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作品荐读会员小辑
作者近照 李斌,龙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现任教于龙南中学。爱好读书看报与听音乐,偶尔会写点东西以记录生活与心情,纯属爱好,不求其他。 关于童年关于故乡 故乡,我单薄的背影在你悠长的目光里渐行渐远,终于融入在都市的茫茫人海时,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出息”,还是一种背叛。但我知道,当自己独坐灯前或孤守一窗月光时,常有“一支清远的笛”在悠悠的思绪中隐约地响起,我静静的心湖便不禁潮汐起来――故乡,我又想你了…… 伙伴·童谣 儿时的朋友应该称之为伙伴才真正的贴切。除了吃饭睡觉才各归各家,其余时间均是形影不离地拌糊成一团。相互邀约着上学读书,又追打着放学回家;一起打柴摘野果摸鸟蛋,一起放牛捡猪菜偷番薯;一起光着屁股在河边练跳水,一起挖蚯蚓放钩钓鲶拖盆曳篓钻沟溪捉鱼蟹……就连拉屎上茅厕也要约上伙伴,有时誓曰:这次你陪我,下次我同你。没有伙伴的童年,还真让人不敢去想象会有怎样的难受滋味! 儿时的伙伴在一起,共同不变的爱好是除了玩还是玩。于是那秋收之后的田野,便成了大伙纵横驰骋的天然乐场。这时,脱谷后的金黄的稻草被扎成一小捆一小捆的锥形垛,散立在田里,憨憨地接受着炽热的秋阳检阅与抚摸。等入冬后,它们便被阳光烘成牛儿越冬的干粮。如果牛儿们会唱歌的话,对这稻草干粮肯定哼的是“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之类的恋歌。但这时它们迎接的是我们这帮疯玩的顽童。其场景又常常是这样的: 在放学路上的追追打打中,此姓屋场的大同学戏弄了彼姓屋场的小同学,或者彼姓屋场的小同学冲撞冒犯了此姓屋场的大同学,一场“姓氏家族同盟战”便一触即发了——先是唇枪舌箭,互相声讨: 李屋李大爷,徐屋徐(骑,客家方言“徐”“骑”同音)狗妈。 吴屋人来端凳,蔡屋人来筛(倒)茶。 筛给李大爷――尝一尝! 肯定的,那边也不甘示弱: 徐屋徐大爷,李屋李(理)狗妈。 蔡屋人来端凳,吴屋人来筛茶。 筛给徐大爷――尝一尝! 当然,此外还有“蔡大爷”版、“吴大爷”版的,具体看立场而定。 抑或,指着对方的鼻子作控诉状: 日头晒得郭郭晕,迥到你蛮崽(意指生了你这个儿子)冇本心。 讨了妇娘分了伙,阿爸老了唔识认。 紧接着便是“轰声”大作,“弹雨”如淋,“焇烟”顿起……泥块为子弹,稻草垛为掩体,轰击爆炸声响则来自各自嘴里不倦的拟声。 酣战之后,往往又彼此凑合一起这样的庆功:扔了书包,纷纷站到高高的田坎上,视死如归般地表演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就义的壮举,口里唱着的同样是那些不知出自何处的汉乐府式的叙事谣: 崽的(儿子)打阿爸,阿爸上公社(乡政府), 公社冇(没)处理,阿爸投河去(死)! ——“扑通”一声,跳下坎去,唱得顺爽,跳得悲壮,演绎得煞有介事。只因为田坎下垫有厚厚的绵软的可爱的金黄稻草。 “跌断你们脚骨!乱孽崽,还不回去烧火做饭!”大人们看到,厉声断喝。