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四叶草rdquo的梦想
——记外国语学院王瑾、吴珊、周芳、祝钰教学团队 四叶草,喜阳,喜湿,生命力强,截一段栽种可长出新的一株。在西方,四叶草又被称为幸运草。四叶草会被赋予这些意义是因为其珍罕性,大概一万株三叶草中只会有一株是四叶的。 在我校外国语学院,有一个以“四叶草”命名的教学团队——王瑾、吴珊、周芳、祝钰四位教师分别代表四叶草的四片叶子,她们坚强乐观,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精彩绽放。 渴盼成功的“四叶草” 年10月,当在外国语学院教师群里看到“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湖北赛区的比赛通知时,“四叶草”团队有些“心动”,那时她们刚刚合作完成了《CET-4最新版大学英语四级考前攻略》一书,而在这之前,她们还参加了校培训处推荐的“爱课程网”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琼的《翻转课堂》在线学习,获得了结业证书。她们觉得这是个实践练手的好机会,但还是有些“没有底”。 “这毕竟是省级比赛,并且还是新理念和新技术。资历平平的我们,不被看好也是正常的。”王瑾表示,正因为不被看好,所以“小草”的这种精神和不服输的性格恰恰被激起来了,当时就一心想“做出点成绩给大家看看。”虽然打定了主意,但做起来还是有些“偷偷摸摸”,“毕竟还是有些担心别人嘲笑我们自不量力”。 第一步是脚本的讨论。“虽然把微课的内容定位《CET-4最新版大学英语四级考前攻略》这本书,但是究竟选哪个章节哪一部分作为微课的主题,我们足足讨论了一个星期。”祝钰说,“因为四个人都是追求完美的人,争论时有发生。嗓门高的时候,住在同一楼栋的其他老师还误认为我们在吵架。”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选择了“听力解题法”SPARK这个章节。“因为这是大家任教多年来,大部分学生反映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而这个解决方案具有可操作性,知识产权也是我们自己的。”吴珊说,“这同时也是我们展示自我的好机会。” 大致方向定下来后,四人又陷入新一轮的争论。大家通过观看大量的微课获奖作品发现,虽然微课规定时常不超过15分钟,但超过10分钟后容易让学习者疲惫,如果小于5分钟,信息量又不够丰富,四人一致认为在8至9分钟最佳。“正是因为时间上达成了共识,所以内容的取舍成了新一轮的争论点。”周芳说,“激动的时候拍桌子也是常有的事。” 等到脚本出炉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当大家一致公认的“出镜演员”祝钰通读完“剧本”,仍然花近13分钟时,大家有些“泪奔”了。“都是精华,不能再删减了。”这个观点立即遭到了“完美主义者们”的反驳。必须减!而怎么减,减哪里?这又是一个痛苦的磨砺。“那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肉一样难。”王瑾这样形容这个过程。 为梦疯狂的“四叶草” 每一步的推进都是在“四叶草”工作室完成的。说是工作室其实就是王瑾的宿舍。“我们都是拖家带口,她是唯一一个孩子不在跟前的,所以选在这里。”祝钰说,“白天我们都有各自的工作,晚上有的要带孩子,有的要辅导功课,所以每次研讨都是晚上9点半才开始,往往要到凌晨才结束。”“每次结束大家都领了任务回去。”被大家称为“监工”的王瑾说,“回去后如果谁有新的想法,就会发到群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又陷入新一轮研讨。如果谁没有在线,立即电话通知。” 根据《翻转课堂》学到的方法,微视频的拍摄由“教学实景+计算机录屏+绿屏抠屏”三部分组成。等前期准备到位后,“正式开机”。因为都是第一次拍摄,大家对从宣传部借来的设备DV和三脚架有些“不知所措”。“镜头怎么伸缩,怎么调远近景,怎么调整机位等等都不知道,就用笨办法,把设备搬过来再搬过去。不知道哪种效果好,就各种角度都演练一遍。”周芳说这个过程“就是各种折腾”。 “三个导演,就我一个演员”,祝钰说自己是最无奈的那个人:“所有的细节都要经过一番讨论,哪怕是手从里向外划,还是从外向内划,手应该放上半身的1/2处,还是2/3处等等,她们几个都要争论半天,最后的结果就是每种来一次,然后挑公认最好的。” 为了实现绿屏抠图,四人特地在网上买了一块蓝布。“布很小,就是照登记照那种,所以我的动作幅度稍稍大一点就出镜了,又要重来。”祝钰已经记不清重来了多少次,在周芳女儿的书房里,她们一拍就是一下午。蓝屏有了,没有灯光,大家就兼职当起了灯光师,各种台灯都用上了,光线仍然不尽人意。 因为吴珊曾在学校课件制作大赛中获奖,所以PPT的制作理所应当由她承担。“PPT改了有十几稿,哪怕一个配图我们都要争论半天,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众口难调。”说到配图,王瑾遭到了大家的集体“嫌弃”,因为她喜欢“卡哇伊”的风格,喜欢动画人物,吴珊“吐槽”说,“微视频里的樱桃小丸子就是王瑾强制保留的。” “微课里的配音,我们四个人都有献声,主要的声音来自祝钰。”王瑾介绍说,祝钰的孩子才半岁,还在哺乳期,所以她所有声音的录制都是在夜晚孩子入睡后完成的。“晚上录制声音最大的好处就是安静,但最大的坏处就是实在太困了。”当祝钰把自认为“很有激情”的录音发到群里后,立即被“挑剔的三个人以声音有倦意驳回”。祝钰只得重新再来,如何“赶走一天的疲倦,读出朝气蓬勃的感觉”对她而言是个难题。 初获喜报,“四叶草”蓄力再战 年初,“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湖北赛区的比赛喜报传来,四人都激动极了。虽然只得了三等奖,但大家仍然觉得非常欣慰,那时“四叶草”正在着手准备第二届全国高校(本科)微课教学比赛湖北赛区及学校组织的微课教学竞赛,“这个奖对我们的鼓励和肯定为四叶草注入了新能量。”王瑾介绍说,为了聆听专家的点评,四人专门抽空去参加了颁奖会。 在与获奖人员交流时,她们才知道,很多院校的参赛团队都是将一些技术工作交给影视方面的工作室做的,“那一刻我们心里挺自豪的”。专家在对她们微课教学内容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抠屏、配音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她们一一记下。回到学校后,立即改进。 其它问题迎刃而解,但抠屏的问题,成了大家无法逾越的难题。因为大家没有拍摄经验,“四叶草”的讨论会第一次陷入了沉默。