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他出生在一个中国移民的家庭,成长于空炳巴差功运河边的平原上。他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实现了少年时的七彩梦想,登上了“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成为身家超过千亿泰铢的超级富豪。

PART/10

唐人街少年游市场,湄河边贫富差异大

唐人街上潮客多,熙来攘往生意忙。

陶朱为商十八法,一脉传承来此邦。

来到曼谷后,添财的眼前打开了不同以往的新的世界。

二哥在公司里承担的是推销的工作,每天都要带着商品到曼谷及周边的各府去,一边开发新的客户一边为老客户做售后服务。添财上学比较早,出门的时候二哥还没起床,晚上经常是添财已经上床睡觉了,二哥还没回来。兄弟俩平时见面交流的时间非常少。

星期天早上,添财见二哥吃了早饭,推出自行车,先是给车胎打足气,然后搬出要推销的商品放到支架上捆扎好,这是又要出门去。添财提出要跟二哥一起去搞推销,二哥指着支架上的货物说,

我们一个骑车一个走路不方便,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再带你出去,你在住处好好休息吧!

二哥和其他工人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出门了,操作间里安静了下来。从墙外传来自行车的铃声、买卖人的吆喝声,添财想何不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去看看曼谷的街景。他简单收拾了一番,出门来到街上。

城市跟人一样,在晨光中逐渐醒来。近处的龙莲寺塔尖反射着初升太阳的光芒,耀华叻路上唐人街两边的楼房上部也沐浴在朝阳里,那一块块横着竖着的各种各样的招牌像是刚睡醒的人的眼睛,也在晨光中睁开来,迎接从四面八方来经商做生意的人们。添财来到曼谷后,第二天就进入学校学习,每天两点一线,就在住处和学校之间,还没有时间来好好感受一下他久已向往的曼谷。今天来到唐人街上,置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对眼前的一切都觉得新奇,激起他想了解她适应她探险般的热情。唐人街像是曼谷城里的空炳巴拉差河,人和车以及货物组成汹涌不息的流水,以三层排屋为主的连绵不断的房子像是堤岸,从那些楼房间又延伸出去的巷子则是一条条支流,把由人们形成的水流从这边分流出去,又从那儿汇聚而来。添财觉得自己一点点地缩小,小的像一个水滴,就剩一双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世界。

让添财觉得新奇的是,唐人街上的人流中,除了像他一样黄皮肤黑眼睛的泰国人以及华人以外,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方,但是都说着添财熟悉的潮州话。停下脚步在早餐摊前买豆浆油饼的人说的是潮州话,穿着警服的泰国警察指挥交通用的也是潮州话,最好玩的是毕恭毕敬站在中国大酒店门口、头上包着大头巾,络腮胡子的印度门童迎接客人说的还是潮州话,仿佛这儿不是曼谷一条繁华的商业家,而是他们潮州人大世界。在他出生成长的空皓村,全村不过几户潮州人,来到唐人街上,好像满城都是他的乡亲,他甚至想,爸爸妈妈是从这儿到巴通他尼乡下去的,而不是从遥远的中国来的。

前面路口往左转,只见街口矗立着一座牌楼,石柱木樑,绘金描银,十分壮观,体现出浓浓的潮州建筑风格。牌楼后面,各种店铺密密麻麻,一家挨着一家。销售的东西以食品杂货为主,米店从店里头直到临街门边,整齐地摆放着各个品种的大米,香米、糯米、白米、红米、紫米,还有像是没有碾干净谷糖一样土黄色的大米。添财生长在生产大米的平原上,好几种大米都是第一次见到。卖干货的店里插着一块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专营批发潮州货品”,里头同样有好多商品他从来都没见过,或只听爸爸妈妈说过。添财想这些东西都是从潮州或香港过来的,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运到曼谷来的,是用船运过来还是用车运过来,他想所谓生意大概就是把一个地方的东西想办法送到别的地方去卖,这个过程中,货物的价格就增加了,中间经手的人就在这个过程中赚到钱。

这条名为三聘的街比耀华叻大街人流还要多,整条街中间被来来往往的人填得满满的,两边最外面是一个接一个卖小吃的摊子,后面是铺板都打开的店面,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商品。添财注意到,曼谷城中做买卖开店似乎都喜欢扎堆在一起。当他看到一家卖竹器的商店,紧接着的是五六家同样的竹器店,每家店的门口都摆放着样式材质者差不多的竹椅、躺椅,大小可以摞到一起的竹篾编成的篓子,还有整条巷子两边都是同样的卖鞋子的店面。如果在空皓那边的乡镇里,一条街不会有两家杂货店,店家多了,开店的人自己都会打起来,生意就没法做了。城市里则不一样,大家像是打擂台一样,把同类的商店开在一起。看每家店里都有顾客,都能看到有顾客付钱买了东西出来。