意犹未尽的伙伴们赶忙拍打着满身的尘土草屑,带一身汗臭,作鸟兽散了。 山果果 秋天,对山里的孩子来说是最诱人的季节了。苍莽逶迤的群山,在幼时的我们心目中,比阿里巴巴故事里的宝窟更神奇和迷人。不用你虔诚地祷告“芝麻开门”,不用你颤心地提防那贪婪灭身的惩规戒律;也比现代城里的商场超市更丰富更热忱,不会让你有拣挑比价的劳神,更不会让你因囊中羞涩而无奈。 看村头那棵大枫树的叶子们在秋风中兴高采烈地拍红了巴掌时,孩子们便一头扎进大山,去美美地享受大自然最慷慨大方的馈赠。矮坡上,一般是灌木类的野果:金黄宝石般的玻梨果、甜酸辣兼有的山金柑、紫里透红的绵饭果、紫乌紫乌的是小叶黄杨果……无处不有,随手可得。山腰山尖多的是乔木类的野果:酸酸的山枇杷、硬硬的栗枸子、涩涩的野柿子、蒸熟之后特有滋味的山糖梨,还有那状如其名的羊屎婆……而藤本的野果则大多长在山脚、山谷:保济丸颗粒般的酸韭果,好似橙色珍珠攒聚而成的酒饭团,尤如紫红玛瑙形的楠子果,小黄枣模样的铛吊子,更有那名声远播的木通果――我们俗称之“拿藤果”…… 下的孩子,没有奶糖蛋糕巧克力,但同样拥有上帝的慈爱――那些特具风味的“山珍”。这山果果,满足着一个个山里孩子嘴馋的童年,滋养着他们长大后关于童年关于故乡的不老回忆。 有人戏吟: 野果生南国,秋来熟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好吃! 是的,在这里没人会笑你馋、吃相不雅,更没人能用“饕餮之徒”一类的词来形容你。你尽管往嘴里塞,往兜里装好了。接下来挺多不过是满嘴紫蓝:紫蓝的唇、紫蓝的牙、紫蓝的舌头、紫蓝的口水,连呼的气儿,说的话儿也紫蓝紫蓝的了。于是互相笑称着“狗嘴巴,狗嘴巴”,找处山泉溪水涮涮口,便又原形毕现了。 不过,吃拿藤果可就不一样了。这圆馒头形的拿藤果哇,瓤少籽多,瓤特甜,籽特滑,瓤籽感情深,粘糊难分,去皮张口,呼溜溜便下了肚——甜,滑,爽!■ 回乡偶书 长年在外偶尔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稀有故人逢相问,青山依旧村葳蕤。 处在山旮旯里的故乡,早已被纷纷远离的子民们装入了异地奔走的记忆行囊中,我也不例外。但不管外界如何地红尘喧嚣,故乡依旧从容淡定地轮回着自己的季节,不紧不慢,不焦不躁,静候着游子有期或不期的归来。如静思的智者,它始终不动声色,把一切都交给时光去打理。于是,几十年若须臾之顷,一切恍惚如梦逝。泥砖瓦的老屋坍塌成残垣废墟,任凭野葛藤肆意生长,荒芜了昔日遥远的记忆,留给人满怀的惘然与惆怅。?故乡图:昵图网曾记否?怀着心思的少年坐在门槛上,望着春雨从瓦檐无休止地滴落到绿苔的阶前,然后汇成细流蜿蜒至门口的池塘,再哗哗流向遥远的前方…曾记否?盛夏的阳光透过瓦缝把长长的光柱打在廊道泥地上,投影成鸡蛋状的可爱光斑。无忧的孩童就用小棍在地上围着那"圆蛋蛋"划了方格玩跳房子,小赤脚跳得叭叭响,"圆蛋蛋"便神奇而顽皮地跳来跳去——忽儿地上、忽儿身上……曾记否?一家人坐在八仙饭桌旁吃着刚蒸熟的红心番薯,屋里弥漫着甜香的热气,屋外皓月当空、秋虫呢喃……曾记否?冬夜的炉盆总是围满了老少,听美原大伯讲述抗美援朝的亲历传奇,双双眸子在夜暗中闪烁着痴迷而兴奋的光亮……而如今,只剩那威严的石砌炮角楼还耸立在原地,被芭蕉与野葛藤们簇拥着。