“这必须要专业设备才能实现,我们能不能借一个摄影棚呢?”吴珊的这个想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王瑾立即在网上查了查,发现竟然有“自拍摄影棚”团购。摄影棚按小时收费,为拍摄者提供各类幕布、灯光、道具、服装等。 在一番准备后,大家赶往位于光谷的“自拍摄影棚”。拍摄进行得很顺利,为了花最少的钱,在一个小时内全部搞定,四人事先演练了多遍,对化妆、服装、拍摄角度等都作了详细的安排和分工。“58元必须花得值。”王瑾坦言,“我们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为了增加声音的多样性,大家决定再次录制声音。声音的录制地点选在了祝钰家,时间是周末。“她家在四楼,隔音相对好一些。”大家说到此处时充满内疚,“那天把祝钰家的老人、孩子及她的爱人赶出去整整一天,午饭也是在外面解决,就连要回家拿孩子所需的东西都是送下去的。”祝钰说:“当时和家人有约定,不录完,他们就不许回来。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们不可能完成微课的制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18日,第二届全国高校(本科)微课教学比赛湖北赛区复赛评审结果公布,“四叶草”的微课作品《ListeningStrategyforConversations》和武汉大学刘青珍等15个作品一起获一等奖,并将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决赛。 “喜讯是18日当晚得知的,大伙在群里炸开了锅,唯独不见一向活跃的王瑾发言。”大家纷纷询问王瑾跑哪去了?半响,王瑾才回复说,刚才“哭得稀里哗啦”。 “当学校发给我们团队2万元奖励时,我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家人,她们都说军功章里也应该有她们的一半。”吴珊的儿子不到三岁,丈夫在外地工作,老人帮忙带孩子。她的感受和其他人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家人的体贴和支持,她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奖励也应该属于默默付出的亲人们”。 “四叶草”茁壮成长 在这个“四叶草”教学团队中,有三人都有国外高校学习进修的经历。年暑假,王瑾和祝钰被学校派往英国奇切斯特大学学习进修。次年暑假,周芳也前往英国学习。这些经历和日常交流,让“四叶草”团队在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有了全新的变化。 王瑾和祝钰回国后,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其当时所带的级生物技术3班的英语课堂上,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模式根据班级人数、性别、英语成绩等因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指定了组长并以组长的名字为小组命名。每堂课老师会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布置任务,根据上课时的小组竞赛及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给每个小组打分,到学期末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大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有些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而合作学习正是训练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王瑾介绍说。 食品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班魏宏波表示,自从祝钰老师在我们班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后,上英语课的人多了,旷课的没了;课堂上讲英语多了,中文少了;老师说话少了,学生说话多了;课堂活跃多了,沉闷少了。 在几个院系实践一年后,“四叶草”团队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她们的带动下,外国语学院多数教师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此后,她们又结合艺体生的特点,尝试对体育系学生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受到了学生们的亲睐和好评。王瑾所带的体育系,英语课到课率达到了95%以上,该系学生周治华说:“以前学英语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现在分小组学习,老师主要是引导,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同一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同学争相抢答,课堂气氛相比以前活跃多了。而且组与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有了彼此竞争的劲头,大家的英语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年暑假,周芳也前往英国奇切斯特大学学习进修,内容正是“合作学习”,由于有了前期的认识和实践作铺垫,再次“回炉”后,周芳承担的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课《基础英语》更加受到学生欢迎,“课堂活了起来”。周芳认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每一堂课都要做很多的设计,课堂、课后教学任务的安排必须增强趣味性,同时要根据学生水平程度随机调整难度系数,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所有方法基于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仅仅做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和协助者。”