎坷难走的路,一条艰难重重的路。要经过31段路程: 第一段路,你首先走到一个三岔路口,你须记清楚,一定要走中间那条路,这是苗家走的路,你才能找到老祖宗; 第二段路,你开始爬坡了,这坡叫‘寸把寸地’,很难爬,你要咬紧牙关爬过去; 第三段路,你要经过一个光坡坡,那坡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 第四段路,你要穿过一片竹林,那里有很多竹笋,若喜欢吃,可摘一部分带走; 第五段路,你将走的一个藏粮村,这村叫‘嘎斗嘎对’,那里有粮食卖,你要买点带着走; 第六段路,你走到鼓架和停木鼓的地方,你要停下来,敬鼓后再走; 第七段路,你走到牛圈和马厩,你要用草喂牛喂马,把它们喂饱后再走; 第八段路,你走到存放木鼓的地方,你要击鼓敬祖宗后再走; 第九段路,你走到一个名叫‘密马密斗’的地方; 第十段路,你走到一个名叫‘嘎所噶基’的地方,这两段路都很险要,你要挺身走过去; 第十一段路,你将走到‘谷燃不绕’,看到姨妈姐妹们在那里哭丧,这是她们来送你的,你莫伤心,要继续往前走; 第十二段路,你要翻越一座大山,那里山高路滑,走路要小心; 第十三段路,你要路过阳雀村,那里阳雀很多,听到阳雀叫你别伤心,停下来休息一下再走; 第十四段路,你将走到布谷鸟村,听到布谷鸟叫,别人插秧,你也要插秧; 第十五段路,你要经过毛虫寨,那里毛虫很多,不要怕,鼓起勇气往前走; 第十六段路,你要经过老虎林,那里老虎很多,很凶猛,你必须勇敢地走过去,有祖宗保佑你,不要怕; 第十七段路,你要走到对面的丫口,那儿有一棵大树,根深叶茂,树上开着各色各样的花,红花是金花,白花是银花,黄花是铜花,黑花是鬼花。你可摘红花、白花、黄花,但不能摘黑花,务必要记清楚; 第十八段路,你要走到一个路口,名叫‘岔蒙蒙必圣’,这是你去西方世界必经之路,要注意莫走错; 第十九段路,你走到了人们穿衣打扮的地方,你要在那里休息一会,要收拾打扮后再走; 第二十段路,你要走到一个有男有女,相互交换手镯、银器的地方。你到了这里,交换了银器再走,过了此地,就找不到银器交换了; 第二十一段路,你走到马郎坡,你可以停下来休息,与你喜欢的人儿谈情说爱,可别忘了继续往前走; 第二十二段路,你走到吃午饭的地方,看到别人吃饭时,你也要把自己包的饭拿出来吃,再往前走; 第二十三段路,你走到洗嘴巴的地方,你看到别人洗嘴漱口,你同样把嘴洗干净了再走; 第二十四段路,你走到寒水洞,那里水很凉,不要喝生水,当心感冒; 第二十五段路,你走到一个人们换衣服的地方,你看到别人换衣服,你要把红绸袍换上再继续往前走; 第二十六段路,你走到了阎王坝,那里有大蟒蛇蜈蚣,还有鬼吹芦笙、跳舞等。鬼叫你跳舞你不要跳,叫你向相反方向跳你也不要跳,你要朝正的方向跳三步,这样做了,阎王才让你过去; 第二十七段路,你要经过一个卖布卖绸的场坝,你可停下来休息,买点需要的布料再走; 第二十八段路,你要路过卖糖的场坝,你要买一些糖去阴间哄小孩送亲友; 第二十九段路,你走到一个丫口,有鬼叫你用口含泥,你不要含,坚持往前走; 第三十段路,你走到了天盖头地盖脚的地方,注意不要迷失方向,只管向前走; 第三十一段路,是最后的一段路,你已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抬头看,白雪皑皑,一片银色世界;低头看,春意盎然,白花尽开。这时你自然不知去向,但不要担心,会有一个白胡子老人来给你指路,你务必按他指的方向走去,就到达了东方祖先们团聚的地方。那里有着你的许多亲人。不要难过,不要悲伤,放心的走吧,去和祖先们一道生活。 在苗族人的观念里,死亡被认为是一次美妙的、通往生命之源的旅行。当然,暴死者或者死得太年轻的人,是没有资格回东方老家与祖先团聚的。 英国牧师塞缪尔·克拉克在《在中国的西南部落中》说:苗族“出殡由巫师开路,巫师先告诉死者如何进行一次抵达东方祖先处的长途旅行,他念到:现在我们送你到祖先那儿去,在路上,你要闯过很多难关,当你走过蜈蚣岭时,上面布满了许多蜈蚣,但你不要害怕,只管前进,当你爬雪山时,也不要怕冷。到了天国大门,守门老头会拦住不让你进去,你就告诉他,你是谁,以及你祖先的名字,他就会放你进去的。进入天国,你父母以及其他亲属,都会来迎接你,你将幸福也同他们一道生活。” 苗族从远古走来,其文化巍然保存。无论是中国的苗族或迁徙到海外的苗族,族中老人去世要请巫师或歌师唱古老的焚巾曲、指路歌,指引其亡灵按照祖先迁徙的路线,一步一个地名地返回东方故地投祖,然后从那里升天,到天上去与死者的众祖先亡魂团聚,而后过着犹如阳间一样的温馨、祥和的生活。 湘西苗族流传的史诗《休巴休玛》,记录了苗族先民不断迁徙的历史。当他们还定居在“占楚占菩”(江汉江淮流域)的年代,“繁衍如鱼如虾,收获堆积如山;人数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坚;生活越来越好,树屋盖瓦砌砖;女的戴银戴金,男的穿绸穿缎;牛马满坡满岭,猪羊满栏满圈”。后来遭到恶鬼“枷嘎”“枷狞”的破坏,被迫离开富饶的平原,迁往“高戎霸凑”(武陵山区边缘地带),在泸溪峒重新建设新的家园,“男的又来立家立业,女的又来积麻纺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炊烟绕过九十九岭,歌声响彻万里长天”,不料恶鬼追赶而来,“祸害遍及九十九岭,世上人间住不成家”。苗族七宗七房反抗失败,只得像“河里的鱼逆水而上”,从大河边被赶到小河边,从小河边被赶到小溪边。一次又一次的创业,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向更贫瘠的地区迁徙。 还傩愿是东部方言区苗族对傩祭、傩仪和傩戏的统称。张应和在《湘西苗族还傩愿源流考》中说:“傩祭、傩仪和傩戏崇拜的始祖神叫‘傩公傩母’,按苗族民间传说,他们是伏羲女娲的俗称……这进一步说明伏羲女娲当是苗族的始祖,还傩愿正是苗族祭祖的一大宗教活动。” 周明阜在《湘西巫傩民俗探微》中说:“凤凰苗傩主要流行于凤凰、吉首、泸溪和怀化的麻阳等县市,傩公傩母与大庸高傩、花垣苗傩、保靖堂郎苗傩一样,皆源于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故事。” 据苗族先辈的老人们代代相传下来,最早住在浑水河和清水河流域大平原里的,是一个叫“蒙”(hmongb)的大的部落部族。“蒙”是苗族的自称。如前所述,王献唐考证说:“蒙在东方,故言‘东蒙’,知伏羲为蒙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cs/13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桃正当时孕妇吃桃子对胎儿好吗
- 下一篇文章: 新安夜空第9期常河旧光阴,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