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学年高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60516/4853033.html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学年高二4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拥有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重要的文物古迹,还要有历史文化街区。因为历史文化街区是这个名城历史发展中存留下来的连片的建筑群体,它保存有这座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它是成片的而不是单幢的房屋,因而就能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还因为是街区,就有居民,有人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存活动,街区就能作为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单个的文物古迹或历史景点虽然也能反映城市的历史,但它无法代表城市这样的内容。所以,对于一座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拥有足以反映名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至关重要。历史文化街区属于《文物法》界定的“历史地段”,它必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该地区传统风貌特征;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物和构筑物必须是历史实物,不能是重建、仿造和改建的;历史文化街区应达到一定的建筑和用地规模,并在一定的视觉领域内形成比较完整和协调的视觉效果,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用地应低于历史文化街区总量的/3;历史文化街区内应有一定规模的居住人口,保留有传统的地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并是城市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摘编自阮仪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及规划》) 材料二: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只有保持其历史原真性,才能使其更具价值。因此,我们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利用时,应依照历史原真性原则,完整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中遗留与存在的全部历史信息。虽然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的历史信息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且存在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但其却影响着人们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直观认知。只有将历史信息完整地保存下来,才能真实地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包括历史建筑、街巷空间、特色手艺、民俗风情等。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原真性,首先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要在保持和维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独特地域特征和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合理有序的利用。其次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环境。在自然环境方面,要努力维持原真格局。在人文环境方面,在对被破坏的地方进行修复时,应尽量还原其原本风貌,包括周边具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最后要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要尽量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现代建筑的风格以及高度,使历史文化街区完美地融入现代化城市之中。当前,我国个别城市急功近利,不加规划地肆意开发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改变了其原有的风貌与特色,也割裂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链条,导致历史文化街区迅速没落、衰亡,甚至是消失。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必须要避免过度开发,坚持进行持续性的更新,即在保持其原真原貌的同时,小规模地对其进行活化利用,使其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从而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一般而言,我们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利用时,可以根据其发展现状,对现存的建筑进行分类、分级保护整治。一部分为重点保护类建筑。对于保存良好的建筑,可以继续维持现状,并保持其现有的功能;对于保存较差、已经遭到破坏的建筑,可以依照原真原貌进行相应的修缮和维护,最大限度地使其恢复到原有模样。一部分为自然环境类建筑,比如园林建筑、道路建筑、湖河建筑等。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填补以及加固,使其能够完美地融入现代化城市建设之中,并发挥自身的价值。还有一部分为整治类建筑。可以将历史文化街区中可以正常使用的、变更使用用途的建筑,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适当的更新及利用,这不仅有利于妥善安置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原住居民,还能够充分展示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兴衰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失去了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只是千篇一律的建筑群,没有丝毫的灵性。因此,注重文化传承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键所在。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延续其文化内涵,发扬本土特色,激发街区活力。首先,可以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民俗场景。