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袁州交通科长李光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湘鄂赣边区有一个出色的交通科长,名叫李光日。他年参加革命,年9月入党。曾任宜春县第六大队交通员、宜春(宜萍)县苏维埃政府交通科长等职。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不怕腥风血雨,不顾个人安危,经常深入敌区,出色地完成侦察任务;他机智勇敢,善于应变,多次在敌人的跟踪、追捕下,化险为夷,胜利归来。他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宜(春)万(载)一带的群众中广为传颂。李光日是慈化严塘村人。生于清光绪戊子年(公元年)10月26日。父亲李芳享穷得没有一只禾兜,靠租种土地和做裁缝度日。光日五兄弟,他是老大。因此,从小就要代父分忧。十四、五岁,就成为家庭中的一个重要劳动力;农忙帮助父亲耕种,农闲挑炭到万载株潭去卖,赚几个脚力钱帮家里糊口。年上半年,李光日因患偏头风病,引起右眼失明,后来人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做“李只子”。随着他参加革命的英雄事迹传开,“李只子”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因此,有的人只知道他的绰号,而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李光日虽然个子瘦长,但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造就了一副钢筋铁骨,经得起风吹雨打。他虽然只有一只眼睛,但反应迅速,机敏过人,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他经历了满清、民国两个朝代,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革命意志非常坚定。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路过宜春的慈化、余坊、小洞等地,沿途打土豪闹革命,在李光日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年春,与慈化一山之隔的浏阳,农民革命运动搞得热火朝天。7月间,派出了地下工作人员来到慈化开展工作,秘密组织了一个12人的农会组织,李光日就是其中的一个。农会组织成立后,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子,点燃了革命之火,广大群众笑逐颜开,土豪劣绅则惊恐万状,把群众的革命行动,污蔑为“打茶树棍子”(抢饭)。他们兴师动众,反动政府与宗法封建势力互相勾结,组织一个搜捕队,点名道姓要捉李国生、李招财等农会会员,送官府治罪。为了保护同志,此时,尚未暴露身份的李光日,假装“积极”,挺身而出,自愿充当搜捕队的向导。李姓族长见他平时稳重,胆大机灵,加上别人不愿去,就同意光日去充当此任。在搜捕队期间,他机灵巧妙地导演了一幕幕“捉迷藏”的“游戏”,每次要去捉谁,他都想方设法暗通风信,然后带搜捕队去捉,结果东边去捉躲西边,西边去捉躲东边,捕风捉影,屡次扑空,敌人疲于奔波,革命同志却安然无恙。年冬,慈化镇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支部工作活跃,但只能秘密进行,便利用李光日没有暴露身份的有利条件,由他负责传送党的信件。在那白色恐怖严重的日子里,人们没有行动的自由,到处都受到检查。李光日最初几次送信,虽然都巧妙地完成任务,可他总感到这样不安全。心想:白纸写黑字,万一落入敌人手中,个人吃苦事小,革命损失事大。要想个更稳妥的办法才好。有人提议用写字药水写信,他想,用写字药水写信办法是好,但在当时情况下,第一药水不容易搞到,第二药水引人注目。他急中生智,经过试验,提出用南瓜皮下冒出来的汁写信,干后纸上没有半点痕迹,放入水中则字体清晰可见,后来大家称之为“无字天书”。就是用这个办法,他穿过了敌人无数关卡,敌人也曾经查看过这种神秘的“无字天书”,因为看不出破绽,只好放他过关。后来,他编了一首饶有风趣的顺口溜:“无字天书”神通广,随身携带到处闯,满纸写得革命理,敌人狡猾耐我何。”年9月,慈化党组织根据李光日的要求和表现,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年“三·一八”暴动后,宜春县的红色政权都公开了。为了工作需要,李光日调任宜春县(后为宜萍县)苏交通科长。交通科的工作范围更广,任务更重,除了送信外,还要侦察敌情,保护过往干部的安全。李光日除了自己执行任务,还要负责所里的全面工作。从此,他完全丢掉了家务事,把全部精力都扑在革命事业上。