炮角楼瓦脊草长、石墙苔斑,如退役已久却戎装不卸的老将帅,沧桑的外表无声地告诉你——这里曾经屋舍俨然、烟火萦绕……鸟下绿芜庭院夕,蝉鸣繁叶夏与秋。往事悠悠不可问,故园东去碧水流。有空记得回来看看吧。每一处场景都足以让你睹物生情——犹如点燃了记忆的烟花引线,往事便漫天飞舞……看苗条的蕉芋在路边列着小方阵,你会不由得想起秋冬时节家家户户滤洗和晾晒蕉芋粉的忙碌场景…?蕉芋花开 图:昵图网(ID:hmphotos)看圆胖的潘婆(南瓜)憨憨地蹲在矮墙上,让你不由得想起那道炒南瓜家常菜——金黄的南瓜小块配上红彤彤的辣椒片,摆在饭桌上雍容却又朴实……每个人都应该感激那南瓜豆角、番薯芋卵、茄子辣椒、萝卜青菜的养育之恩,是它们维持了当初清苦的成长生活,并且至今还在营养着你关于故乡烟火滋味的久远记忆…看丰收在望的田间稻穗在阳光下闪着黄金般的欣喜光芒,你的耳畔便不由得回荡起夏收与秋刈时响彻稻田的打谷机声——“霍呜霍呜霍呜……”这是故乡最美的模样。最后,把一首名为《声声慢》的歌送给遥望故乡的你,愿你一切安好——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屋檐洒雨滴,饮烟袅袅起,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客家香火龙 如果你是客家人,但你没有看过香火龙,那会是你人生莫大的缺失和遗憾。——题记夜幕缓缓降临,晚风依然料峭,醇香的年味儿依旧浓郁地氤氲着。诱人的锣鼓声终于在焦灼的期盼中欢闹起来了,催促着你匆匆的脚步,撩拔着你急切的心神。咣咣——嚓当锵咚咣……?栗园围舞龙图:龙南发布精彩的交响骤然而起,激情的表演已经开锣,山村围屋的大戏立即开演!之前,你定然会惊异于它最原生态的组合:扎几束枯黄的稻草,缠几丝细软的篾条,接几根光溜溜的木柄,插几炷微燃的细香,一条跃跃欲动的香火龙便现身了;再凑上几位土生土长的客家农汉,这香火龙便可腾空了。稠黑的夜色是最好的背景,厅堂院坪是最宜的舞台。你看过这绝美的炫舞么?撕开夜晚的漆黑,划破浓稠的冥暗。一条火龙腾空出世,呼啸而至!火星四溅绽放着绚丽的璀璨,焰花纷飞摇曳出炫目的瑰奇——时作劈波斩浪之戏水游龙,泼金洒银;时为驭云驾雾之巡海蛟龙,驰电飞火;时如呼风唤雨之翔空腾龙,流光溢彩……叱咤风云,变幻无穷,精彩纷呈,美妙之极!真可谓“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此时此刻,你会充满着这样美妙的感受:震撼,惊奇,赞叹,眩晕,颤栗!?栗园围舞龙 图:龙南发布你见过这样矫健的舞者吗?一伙草根的舞蹈家——慈祥的大爷的严肃的爸俏皮的小叔仗义的哥,此时都变成了令你刮目相看的人。——强健的扑,迅猛的的擒;刚劲的缠,狼辣的甩;敏捷地翻,灵活地转;俊逸地腾,疾速地挪……他们以抖擞振奋的劲头和出神入化的变换演绎着一则则没有文字的故事和一章章无需脚本的情节:神龙拜宗祠谒先人,祥龙访门神探灶母,威龙驱鬼邪除衰秽,金龙庆新居贺添丁……龙之传奇龙之图腾龙之魂韵,被诠释得生动鲜活,展示得尽致淋漓!你定会惊异于这些平生稼穑粗茶淡饭淳朴土气的男人,怎么突然间就神奇地蜕变成了生命如此活跃能量如此强盛气质如此奇伟的汉子?