如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定期举办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不仅能够丰富原住居民的生活,也能为大众提供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其次,可以在不改变历史文化街区原真性的基础上,适当改造街区内部建筑,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通过向游客销售当地特色产品,提升原住居民的收入,形成特色旅游品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作为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承载着我国的历史记忆以及传统文化,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演变。我们在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应着力保持历史原真性,进行活化利用,注重文化传承。(摘编自马云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三个关键》)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连片的建筑群体相比,单幢房屋虽然也能保存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但不能反映城市的特色和风貌,缺少保护价值。 B.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的历史信息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只有完整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全部历史信息,才能真实地还原其特色。 C.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维持原真格局,进行修复时,应尽量还原其原本风貌。 D.为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相适应,应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风格及高度,让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城市完美融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与主要历史建筑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用地面积超过街区总面积的/3,那么该街区不符合历史文化街区的条件。 B.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存在与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对此应理性看待,科学规划,避免过度开发。 C.原住居民及其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保障原住居民的生活,增强原住居民的归属感。 D.要促进文化传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就要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民俗场景,定期举办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建设文化创意园区等。 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项是() A.南池子街区用“磨砖对缝”的传统工艺修缮了3个四合院,保留原有9条胡同,又新开3条胡同以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 B.屯溪老街在现有经营格局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逐步恢复明清时期的店堂风格,包括店堂大门、店内装修、柜台陈设等。 C.桐芳巷进行全面改造建设,除保留一栋质量较好的老建筑外,其余拆除新建,在设计上强调“再现和延续”古城风貌特色。 D.新天地街区改造采用“存表去里”模式,对建筑的外观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缮,对内部设施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文化街区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论证结构上的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偶遇 解高岩 起初女人向他走来时,他并没有在意,直到女人站住,迟疑着问:“你是……林振明吗?”他才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她:“是啊。”女人说:“我是刘霞。”刘霞!这个名字让他一激灵,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能在这儿遇见她。这是个简陋的车站候车室,空气中弥漫着烟味、汗味和方便面的味道。林振明坐在靠近角落的位置,旁边是一个面无表情的中年男人,一个手提袋放在他俩之间的地面上。刘霞在林振明旁边坐下,问:“你怎么来这儿了?出差?”林振明点点头:“你呢?”“我有个亲戚在这儿,住了几天。”她看了看旁边的男人,问:“一起的?”“一起的。”中年男人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刘霞看着林振明:“咱们有十年没见了吧?”“有了。”“真没想到能在这儿碰见你。”“是啊,世界真小。”刘霞和林振明是一个村长大的,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同学。刘霞的爸爸是村支书,家境比较富裕。而林振明家穷,守寡多年的老娘含辛茹苦把林振明拉扯大,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上学时林振明成绩好,刘霞成绩差,林振明总帮她,情愫在两人心中滋生。初中毕业后,林振明考上了县一中,刘霞没考上。第二年,刘霞家里给她订了门亲,是副乡长的儿子。刘霞死活不同意,她爸连打带骂,硬逼着她上了接亲的汽车。车队开走的那一刻,林振明躲在家里哭出了声。高三那年,林振明母亲得病死了,林振明退学了。那年冬天他报名参军。去乡里报到那天,他特意拐了个弯儿,从刘霞家门前经过。院子里静悄悄的,走出老远,林振明一回头,看见有个人影在门口一闪……刘霞说:“十年了,你没变。”林振明笑了一下:“怎么可能?!十年时间,变化很大。”两人太长时间没见,好多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过了一会儿,刘霞问:“你孩子多大了?”“我还没结婚。”“没结婚?”刘霞有些吃惊。“嗯,谈过几个,没合适的,就拖下来了。”刘霞停顿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林振明问她:“你怎么样?过得好吗?”没想到这句话却让刘霞的眼眶有些湿润,她摇摇头:“不好,他爱喝酒,喝完就打我、打孩子……”这回换成林振明不知如何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刘霞又问:“参军以后,你怎么再也没回村里呢?村里人都惦记你呢,都说你去大城市当干部了。”林振明呼了一口气:“娘没了,回去看谁啊!”刘霞低下头:“是,没值得你看的人了……有时候,我真恨我爹和我哥。都怨他们,毁了我一辈子。”林振明抬起头,什么也没说。刘霞说:“要不咱们出去走走吧。”“不行!”林振明脱口而出。“为什么?”刘霞有些惊异地看着他。林振明咳嗽了几声。