有时为了完成任务,翻山越岭,不怕劳累,一天跑多里路,也不叫一声苦。因为他出色的工作,“李只子”的名字,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年4月间,敌十八师一〇七团第二营邓毅部驻金瑞时,党组织派李光日去金瑞侦察敌人兵力部署情况。他头戴草帽,身穿对襟便服,肩背小秤,以一个收苎纱小商的打扮,来到了金瑞街上。他从镇子的上街走到下街,一路上把敌人的营房、岗哨,哪里住了部队,哪里做了工事,看得一清二楚,并一一记在心上。当他准备离开金瑞的时候,发现有两个“尾巴”盯住他。李光日从容自如,走到一个肉砧边买了一斤猪肉,来到一家饭店里,把夏布包袱、收纱秤、草帽、扔在桌上,高声叫道:“老板!打餐中饭,肉炒豆腐,麻烦你炒一下,肉就交给你,借只碗我去买几块豆腐来。”他拿着碗往街上走去,两个“尾巴”见他猪肉、草帽等都放在这里,信以为真,坐在饭店里等候。而李光日却手端一碗豆腐,头缠一条蓝布巾,不慌不忙地走出了街口。他把豆腐送给一户人家,顺利地回营了。两个“尾巴”等了好久,不见李光日回来,慌慌张张地满街乱找,哪里还有李光日的影子?他们回去不但没有得到上司的奖赏,还挨了一顿严厉的训斥。年2月,他去执行任务,不知怎么被敌人发现了,立即戒严,上下街口、桥头河口、交通要道,岗哨密布,到处高喊:“活捉‘李只子’!”李光日正在思考如何脱离险境时,看到有户人家正在哭哭啼啼操办丧事,他迅速走过去,向主人表示哀悼之意。此人家境贫寒,同情革命。光日直言不讳把事实真相向他说明,并请求给予帮助。主人听后惊讶地反问:“我能帮你什么忙?”李光日和他如此这般一说,主人乐意照办了。霎时,李光日头戴笼冠,身着孝服,腰束秆绳、手柱伴丧棍,成了一个报丧的孝子,一把鼻涕两行泪,伤心不已地哭向街口“报丧”去了。守在街口的敌兵,把他看成是不祥之兆。心里嘀咕:“真倒霉,遇上这种鬼事”。他们不但不检查,反而要他“赶快滚开”!李光日又胜利地归队了。后来,同志们听到他讲上次脱险的经过,个个捧腹大笑,敌人一次次盯住了李光日,一次次包围了“李只子”,又一次次不翼而飞,“活捉‘李只子’”的美梦,就像肥皂泡那样破灭了。敌头目气得跺脚,大骂他的部下是“饭桶”、“不中用的东西”,于是加派便衣特务,加强侦查,以“捉不到李光日就枪毙”来威胁部下,并吩咐其爪牙:“你们分不清哪个是‘李只子’,那就见到“只子’就抓。”年12月,李光日奉命去万载县执行任务,不料被内奸陈光斑告密。进城不久,敌人便全城戒严,街头巷尾,敌人荷枪实弹,盘查过往行人,同时,派出人员挨店搜查,见‘只子’就捉,一时搞得满城风雨。李光日立即从药铺里买了黄连、太阳膏药和几包中药,用热水把黄连浸泡成浓液,涂在眼皮上,把膏药贴在左右太阳穴上,此时,已接近中午时分,他摘掉草帽,头上裹着一条毛巾,一手拎着几包中药,一手托着刚买的几块豆腐,随着人流向关卡走去。守城的敌军八面威风,极力搜寻过往人群中的‘只子’,对有‘只子’嫌疑的,便要扯住盘问。而李光日这个真‘只子’偏偏没有看见。因为他俨然像一个就医而归的严重眼病患者,两眼怕阳光,眯成一条线,看不出是“只子”,而且他手托豆腐,分明住处不远。就这样让李光日混出了关卡。李光日走后不久,有个做花爆引线的人,名叫李运财,也是一只眼睛,在经过关卡时,被捉去了。“你姓什么”?敌人如狼似虎地嚎叫着。“我姓李”。李运财老老实实地回答。“叫什么名字”?“我叫李运财”。“妈的!你还不老实,明明是李光日,还说是李运财”。敌人边骂边用皮带抽打。“我确实是李运财,那个李光日我连认也不认识”。李运财边哭边争辩着。李运财满身是嘴也解说不清,结果被敌人无辜地杀害了。万载城里杀了一个“李只子”的消息,就像电波一样很快传开了。当这消息传到李光日的家乡时,全村上下都很痛惜,他全家大小均伤心不已,痛苦流涕。深夜,正在议论派谁去看看和收拾遗体之事时,李光日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大家转悲为喜,一场虚惊,才告结束。李光日除了完成本身任务外,有时还主动承担其他任务。年,国民党在实行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实行经济封锁。在进入苏区的要道上,到处设立关卡,禁止各种物资进入苏区,特别是食盐、武器、弹药、电池、药品等查得更严。当时苏区的食盐非常紧张,白区一块银元可以买到7斤,苏区一块钱一斤还买不到,县苏机关伙房同样吃淡菜。农历6月,李光日毛遂自荐,主动向领导提出,承担去宜春买盐的任务,并说:“只要给我一担新米箩,过两天准有食盐到。”大家半信半疑,领导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很早就赶到宜春,买好了80斤盐后才休息。第三天天刚麻麻亮,趁气候凉爽,他挑着食盐,左绕右弯,择道而行。在进入苏区的要道上,要经过一个检查哨所,过了这关再走5里路程便是苏区。李光日在离检查哨所二、三里地的一户农家,放下盐来歇肩。此时,已是下午二、三点钟,骄阳似火,又热又累。