三聘街简直就是一个商品的世界,添财一边走一边观察各家做生意的办法,有的把商品摆在门口显眼的位置,有的店前站着两个打扮特别妖艳的女子,用夸张的语言和表情介绍自家店铺经营的商品,吸引过路人的注意。即便店铺那么多,街上仍然有用扁担挑着担子的流动商人。他们和店铺里的人不一样,一路走一路吆喝,说自己卖的鞋袜多么结实便宜,还有的摇着小拔郞鼓招摇过市,引得大人怀里抱着的小孩伸出小手要爸妈去买那花花绿绿的玩具和糖果。

添财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条鱼,畅游在唐人街商业的汪洋大海里。从内心到身体都伸出一根根小触角,去触摸体会商业世界里的一切。他当时就是为了实现经商做生意的梦想离开家乡的,虽然到了曼谷后听从爸爸和二哥的要求继续上学,但他终究会有一天像三聘街上众多的潮州乡亲一样,走上经商的路子,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把生意做大做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没有把星期日的上街当作猎奇和消遣,而是当成另一种的学习场所。走街货郎的叫卖声、临街店铺商品的摆放、店家对顾客谦恭的态度、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都深深吸引着添财,有时他把自己代入某个角色中,心想如果自己作为店家会怎样应对那个态度非常刁钻顾客,或者假如自己是一个顾客,怎样在几家商店的对比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

三聘街巷子你连着我,我牵连着你,密密麻麻的像是一个蜘蛛网。添财信步由缰,几乎走遍了每一条巷子,见识了曼谷商业中心神奇的世界。不知不觉间,添财走出了三聘街,来到湄南河边。

这是添财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湄南河,河面宽阔,波大浪急,让从小在河边长大的他都感到震撼。河上船来盤往,十分繁忙。河边有他家那样的小舢板,载着蔬菜瓜果贴着岸边划过。划船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戴着斗笠,一边划船一边注意着岸边有没有顾客,听到顾客招呼,小心翼翼地把小船靠到岸边,将一束花或一把空心菜递给客人,腾出手正要接过客人递来的钱币,一艘描龙画凤的大船,柴油机突突地冒着黑烟,从小船边高速通过,小船被大浪掀得左摇右晃,卖菜的妇人先是跌坐在船帮上,然后赶紧拿起木桨吃力地将船稳定住,又费力地把小船划到岸边,从客人手中接过卖菜的钱。添财一直替小船上的妇人着急,生怕她的小船会被突如其来的大浪打翻,直到看到妇人总算完成了交易,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那条在空皓被人们称为“洋船”的汽船开到临河一个小码头停了下来,码头后面是一栋三层的洋房,有宽大的院子,花草繁茂,中间还有一个游泳池。“洋船”停稳后,走下一个穿着华丽服装的贵妇人,身后跟着挑担拿包男男女女好几个仆人,簇拥着浑身珠光宝气的主人。添财想这就是曼谷富人的生活,房子豪华气派,主人出门前呼后拥。而就在他们“洋船”经过的时候,出门在外摇着舢板讨生活的穷人则要在起伏的波浪中苦苦地挣扎。添财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穷人和富人只有一米的距离,在曼谷湄南河边,他们的距离甚至还不到一米。一墙之隔,里面是绿树红花的宽大院子华丽的房子,外面则是小如鸽子窝的木板屋,一个连一个,半边在岸上,半边用三两根木桩支在河面上。添财看不到深宅大院里富人家是有多豪华,可是河边穷人家的鸽子窝房却是一览无余。家徒四壁,地板上铺着一张破烂的草蓆。通常草蓆上不是坐着一个头发花白衣不蔽体的老年女人,就是两三个光着身子呆坐着的孩童,他们的目光呆滞无神,茫然地看着从门外注视他们的添财和其他行人。

湄南河边这种贫富差别的强烈对比引起了添财的深思。湄河对岸黎明寺高高的塔尖耸立在蓝天下,有钟声从寺庙中响起,被湄南河上的风吹进添财的耳朵里,吹向远方。同样生活在这片天地间,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富,而他们家以及住在湄南河边“鸽子窝”里的人却一贫如洗。怎样才能让自己从苦海里跳出来,怎样才能摆脱生来的苦命?

添财攥紧拳头,面对湄南河奔流不息的河水,心里暗暗发誓,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成为富人!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方文国,男。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前参赞,现旅居泰国,担任泰国玛希隆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高级研究员,泰国吞武里大学顾问,泰国中国文化促进会主席。先后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和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曾供职于重庆市政府侨办、北京华文学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和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热爱文学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青年报》、《美国侨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作品数十万字,著有散文集《落花如雨的国度》、《彩虹大地》等书。

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兴业的乐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gn/1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