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岛之上,那些被刻在记忆里的名字
这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小岛从一无所有的困苦中一路走来击碎枷锁与桎梏,走向如今的繁荣而在这条蜿蜒的历史河流中沉淀出了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字01书画名家的蚂蚁岛情结洪世清老先生是福建晋江人,是画坛公认的一位多面手,擅长多种绘画形式。他的艺术风格师法传统,重笔墨情趣,画面布局平整,用笔浑厚而润,勃发愈秀。善指画,尤精熊猫图,为世所宝。 而在洪世清先生留校任教期间,蚂蚁岛正在不停集聚能量,铸造历史的丰碑。走上公社道路后,蚂蚁岛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建设发电厂,实现海岛照明电气化;全民动员打大船,“妇女号”、“青年号”扬帆远航;兴办工厂,以工养渔,58年7月上旬创办了个工厂;实现全县第一个“绿化岛”;实现卫生“八无岛”…… 为了宣传蚂蚁岛的新风尚,当时洪世清专门深入蚂蚁岛来体验生活。这段时间里,蚂蚁岛人民经常会看到背着画夹的年轻人,他起早摸黑,到海口下船头,走渔家进网场。 渐渐地,洪世清先生爱上了大海、岛屿和这里的人们,心头开始汹涌创作的冲动。当他看到蚂蚁岛人移风易俗,敢于向旧习俗挑战,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崇尚简朴,提倡新风,婚事新办时,他深受感动。 为此,洪世清先生创作了“坚持婚事新办的好公社——浙江普陀蚂蚁岛的新风尚”一组作品15幅,由浙江幻灯片制片厂制作成幻灯片,在省内外宣传发行,成为宣传蚂蚁岛新风尚的经典力作之一。 这组画的原作曾流失民间,后被舟山籍收藏家发现,重金收购带回舟山,收藏于舟山市徐正国博物馆,成为一份不可多得的普陀地情珍贵资料。 //02《军港之夜》唱响小岛年,马金星先生到蚂蚁岛上体验生活,当时他居住在蚂蚁岛招待所——一座陈设质朴的,毫不起眼的小屋中。中秋之夜,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辗转反侧。就在这时,大海涨潮了,轰隆隆的潮水声,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深有所感的马金星先生,连忙起床,写了一首打油诗。客浮至渔村, 不眠更已深。 枕上浸大潮, 小窗悬银盆。 当找到“枕上浸大潮”的感觉后,随军舰出海时采风时,他都可以体验到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在创作《军港之夜》时,他很自然地就把这种感觉运用进去了。 年,海政歌舞团正为苏小明没有合适的歌曲参加部队系统举办的歌手比赛而着急,便要求马金星尽快拿出一首歌。在蚂蚁岛生活的这几年,给了他无穷的灵感,一顿饭的功夫,这首作品便诞生在马金星先生笔下。 不久之后,马金星先生就在《北京晚报》上得知,他的歌在北京唱响了,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这脍炙人口的歌词,仿佛阵阵海风与波涛就在眼前。蚂蚁岛,这个在地图上都难以发现的弹丸之地,也因为一首歌的诞生而名闻天下。 // 03陈山与蚂蚁岛的故事陈山是我国的著名诗人,原名杨时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艾青、公刘、贺敬之、郭小川等诗界名宿享誉文坛。 年春,时任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的陈山踏上蚂蚁岛这块热土,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他勤俭朴素、踏实刻苦,借住在别人家中,常穿一件蓝布衫,和和气气,像个渔老汉,一点不像个诗人。 陈山在蚂蚁岛的四年时间里,深入船头,蚂蚁岛的船队到了哪里,他的诗句就写哪里,这种展现舟山渔民斗天斗海的英雄气概的诗作,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 “踏破浪头无其数,长途跋涉到长涂……”,“洋山勒,白天满海鹅毛扇……”,“千里南风到岱山,岱山山顶插天蓝。”……那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雅致的古典韵味的诗句,让人过目难忘。 陈山和他的作品,给蚂蚁岛人民公社许多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蚂蚁岛许多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称赞。 年春天,他的诗集作品《擂鼓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汇集了他在蚂蚁岛创作的,歌唱舟山千岛的诗词作品,他揭开了舟山海洋文化灿烂的一页。 这些熟悉的名字 只是蚂蚁岛历史长河中 留下的冰山一角 仍有许多华美的篇章 值得我们追忆 *部分图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pz/16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京市朝阳区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