“因为……”他指了指旁边的男人,“我们俩得在一起。”没等刘霞说话,保洁大妈拎着笤帚走过来,掏椅子底下一个烟头,不小心带倒了地上的手提袋,里面的物品散落出来,其中一个锃亮的手铐格外扎眼。刘霞惊讶地看着林振明和男人把东西捡进手提袋重新放好,低声问:“你……是干什么的?怎么有这东西?”没等林振明说话,中年男人转过头来问道:“林警官,几点了?”林振明愣了一下,随即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说:“三点四十。”中年男人“嗯”了一声,转过头去。“林警官?!”刘霞吃惊地看着林振明,“你是警察?!嚯,真了不起!”林振明表情复杂地笑了笑。刘霞兴奋地说:“回去我告诉村里人,他们肯定替你娘高兴。”说完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问:“你是在执行任务吧?”林振明犹豫了一下说:“是。”刘霞恍然大悟,指了指旁边的男人,悄悄地问:“他……是罪犯?”“嗯。”“他干什么了?”“骗了别人8万块钱。”刘霞“哦”了一声。林振明说:“人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刘霞突然有些紧张,低声说:“你怎么不铐上他?万一跑了呢?”林振明看了看男人:“不会的,放心吧,他已经悔悟了。”中年男人没有看他俩,也不知道听到谈话了没有。刘霞有些伤感,幽幽地说:“我就知道你会有出息,是干大事的人。”她叹了口气,又说道:“也不能全怪我爹和我哥,是我自己太软弱。”一个车站值班员从他们身边走过,走到检票口旁的小黑板前,拿起一截粉笔,咔咔写下几个字,然后扯着嗓子喊了一声:“次开始检票啦!”候车室里一阵骚动,很多人站起来,把行李背在身上或扛在肩上,向检票口走去。刘霞掏出手机,对林振明说:“留个号码吧,好联系。”林振明犹豫了一下说:“真不巧,我的手机刚丢了。”刘霞有些失望地缩回手,随即从兜里掏出一支笔,从旁边座位的旧报纸上撕下一条空白边,在上面飞快地写下一串数字,递给林振明说:“这是我的手机号,记得给我打电话。”林振明接过纸条说:“好的。”刘霞站起身,背上小包,拉着行李箱,说:“再见。”又看了一眼旁边的男人,对林振明说:“注意安全。”林振明点点头:“好,一路顺风!”看着刘霞的身影消失在检票口通道里,林振明低下头,把手里的纸条慢慢地揉成一团,然后抬起头,对旁边的中年男人说:“谢谢你,陈警官。”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林振明听到“刘霞”这个名字时,他“一激灵”,这一细节描写足见刘霞在他心中的非同寻常的存在。 B.当说起身边的“罪犯”时,林振明说“人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这其实是在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找借口。 C.刘霞在临别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叮嘱林振明注意安全,这体现了她的善良、纯朴及对林振明的真挚情义。 D.林振明、刘霞、陈警官在候车室偶遇,他们简短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悲苦与无奈,其中又闪烁着人性至真、至善的光芒。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陋嘈杂的车站候车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景,使两个人的偶遇耐人寻味。 B.小说中人物对话简短朴实,不时伴随着沉默,符合人物的心理与情感,真实感人。 C.小说并未具体交代林振明十年间的生活经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D.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塑造了林振明、刘霞两位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 8.有人说陈警官是这篇小说的灵魂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小说的结尾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章对此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钢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痤讫,乃去。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钢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时杨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素等多憾,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不可任,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始,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诏出南海,应接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劾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鄠。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大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选自《新唐书·李纲列传》)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 B.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 C.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 D.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王朝皇帝禅让的帝位。 B.署:兼任。与“领”“权”“摄”的意思相同。 C.印绶:官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为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绶。 D.乞骸骨:意思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尽职尽责,教导太子。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劝说太子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并请求太子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 B.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李纲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结果被杨素派任为行军司马,大将军刘方揣测到了杨素的意思,多次加害侮导李纲。 C.李纲辅佐有方,受到赏赐。李纲受到太子李建成的礼待,有一次出游时,太子在随从的大臣面前赞扬李纲,说他辅佐有方,并派使臣赐给他两百匹绢。 D.李纲为人正直,颇受尊重。唐高祖对李纲非常尊重,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 (2)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4.