李光日用这担新箩向农户换了一担粪箕,底层放盐,盐上垫纸,纸上再铺石灰。待到农民出门劳动的时候,他头戴草帽,腰束手巾,高卷裤脚,手拿耘禾棍,禾衣刀,挑着这担“石灰”和农民们一道,在热得烫脚的路上赤着脚一步步走过检查哨所。哨所的敌军,见是一伙耘禾的农民,问也懒问,缩进屋内乘凉去了。食盐顺利地运到了苏区。大家见光日买回了一担盐,高兴得不得了,都说:“硬是老李有办法”。此外,他还发动全体交通员,化装掩护,分散到各个白区,以踏破铁鞋的毅力,想方设法从各地购买了不少子弹,供应了战斗的需要,给敌人的封锁以有力的回击。李光日所在的交通科,少时三人,多时七、八人。在组织上光日是他们的领导,在业务上是他们的师傅。他很关心青年的成长,经常在工作之余,和大家细心交谈,谈思想、谈工作、教办法,帮提高。他经常教育大家,当你去执行某项任务时,事先应该认真而仔细地思考:在整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应该怎样去对付。因为情况复杂,而且瞬息万变,对付的方法要尽可能多想几种,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惊慌失措。在执行任务中,他十分注意变化了的情况,善于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随时修改原订的方案。有一次,他送一个文件去湘赣根据地,原来计划把文件放在斗笠的箬叶里面。上路以后,他边走边试探路上的情况,过往行人都说宣风石桥那关很难,检查得非常严,可说是要从头发缝里检查到脚板底下止。此时他想:原计划可能不牢靠,但这又是必经之路,无第二条路可走。当他正在思考其他办法时,正好来了一个要饭的叫花子,经过了解,这叫花子是本地人,经常在桥上来来往往,于是李光日向他求助一臂之力。开初他有顾虑,怕万一出了事不好办。经过教育,提高他的阶级觉悟,又给他壮胆。光日对他说:“万一出了事,你就说我是红军,说我逼着你干的”。后来,他答应了,于是把文件藏在他的馊饭团里。两个人一前一后拉开了距离,往宣风桥上走。叫花子一上石桥,敌军还是例行检查,打量他全身上下有没有疑点,正要拉开饭袋看时,一股强烈的饭馊气呛得他们愁眉戚额,敌军一时恼怒,喝道:“滚开!”一手把叫花子踉踉跄跄推过了石桥。当李光日来到石桥上时,几个敌军蜂拥而上,面目狰狞,气势汹汹,把他团团围住,从头到脚,衣内衣外,真是连汗毛孔也不放过。敌军一无所获之后,又想从斗签里面发现秘密,强夺过去,“啪啦”撕开,箬叶纷纷落地。敌军搜不出什么名堂,才放他过关。这次好得用了这个“移花接木”的脱身计,才安全过关。他深深感谢这个叫花子。李光日还教育大家,平时每月发的几块钱津贴,不要随便乱花掉,留在身边有时会起大作用的。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口上突然与敌军遭遇了,于是转身就跑,敌人在后面紧追不舍。他想:万一敌人开枪就危险了。于是就顺手从口袋里抓了两把银洋,往脑后丢去,那些贪财如命的家伙,哪里记得抓人,都拼命在地上抢钱去了,他也就因此脱险了。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带领下,所有的交通员越来越成熟,交通科的工作,也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年1月,因为国民党的残酷围剿,宜萍县委被迫转移驻万载的白水。在那战斗频繁、生活异常艰苦的日子里,李光日的身体日益消瘦,七、八月间,他完全病倒了,一身剧痛,头晕目眩,不思饮食,不能行走,转移时完全靠同志们抬着走。为了减轻同志们的负担,李光日被安排到慈化治病。这时的慈化,到处碉堡林立,阴云密布,地主豪绅反攻倒算,反动武装横行乡里。李光日被安置在冷水乡三眼冲村一个群众家里。这里离李家屋背的碉堡只有二、三里路,最危险的地方有时也是最安全的地方。碉堡里的敌人,经常外出搜捕革命同志,却对这个近在咫尺的地方没有注意。由于缺医少药,李光日的病情日益严重,最后他知道自己不行了,组织上按照他自己要求,把他送回了严塘老家。不久,李光日就与世长辞,享年46岁。作者:袁立庭供稿:区史志办大家都在看?听!他们用歌声颂党恩~?“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诵读活动线上评选第九期开始啦!?五届区委第十一轮巡察公告!进驻单位、联系方式→?文明曝光台丨向不文明行为,说不!?严允到袁州区督导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 编辑:罗凯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gn/16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下一篇文章: 广州美术学院历年校考真题amp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