此时此刻,你的心中只有震撼,惊奇,赞叹,直感到眩晕与颤栗!你听过这恢弘的交响吗?这是精彩的客家山村交响。奏响着这一场场视听盛宴的集结号。铜锣咣咣,在屋檐梁柱下萦绕;皮鼓咚咚,在厅堂庭院里回荡;铁铙锵锵,在巷道回廊间穿梭;大钹当当,在田埂溪畔边传响;小钹嚓嚓,在灯光烛影中雀跃……——当当嚓咚锵咚咣,当嚓当,锵咚锵……如敬仰地祭颂,像虔诚的祈愿,似豪壮地宣告,若深情的讲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表。?栗园围舞龙 图:龙南发布那亢奋的声响如同灼人的热浪,撞开料峭的夜风,訇然将你笼罩,将你包裹,把你挟持。让你欲挣脱而不能!此时此刻,你只有被震撼的份儿!惊奇与赞叹的份儿!眩晕与颤栗的份儿!就这样,你被它们吸引着走,裹挟着走,身不由己……恍惚间,它们在夜色中渐行渐远,终于融入夜的稠黑与深邃之中。但你耳边回响的仍是那——当嚓当,锵咚锵……直到几回回的夜半梦境中,一次次唤醒你辗转不眠的乡愁……啊,香火龙!我的客家香火龙。■ 谒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我总是怀着仰慕与深思走近你。 襟二川玉带清流,揽九重逶迤翠峦,控一方碧野沃畴。遥呼远峰宝塔,你威严的角楼横空高耸。令人昂首仰望之际,心中敬意与仰慕油然而生。 轻轻地触摸厚实的围壁,在这桐油、石灰、糯米特制的三合土掺河卵石夯成的墙体上,当年泥匠工们“嗨哟嗨哟”的齐声呼力早已不在,只留下道道累年夯筑的横纹供人细数。抚触间,历史的体温苍凉着指尖,由衷的默叹却弥漫了心头。 ?关西新围图:秋日艳阳(摄影部落) 乾坤门、麒麟凳、雌雄石狮、左丞右相厅、九栋十八厅、“国”字型布局……胸韬帷略,恢宏构思,围主徐老四的能力气魄,不凡人生,的确给后人予无尽的仰慕、深思与回味: ——发家史中,那义助落难公子而获贵人相报的传奇,可谓是重义轻利、慷慨助人的善果。 ——造屋史中,那“爷孙三代烧砖建围”的故事,则给后人树立了宽宏诚信、厚道待人的美德典范。 ——创业史中,搏激流、闯险滩,栉风沐雨,木排上的几多艰辛与执著,终于筑成福泽后嗣的安宁舒适的家园。这不正是客家血脉里最为可贵的“人生须作为,福祉惠后人”的传统价值取向? 围屋外墙的高大结实;墙上的射击孔如双双警惕瞄察的眼;铁甲、粗杠、厚木组成的坚固围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暗插于瓦顶防敌偷袭的毒钉;四周贯通的走马楼、大回廊……御险恶纷乱于围外,而守护着族人一隅的安宁。徐老四用毕生心血,实现了最朴素、实在的人生夙愿。 ?俯瞰关西新围图:汪承贤 小花洲里,轩榭塔桥柳拂蝶舞绵绵闺思;新、老、梅花三书院内,儒教师传吟咏赋对书声琅琅;观戏台上,笛鸣琴响歌舞奏唱萦萦余韵……徐老四苦心孤诣,不甘平庸地实践着浪漫主义的高雅的人生审美。 “东方的古罗马城堡,建筑史上的奇迹”,“围屋之王”,“客家围屋最大的一座博物馆”,赞叹和评价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作为私人建造的围屋内藏乾坤、博大精深的可探究价值。诸如它从来都不堵不溢的暗沟下水道,还有放养其内的清淤之龟……重要的是“大本事”的徐老四特具人文意义的人生之谜。