李纲在北周时曾担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他是怎么对待宇文宪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① 杜甫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②。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③。 (注)①大历二年(),杜甫客居夔州,其弟杜观由长安途经江陵,将达夔州。②鹡鸰(jílíng):一种水鸟,《诗经小雅·棠棣》中“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句以鹡鸰出现在原野比喻兄弟有急难。③星星:指稀疏的白发。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得知弟弟杜观即将到达的消息,忍不住再次作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B.第三句与曹操《短歌行》中的“绕树三匝”都写了喜鹊,但蕴含的情感不同。 C.鹡鸰在原,喻兄弟曾处于困境之中,此为悲。拿书信给鹡鸰看,此又为喜。 D.诗人见到兄弟后,详细叙谈十年来的苦楚,正是当年的极愁,头发才变白。 6.赏析诗歌的颈联。 五、情景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天府之国,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脑袋一转,眼睛一眨,精妙绝伦。传说最初,人们为了吓跑野兽,用颜料涂抹面部,扮作狰狞之态来防身。后来这种以颜料涂抹面部的仪式走向舞台,成为了一种表演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艺人们研究出了以丝绸为绘画材料的“脸谱”,这便是变脸的雏形,也是变脸走向辉煌的开始。( )。然而很多人看的是热闹,却不知其中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川剧变脸为了达到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喜怒哀乐皆在其中。如今游客去了成都,不能不吃的是油辣辣的火锅,不能不看的是活脱脱的变脸,这是当地的风土民俗,也是中华的千年瑰宝。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那么京剧的精华是脸谱 B.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C.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变”就是川剧的精华,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D.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吸人眼球,那么是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 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D.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西游记》第二十四回提到,万寿山五庄观有人参果,又名草还丹,“①,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实际上,市场上售卖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②。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果实颜色鲜艳。香瓜茄当然不是来自五庄观,安第斯山脉的温带区域才是它的老家——哥伦比亚、秘鲁、智利都是它的原始分布区。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米的高山,③。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它们也能生长。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出生于年的周承钰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80级钢铁台阶,堪比“天梯”。周承钰被人称作敢攀天梯的“大姐”。②徐卓立,级的一名本科生,9岁的他于年2月2医院施工现场,参与设备安装工作,同父亲并肩作战,定位、搬运、拆包、安装……他凭借着毅力和决心坚持奋战。③《人民日报》点赞,年中国青年榜样:“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他们是年闪光的青春面孔,他们已经向世人证明90后、00后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敢担当、肯奋斗、勇追梦的一代,他们组成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版图。班级将组织“青年榜样”交流会,请你围绕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或经历,以“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答案以及解析 .B 2.D 3.C 4.历史文化街区是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有连片的历史实物建筑群体,达到一定的居住人口、用地规模的历史地段。 5.①整篇用分总结构,先从保持历史原真性、进行活化利用、注重文化传承三个层面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最后进行总结。②论述每一次层面时,采用递进式,先分析原因,后提出具体措施;论述具体措施时,先总后分。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缺少保护价值”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历史文化街区“能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作为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单个的文物古迹或历史景点虽然也能反映城市的历史,但它无法代表城市这样的内容”,可见,材料一中只是说单个的文物古迹无法代表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以及生命力,但没有说单幢房屋“缺少保护价值”。 C.“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维持原真格局”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其次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环境。在自然环境方面……在人文环境方面……”,可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维持原真格局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环境的措施,而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的措施。 D.“应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风格及高度”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要尽量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现代建筑的风格以及高度”,可见,应该控制的是“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现代建筑”的风格及高度,而非“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风格及高度。