吴珊介绍说,近几年,很多英语培训机构也引进了这种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我们是比较早的”。 年下半年,外国语学院全面推进英语公共课教学改革,对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分级教学”。而这一举措与“四叶草”团队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打算大干一番”的四个人,为自己的团队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四叶草”。 “分级教学是将原自然班级的学生根据英语基础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重组,接受不同级别的英语教学。教师针对不同等级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祝钰介绍说,一级班注重“打基础、重实用,领着学生会张口”,二级班注重“讲练结合、形式多样”,三级班注重“合作学习、角色翻转”。周芳表示,“学生在进校时,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分级教学不仅解决了传统课堂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消’的尴尬困境,更重要的是,它充分考虑到了英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遵循了‘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符合客观的教学规律。” “四叶草”团队成为了分级教学的先行实践者,不仅如此,她们还在分级教学过程中也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一级班的王磊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表示:“现在的英语课堂,让我可以重新找回自信,勇敢抬起头,勇敢张开口,不再有人笑话我,大家在一起,跟着老师脚踏实地往前赶!原来英语也可以soeasy。”三级一班的邱杭鹰同学说:“老师结合西方文化以多种形式给我们讲课,课堂更生动,气氛更活跃,老师和同学们的沟通也更显轻松。老师在指导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了较大的空间,同学们相互讨论,彼此监督。另一方面,大家都怕落于人后,卯足劲地学,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很浓厚。” “四叶草”的新梦想 早在年,外国语学院就以王瑾、吴珊、周芳、祝钰为核心,成了四六级课题组,想为我校学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前“加把劲”。年5月-6月,该课题组先后举办了4场8个专题的英语四六级义务辅导讲座。“前来听讲座的学生太多,都站到门外去了,只好把地点从教室换到了钱学森报告厅”。“学生们对四六级冲刺培训的需求量太大了,于是在年上半年,我们专门开设了针对四六级考试的选修课。”吴珊介绍说。“仍然是爆满,如果不提前占座,学生就得站着。即使站着,他们也愿意。”祝钰笑着说,“这门课上起来非常轻松,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此后经过两年的教学磨砺,“四叶草”团队的《CET-4最新版大学英语四级考前攻略》一书正式出炉。 “四叶草”团队义务帮助过的学生太多,以至于时间久了,连她们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其中有两名学生英语成绩提高很快的事,大家仍然记忆犹新。一个是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钱学森实验班级的一位男同学,“各门专业课成绩非常优秀,但高中阶段的英语基础较差,高考英语才考了80多分。”王瑾说。在她们的帮助下,这名同学的英语成绩提高较快,并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大学生科院的研究生。该生目前又有了出国读博的计划,“四叶草”团队仍在“跟踪关怀”,继续义务辅导他准备雅思考试。 另一名学生就是高中阶段英语基础很差的罗观岳,“他的高考英语才考了30多分,并且是进入武生院后,该班《大学英语》唯一挂科的。”该生在“四叶草”团队的辅导下,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近一年的刻苦学习后,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以至于在他通过英语四级并冲刺六级考试时,全班同学都惊呆了。 如今,外国语学院的黄清芬、罗利芳、朱凡、刘婷、倪丹萍等5位老师也相继加入到了“四叶草”团队,并正式组建“四叶草”工作室。学校还将在国际学院教学楼为她们的工作室设置专门办公室,每年给予工作室活动经费。祝钰介绍说,工作室是纯公益性组织,旨在通过师生一对一的结对辅导,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按个人所需完成考研、托福、雅思等各类考试。“当然,这些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并且是全免费的。”她们还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了写作、听力、翻译、阅读等板块分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四叶草”一定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四叶草”团队在一起探讨工作(从左至右依次为:王瑾、周芳、吴珊、祝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gn/16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李辛万物皆药如何学习本草并运用于生活
- 下一篇文章: 家国往事第27期胡秀阁怀念父亲美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