诸如他的传奇性的经商发迹史;还有他死后的“十八副棺材出殡”,其确切葬处至今仍是谜……是的,这一切都值得后人探究考研,这一切都吸取着人们来观、品、悟。这才是其真实意义的体现与鲜活。 ?关西新围图:秋日艳阳(摄影部落) 关西新围,你是徐老四精彩人生的演绎与记载。其章节段句,就写在你的一栋一厅,一院一廊;就写在你的一门一窗,一砖一瓦;就写在你铺地石的磨光和锃亮,写在你彩漆绘的褪色与斑剥;就写在你壁脚墙头的苔痕草迹,写在你梁上檐间的燕喃蛛织……这一切,只待后人的心灵与思维穿越时空的甬道,拨开岁月的尘灰,来把你细细抚摸、阅读、诠释,慢慢咀嚼、品味、感悟。 关西新围,我总是怀着仰慕与深思走近你。但只愧只憾我语言的贫乏与木讷……■ 体验“大厨” 打油诗云: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声。——题记不必说东铺买鲜肉、西铺买鸡蛋、南铺买青椒、北铺买韭菜的采购奔忙;也不必说一去皮壳二择拣、三清洗四精切的繁琐劳碌;就单那烟熏火燎中的锅内煎炒炸煮等“十八般武艺”就足以考验“大厨”的耐性和智慧了;更何况每日有三餐日日无止休。嗟乎!但凡家之“大厨”者,必家之功臣也;其劳苦功高,体验者尽知。废话莫太多,系上围裙,入厨体验一番吧。就来一道家常菜——韭菜煎蛋。打好两鸡蛋,调散于碗备用。韭菜适量,洗净并控干水分后,切成米粒般碎屑。再热锅少油,小火翻炒至八分熟,加小半勺盐后起锅至蛋碗内搅拌均匀。洗锅烧油,油热后,倒入已拌好的韭菜蛋液,再摊开,小火细煎;待其底面煎至饼块状,再翻面细煎,煎好即可出锅。这细煎最是精致活,须全身心投入而不得旁骛——眼,得紧盯锅里:看油与蛋液相濡以沫,冒出细泡泡,待韭菜青翠而蛋液已灿黄时为恰到好处。耳,要细听动静:听油与蛋液窃窃私聊、情语绵绵,其缠绵细语时间三分钟为火候恰当。鼻,应细嗅其香:待鼻尖于无香至微香、微香至清香、清香至浓香,即火候已到,立马出锅。手,则更得小心翼翼、仔细操作:摊开蛋液时,须舒缓轻柔;细煎翻动时,须迅捷利索。别无诀窍,熟则生巧。此时,手中掌勺的你会觉得自己像匠师,在精心锻造构思中的工艺品,小锤咣当咣当细心敲打着;又觉得自己像琴师,在倾情演奏钟爱的乐曲,槌落琴鸣,咚咚叮叮;又觉得自己像书家,在凝神书写宿构的篇章,锅为纸笺勺为笔,起落顿挫皆有情……厨间大乾坤,锅勺有学问。《道德经》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体验"大厨"也能让人悟出一些生活道理来:“无油难脱锅”,“油多也坏菜”,“做事讲究火候,莫急亦莫拖”,“人情交往如煮菜放盐,太浓太淡都不合适,应恰到好处”……遐想间,烹饪毕,饭点至。赶紧朝着里屋一声吆喝:“老婆,儿子!开饭啰……”■主办:江西省龙南市作家协会 撰稿:李斌 编辑:钟伟 审稿:凌利华 投稿邮箱:lnzhongwei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fb/16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梦里花落知多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