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要……就要……”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可以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民俗场景”“如……定期举办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可见,这些只是要促进文化传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而并非必要条件。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除保留一栋质量较好的老建筑外,其余拆除新建,在设计上强调‘再现和延续’古城风貌特色”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中的说法,“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物和构筑物必须是历史实物,不能是重建、仿造和改建的”,可见桐芳巷将一栋老建筑之外的其余建筑物都“拆除重建”,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实物,是不利于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讲述了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意义和内涵,材料二主要讲述了如何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原真性,因此,回答本题时,要从材料一中筛选信息,总结答案。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要给“历史文化街区”下一个定义。材料一说“历史文化街区属于《文物法》界定的‘历史地段’”,所以,先确定答案的结构方式是“历史文化街区是……的历史地段”。然后,根据材料一中的说法,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这座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它必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因此,历史文化街区一定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根据材料一中说“它是成片的而不是单幢的房屋”“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物和构筑物必须是历史实物,不能是重建、仿造和改建的”,可见历史文化街区是有连片的历史实物建筑群体的。根据材料一中说“有居民,有人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存活动”“历史文化街区内应有一定规模的居住人口”,可见历史文化街区要达到一定的居住人口。据材料一种说“历史文化街区应达到一定的建筑和用地规模,并在一定的视觉领域内形成比较完整和协调的视觉效果”,可见历史文化街区要有一定的建筑和用地规模。 总结起来,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历史文化街区是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有连片的历史实物建筑群体,达到一定的居住人口、用地规模的历史地段。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从材料二的论证结构上来看,材料二第自然段论述了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原真性的意义所在;第2自然段论述了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原真性的具体原则和措施;第3自然段论述了我国个别城市急功近利,提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必须要避免过度开发和活化利用的必要性;第4自然段论述了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利用的具体策略;第5自然段论述了注重文化传承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键以及提出可行性方案;第6自然段总结了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应着力保持历史原真性,进行活化利用,注重文化传承。综合起来看,材料二的第段至第5段分别论述了保持历史原真性,进行活化利用,注重文化传承三个方面的内容,第6段则是对前面5段的总结。由此可见,材料二整篇是按照分总结构来进行论述的。 从材料二的论证层次上来看,在论述保持历史原真性的时候,先是分析了保持历史原真性的原因和意义在于它“影响着人们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直观认知”;再提出保持历史原真性的具体措施是“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环境”“要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在论述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利用时,先分析了活化利用的原因在于使历史文化街区“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从而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再指出了活化利用要“根据其发展现状,对现存的建筑进行分类、分级保护整治”,分别对“保存良好的建筑”“保存较差、已经遭到破坏的建筑”“自然环境类建筑”“整治类建筑”的活化利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论述要注重文化传承时,先分析了文化传承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意义——“没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只是千篇一律的建筑群,没有丝毫的灵性”;再分析了注重文化传承的具体措施“延续其文化内涵,发扬本土特色,激发街区活力”,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由此可见,材料二在论述保持历史原真性、进行活化利用、注重文化传承这三个层面时,对每个层面都采用了递进结构,先分析原因和意义,再提出具体的措施。 再从材料二论述的三个层面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在论述保持历史原真性的具体措施时,先总说要“完整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中遗留与存在的全部历史信息”,再从保护“空间结构”“空间环境”和“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三个方面进行分说。在论述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利用时,先总说要“避免过度开发,坚持进行持续性的更新”,再从“保存良好的建筑”“保存较差、已经遭到破坏的建筑”“自然环境类建筑”“整治类建筑”四种不同类型建筑的活化利用进行分说。