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槐乡的孩子,金色的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配乐、图片欣赏等方法从美入手,表达美,再现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美,以帮助学生解文。 3.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3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2.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呢?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1)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2)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3)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1)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1)前后4位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2)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 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5.讨论。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叫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6.学生根据问题,读读相关的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_____!”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预设1: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出示句子朗读:“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体会: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预设2: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出示句子朗读:“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体会: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预设3: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出示句子朗读:“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子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体会: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预设: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 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 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 4.赏读品味。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味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2.体会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能体会到课文描写的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三、教学策略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教师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cs/16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赵构书法真草书养生论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