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年3月18日—年12月1日,今天是她的百年诞辰。

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对其童年往事的回忆。

小说由五个故事构成,林海音用真挚无邪的行文将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困惑、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与想念,描摹得淋漓尽致。

惠安馆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老北京城南的童年温暖而精彩,也伴随着感伤的离别和成长的阵痛。

如果说通过林海音的文字,人们只能遐想当年的北京城,那么画家关维兴为《城南旧事》画的60余幅水彩插图,则从视觉上再现了那个时代。

关维兴的作品清新、温润,带着淡淡的哀愁。这正是林海音记忆中北京的味道。

静谧的四合院,胡同中悠扬的叫卖声,西交民巷大街的驴打滚儿,天桥的喧嚣热闹,还有保姆口中低徊婉转的童谣……这是作家林海音儿时的北京南城,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老北京风情。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我们走到西交民巷的中国银行门口,宋妈在石阶上歇下来,过路来了一个卖吃的也停在这儿。他支起木架子把一个方木盘子摆上去,然后掀开那块盖布,在用黄色的面粉做一种吃的。”

“小驴儿吃好了早点,黄板儿牙把它牵到大门口,被褥一条条地搭在驴背上,好像一张沙发椅那么厚,骑上去一定很舒服。

宋妈打点好了,她用一条毛线大围巾包住头,再在脖子上绕两绕。她跟我说:‘我不叫你妈了,稀饭在火上炖着呢!英子,好好念书,你是大姐,要有个样儿。’说完她就盘腿坐在驴背上,那姿势真叫绝!

黄板儿牙拍了一下驴屁股,小驴儿朝前走,在厚厚雪地上印下了一个个清楚的蹄印儿。黄板儿牙在后面跟着驴跑,嘴里喊着:‘得、得、得、得。’

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的清新空气里,响得真好听。”

“马车早就叫来停在大门口了。我们是全家大小在门口送行的,连刚满月的小妹妹都抱出大门口见风了。

我想哭,也想笑,不知什么滋味,看兰姨娘跟德先叔同进了马车,隔着窗子还跟我们招手。”

“小栓子是宋妈的儿子。她这两天正给我们讲她老家的故事:地里的麦穗长啦,山坡的青草高啦,小栓子摘了狗尾巴花扎在牛犄角上啦。她手里还拿着一只厚厚的鞋底,用粗麻绳纳得密密的,正是给小栓子做的。”

“太阳斜过来了,金黄的光从树叶缝里透过来,正照着我的眼,我随着宋妈的歌声,斜头躲过晃眼的太阳,忽然看见远远的胡同口外,一团黑在动着。我举起手遮住阳光仔细看,真是一匹小驴,得、得、得地走过来了。赶驴的人,蓝布的半截褂子上,蒙了一层黄土。哟!那不是黄板儿牙吗?”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便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我把书包背挂在肩膀上,自己上学去。出了新帘子胡同照直向城门走去,兴华门虽然打通了,但是还没有做好,城门里外堆了一层层的砖土,车子不通行,只有人可以走过。早晨的太阳照在土坡上,我走上土坡,太阳就照满我的全身,我虽然没吃早点,但很舒服,就在土坡上站了一会儿,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手扶着书包正碰着鼓起来的皮球,不由得想到了空草地里的情景,那个厚厚嘴唇的男人,他到底是干嘛的?”

“妈妈啊!你为什么又提起那件奇怪的事呢?你们又常常说,哪个是疯子,哪个是傻子,哪个是骗子,哪个是贼子,我分也分不清。就像我现在抬头看见窗外蓝色的天空上,飘着白色的云朵,就要想到国文书上第二十六课的那篇《我们看海去》。”

“这是条死胡同,做买卖的从汤匙的把儿进来,绕着汤匙底儿走一圈,就还得从原路出去。这时剃头挑子过来了,那两片铁夹子‘唤头’弹得嗡嗡地响,也没人出来剃头。打糖锣的也来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枣面儿,有印花人儿,有山楂片,还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欢的,但是妈妈不给钱,又有什么办法!打糖锣的老头子看我站在他的挑子前,便轻轻对我说:‘去,去,回家要钱去!’”

“我在井窝子旁跟妞儿见过几次面了,只要看见红棉袄裤从那边闪过来,我就满心的高兴,可是今天,等了好久都不见她出来,很失望,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我摸摸,发热了,包的纸都破烂了,粘乎乎的,宋妈洗衣服时,我还得挨她一顿骂。”

“妈站在大炉灶前,头上满是汗,脸通红,她的肚子太大了,向外挺着,挺得像要把肚子送给人!锅里油热了,冒着烟,她把菜倒在锅里,才回过头来不耐烦地问我:‘干嘛?’我回答不出,直着眼看妈的脸。她急了,又催我:‘说话呀!’

我被逼得找话说,看她呱呱呱地用铲子敲着锅底,把炒熟的菜装在盘子里,那手法也是熟巧的,我只好说:‘我饿了,妈。’”

“我想我已经开始习惯不再有回忆的生活了。虽然在我内心深处知道在远方一定有一个故乡,在那里有失去而不可再得的乐园。”

“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十二岁……”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吃完饭我到横胡同去接了妞儿来,天气不冷了,我和妞儿到空闲着的西厢房里玩,那里堆着拆下来的炉子、烟筒,不用的桌椅和床铺。一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在晨曦中我感觉快乐、温暖,但是第一次父亲放我自己去学校,我是多么害怕。我知道我必须努力地走下去,这是我人生第一个教育,事事要学着‘自个儿’。”

“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很合适地露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涡,随着笑声打漩儿。

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看她把头发拧成两股,一来二去就盘成一个髻,一排茉莉花总是清幽幽,半弯身地卧在那髻旁。她一身轻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纱手绢,一朵白菊花似的贴在那里。”

“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插图丨老连环画

文字丨《城南旧事》

新浪微博:现当代文学班留级王

现当代文学网读书群:

现当代文学网读书群2:

现当代文学网考研群:

他们也在读:

▋我们为什么要读中文系?

▋汪曾祺丨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刘震云北大演讲精华摘录:毕业后,有两句话千万不要信

▋《白鹿原》丨温柔与粗糙,写不尽的白鹿原

▋《围城》丨人人都爱唐晓芙,我独偏爱孙柔嘉

▋迟子建:愿能人生九十,望窗外自然老去

▋贾平凹丨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那些只有张爱玲才能想得出的天才比喻……

▋苏童说这是他笔下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莫言微博回忆《透明的红萝卜》发表经过

▋张洁: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

▋迟子建:愿能人生九十,望窗外自然老去

▋王安忆《长恨歌》:人面桃花相映红,繁花落地寂无声

▋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人能为爱等待多久?

▋你知道《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白,影响了多少中国作家吗?

▋毕飞宇解读汪曾祺《受戒》(金句频出,干货满满)

▋32位中国现当代作家谈读书,句句让人醍醐灌顶!

▋一所只存在了8年的大学,何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最全鲁迅先生年谱,留一份收藏!丨许寿裳作

▋她被誉为是“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当余华、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

▋民国女作家萧红最全珍贵老照片,都在这里啦~

留言区互动:

林海音《城南旧事》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qingguo.com/lbzgn/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