在论述文化传承时,先总说注重文化传承就是要“应延续其文化内涵,发扬本土特色,激发街区活力”,再从“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民俗场景”“适当改造街区内部建筑,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等方面进行分说。由此可见,在每一层论述具体措施时,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述结构。 6.B 7.D 8.()陈警官将手铐放在手提袋中,而不是戴在林振明手上,可以看出他对林振明的信任,这对林振明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真诚悔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陈警官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不拆穿事情的真相,主动而自然地配合林振明,既尊重并感化了林振明,又保护了一位纯真的女性对美好人生的想象与希望,体现了人性之美,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 9.()真正的罪犯是林振明,旁边的“罪犯”是真正的警官,这出乎读者的意料。(2)“人难免会犯糊涂”,林振明交代了自己成为罪犯的主观原因,合乎情理。(3)前文的故事情节有大量的伏笔、铺垫,如林振明拒绝和刘霞出去走走;当刘霞称赞他是警察时,林振明表情复杂;称自己“丢失手机”,这些都暗示他并不是真正的警官,这使故事的结尾合乎逻辑、合情合理。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这其实是在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找借口”错误,应该是林振明的自我悔过。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错误,无外貌描写。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林振明坐在靠近角落的位置,旁边是一个面无表情的中年男人,一个手提袋放在他俩之间的地面上。陈警官将手铐放在手提袋中,而不是戴在林振明手上,可以看出他对林振明的信任;刘霞突然有些紧张,低声说:“你怎么不铐上他?万一跑了呢?”林振明看了看男人:“不会的,放心吧,他已经悔悟了。”由此可见林振明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真诚悔过,陈警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没等林振明说话,中年男人转过头来问道:“林警官,几点了?”林振明愣了一下,随即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说:“三点四十。”中年男人“嗯”了一声,转过头去。陈警官不拆穿事情的真相,主动而自然地配合林振明,既尊重并感化了林振明,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林警官?!”刘霞吃惊地看着林振明,“你是警察?!嚯,真了不起!”林振明表情复杂地笑了笑。刘霞兴奋地说:“回去我告诉村里人,他们肯定替你娘高兴。”陈警官不拆穿事情的真相,保护了一位纯真的女性对美好人生的想象与希望,体现了人性之美,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 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林振明低下头,把手里的纸条慢慢地揉成一团,然后抬起头,对旁边的中年男人说:“谢谢你,陈警官。”原来真正的罪犯是林振明,旁边的“罪犯”是真正的警官,这出乎读者的意料。 林振明说:“人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林振明交代了自己成为罪犯的主观原因是“人难免会犯糊涂”,可见林振明已经自我悔过,合乎情理。 刘霞说:“要不咱们出去走走吧。”“不行!”林振明脱口而出。“为什么?”刘霞有些惊异地看着他。林振明咳嗽了几声。“因为……”他指了指旁边的男人,“我们俩得在一起。”“林振明表情复杂地笑了笑。”刘霞掏出手机,对林振明说:“留个号码吧,好联系。”林振明犹豫了一下说:“真不巧,我的手机刚丢了。”林振明拒绝和刘霞出去走走,当刘霞称赞他是警察时,林振明表情复杂,称自己“丢失手机”,前文的这些故事情节的伏笔、铺垫,都暗示他并不是真正的警官,这使故事的结尾合乎逻辑、合情合理。 0.C .B 2.A 3.()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得到贤德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贤德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 (2)陛下的功业已成,很是自我夸耀,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入石头,哪敢长时间担任尚书呢? 4.()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 (2)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 (3)李纲扶着宇文宪的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倡优”作“自比”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D。 “令则官调护”中主语为“令则”,“官调护”作谓语,单独成句;“乃自比倡优”承前共用主语“令则”,应各自独立断开;“进淫声”“惑视听”属于对称结构,为动宾关系的短语,且句式整齐,之间断开。故排除A项。 故选C。 句子翻译:唐令则是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署,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不是兼任。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权,临时代职。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请求太子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错误,李纲的意思是,唐令则为太子弹琵琶唱曲是倡优做法。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中人,普通人,平常的人。善,向善,行善事。不肖,不才,不贤。特,只,仅。不肖,无才德的人。导,引导。 (2)得分点:厚,很。伐,自夸,炫耀。内,同“纳”,使进入。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钢矢死无桡辞”,可以归纳为“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 (2)根据“及宪诛,露车载尸”可以概括为“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 (3)根据“纲抚棺号恸,为痤讫,乃去”,可以概括出“李纲扶着宇文宪的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译文: 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侍奉周朝时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将要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抚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媚娘曲》。