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吃喝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偶尔寻一“秘境”,为这日常生活增添点儿乐趣,也是种别样的情调。本期,让我们一起踏上京城胡同里的寻味之旅,从私人订制style的宴锦堂、颜值即正义的DeepRed、大厨刘鑫亲设餐单的Origine,到新晋“网红”店MaiFresh等,都为你搜罗完毕。文/Janna丨部分摄影/Mark

宴锦堂

私人订制的美味

顺着棠花胡同往东走,要不是一路留意着路边的标识,“孝友胡同”这个牌子,很容易被错过。寻到了之后就尽管往里走吧,大概三百米左右的距离,宴锦堂那扇在胡同里独树一帜、格外显眼的朱红色大门,就出现了。不过除了大大的门牌号“12”,没有提前做功课的人,还真想不到这里是一处别样的私房菜好去处。

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满眼的Tiffany蓝,跳脱出了四合院一贯的朱红色色调,却又不突兀,与周围的环境很好地融为了一体。入门左手边是宴客厅,里面的桌子也是这里唯一的一张餐桌。掌勺人张志成师傅说到,“这里每顿只接一桌客人,菜单会根据我手头的食材随时调整,得提前至少一星期订位,完全是私人定制的感觉”。说完便兴冲冲地拉着我们在这片小天地里转悠,并对里面的物件一一道来。

“现在桌上使用的餐具,都是前段时间从法国买回来的”,张志成师傅指着桌上颇具艺术感的餐具说到。“可别小看了这尊佛像,这可是公元四世纪的老古董了。旁边的这些也全都是几百年历史的东西,这银壶就更厉害了,少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张志成师傅为我们一一介绍着主厅里的东西。

还没来得及感叹这里的大手笔,便被他带到了旁边的次厅,他说这里是他平常最爱待的地儿。一进门便被“宴锦堂”这三个大大的牌匾所吸引,好奇问了下为什么牌匾挂在次厅不挂在主厅,原来这是遵循着民国时期的挂法,是有讲究的,看来是自己孤陋寡闻了。“这牌匾也是老物件了,并不是现做的,由于牌匾上写着‘宴锦堂’,所以这里也叫‘宴锦堂’了”,张志成师傅介绍说。得!原来“宴锦堂”的名字是这个由来,亏得我还以为有什么不得了的含义呢。

既然来了,张志成师傅怎么能不露一手?虽说张志成师傅各大菜系都能上手,但拿手菜小龙虾,在今天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师傅还额外“赠送”了干煸大虾和佛跳墙。干煸大虾端上来也是惊到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个头也太大了吧?不过他说,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还教了我们要如何正确地吃这道菜——“先把虾头掰下来,沾点儿汁吸一吸,虾剥好之后一定要裹上旁边的葱姜丝儿,那才叫够味”。试了一下,还真别说,这种第一次尝试的吃法,居然吃出了老北京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吃到别处很难寻觅到的珍馐美味。全球最好的食材,在这里你几乎都可以找得到,这里还是非有机食品不用,“挑剔”程度可见一斑。旁的不说,这道老酒大肉方全部使用30年的老花雕制作,过程中更是一滴水都没加。酱油也必须是纯手工制成的上品,不然会影响它的味道。

这位厨师界的新秀可是位做虾好手,掌握着三十多种小龙虾的做法,每天换着吃都能不带重样的。当天吃到的是“张志诚牌”蒜蓉小龙虾,色泽金黄的小龙虾端上来勾起了所有人的食欲,谈话暂告一个段落,所有人都把魔爪伸向了小龙虾……只听见张志成师傅在旁边开始了指导,“你把上面的虾壳掀开,虾头蘸上汤汁和蒜蓉,使劲嘬上那么一口,虾肉一定要蘸上满满的蒜蓉才叫得劲儿”。你问味道如何?反正吃完之后,我们又拿剩下的汤汁拌了份面分食殆尽,走的时候不是他拦着,就差把剩下的蒜蓉汤汁给打包带走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pz/1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