李纲说:“唐令则是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果真让皇上知道了,殿下岂不是要被连累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得到贤德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得到不贤德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当时杨素、苏威把持朝政,李纲坚持正义的意见,不肯同他们说假话迎合,二人都非常厌恶李纲。适逢大将军刘方攻打林邑,杨素说林邑珍宝财物多,不是李钢这样正直的人不可以委任。杨坚就任命李纲代理行军司马。刘方揣测杨素的意图,多次侮辱李纲,几乎害死他,等到大军还朝,李纲得不到调任。后来拜齐王府司马。又受诏前往南海,接待林邑使者。很久都不被召回,于是亲自来朝廷奏事,苏威弹劾说李纲擅离所职,把他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恰逢朝廷赦免,隐居在鄠。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唐高祖李渊平定长安后,李纲拜见高祖,被任命为丞相府司录参军。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李纲在东宫,太子李建成特别尊重他,李建成一次到温泉,李纲由于生病没有同去。有人送鱼来,太子叫做成鱼脍,唐俭、赵元楷都声称会做。李建成说:“挥刀切鱼烹调菜肴,您诸位擅长;至于辅佐和谐明察指点,那本来就是李纲的特长。”派遣使者赏赐两百匹绢帛给他。……太子建成渐渐开始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进谏不被听从,于是请求退休。皇帝骂道:“你能担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担任朕的尚书郎吗?”李纲叩头说:“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陛下的功业已成,很是自我夸耀,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入石头,哪敢长时间担任尚书呢?而且臣侍奉太子,太子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要上交官印。”皇帝道歉说:“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希望你能自始至终辅助我的儿子。”于是授予李纲太子少保之职,让他仍旧担任尚书郎、太子詹事。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皇帝每次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5.D 6.①诗人嫌渡口的柳树挡住自己的视线,想象弟弟数着经过的驿亭。 ②虚实结合,烘托出诗人盼望兄弟团聚的急切心情。 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人见到兄弟后”说法错误。根据诗歌的题目“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和注释内容可知,诗人的弟弟杜观由长安途经江陵,即将抵达夔州和诗人见面。“应论十年事”中的“应”字也表示此时诗人与兄弟并未见面,是对兄弟见面之后场景的设想,是虚写,并不是“见到兄弟后”的实景。 故选D。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颈联“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意思是我老是凭倚着江阁翘首引颈,恨只恨江柳遮住了我的眼睛。“嫌津柳”是写诗人登上江边楼阁,希望快点看到兄弟所乘船只的帆影,但令人讨厌的是渡口的柳荫遮住了诗人的视线,使诗人无法极目远眺。“数驿亭”是写诗人想象着兄弟也一定在来船上数着经过的驿亭,急切盼望着早些见到自己。 从表现手法上看,“津柳”是实景,是诗人在江边楼阁中所见到的景象。诗人嫌渡口的柳树遮挡了自己的视线,使自己不能远眺,不能尽早看到兄弟的来船。因此,嫌津柳”是实写。“驿亭”是诗人不曾见到的景物,“数驿亭”是诗人想象着兄弟也和自己一样,急切地盼望着早些相见,正在来船上数着经过的驿亭。因此,“数驿亭”是虚写。“嫌津柳”“数驿亭”,一实一虚,虚实结合,诗人觉得自己在这里嫌津柳之密,进一步地想象兄弟也一定在来船上嫌驿亭之多,这样的手法将彼此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强烈、深沉,有力地烘托出诗人盼望兄弟团聚的急切心情。 7.其志洁故其称物芳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这三个句子需要重点识记的字词有:志洁、芳;劲弩、精卒;祸患、忽微、溺。 8.B 9.C 20.改:川剧变脸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 ①将“川剧变脸”的位置换到“不仅仅”之前;②将“达到”换成“满足”。 8. 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连贯的能力。 ①陈述重点:“如果……那么……”,前面“如果”假设关系的重点是由京剧,引出“那么”后面的陈述主体川剧,排除A;②句子对应:与上句“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句式对应整齐的是“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排除CD;③逻辑顺序:先丰富多彩,再吸引眼球,排除D;④后文衔接“吸人眼球”放在句末,与下面一句“然而很多人看的是热闹”语意衔接紧密。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中“疾如风快如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的修辞手法,“管弦”是借代的手法,代指音乐; C.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晴云”比作“絮帽”,“初日”比作“铜钲”; D.“梅妒”“菊羞”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 ①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是一致的,为“川剧变脸”,后面分句子主语承前省,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 ②搭配不当,“达到”与“需求”动宾搭配不当。 易误点:“更多的是……”后面是递进关系,“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与“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位置不能互换,因为画线后面“喜怒哀乐皆在其中”,与“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连接紧密,不可分开。 夸张和比喻的区别在于:夸张是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原句: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形容变脸速度之快,“像风一样一滑而变”“像电一样一闪而变”,变脸如风如电,疾速而“秒变”;这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快速度”。 2.①果子的模样②都是茄科植物③都能生长 22.①人参果的名称来自《西游记》。②香瓜茄是茄科植物。③香瓜茄不挑剔生长环境。 2.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①从后文“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找出所写句子的主体,是什么“就如”?后文介绍人参果的外形,自然是想到“人生果的外形(样子、模样)”;答案为什么写成“果子的模样”呢?从后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人生果可以与下文对说法对应,写为“果子”,更显“语意连贯”“表述逻辑严密”。填写句子,尽量要既“瞻前”,又“顾后”,追求最完美、高度契合语境的表达;②前文有“它同……一样”的表达,可选用“都是……”的句子结构。后文中有“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这些茄科植物”所指的,必定在上句子得到照应。此填写不难,顺文章自然推出。③前文“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还有“从…到…”的生长环境介绍,画线句前后文都出现了“生长”这一关键词便能得出答案“都能生长”。当然,用上“生长”一词更合语境,不用,意思表达对也未尝不可,如“都能见其身影”也不错。 2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 本题抓住文段中的主要句子如“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都是茄科植物”从“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米的高山,都能生长。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它们也能生长”,从“名称由来”“植物门类”“生长环境”三个方面思考,抓住核心信息,语意完整,语言流畅,字数不超标,意思对即可。 23. 青年精神中国的脊梁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标题是“青年精神中国的脊梁”。青年精神是“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青年精神是“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青年精神是“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青年精神是“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青年精神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奉献。青年之精神,国之脊梁。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构建时代精神版图,践行和弘扬青年精神责无旁贷。艰苦奋斗是青年精神的完美诠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青年,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中国自古就涌现出一大批艰苦奋斗之青年。大禹治水、苏武牧羊等。当年如此,现在亦如是。疫情爆发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赶往支援。在这些最美逆行有一大批医生护士还未过而立之年。面对突如起来的疫情他们也担心,他们也害怕,但当披上战甲,他们就从一个孩子变成视死如归的战士。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生理极限。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通过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死神赛跑,才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疫情地区的人民点亮了希望之光,创造出了中国的抗疫奇迹。无私奉献是青年精神的深刻演绎。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新时代青年,需用奉献为青春着色。森林救火消防员勇士们接到命令毫不犹豫,在面对难以扑灭的大火,他们英勇无畏。正是在和平年代他们的默默坚守才使得天更蓝、地更绿,山更清,水更秀;正是他们的奉献,民众才有了岁月静好,闲适安逸的生活环境;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得民众的安全感不断上升,幸福感不断提升;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使得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山卫士成了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最美榜样,为中国力量注入了新时代的灵魂。终身学习是青年精神最亮底色。终身学习是青年精神的行为准则,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终身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唯有终身学习才会不断超越自身局限,不断充实自我;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不断沉淀阅历,提升气质;唯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作为中国力量的后备军,新时代青年让我们把艰苦奋斗刻在心里,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一路高歌奋进做好中国新时代脊梁。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材料选取了《人民日报》评选的年十大优秀青年中的两个典型代表事例并引用了《人民日报》的一段评论,他们身上呈现出鲜明而优秀的精神品质,具有为梦而拼的时代风貌,勇挑重任的时代担当,他们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国家脊梁,他们用实际行动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他们是每一个青年学习的榜样,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青年群体形象,他们身上不同的精神特质又组成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版图,而这一精神版图又需要我们不断去描绘,去添加。材料设置的任务情境是在“青年榜样”交流会上发言,这是当下对高中生的时代要求,要结合自己实际分析当今时代背景,思考我们青年要怎样塑造自己的精神版图,什么样的精神版图才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希望,作文立意要有比较高的站位,要有“大我”意识,“大局”观念。 构筑精神高地,实现青春梦想; 对标榜样,完善自我; 把握时代脉搏,打造精神版图; 心向朝阳,拒绝灰暗; 自我砥砺,做时代新青年。 点击“阅读原文”跟谢明波老师学语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cs/16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热懒得开火吃它卷一卷5分钟搞定,连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