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鱼集丨冯立君谁人得识吕碧城
北京白癜风专治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吕碧城 李商隐《碧城三首》是他诗歌中最难解释、分歧也最多的作品。 我很不愿意把这“三首”诗理解为“是讽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作品,情感上更乐意透彻地把它看做“是和灵都观那个女冠恋爱的故事”。无可否认,李商隐是个多情的种子,他走到哪里似乎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爱情来,哪怕是与一些入了道的宫女。《碧城三首》之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 这个“碧城”就是传说中的元始天尊所居住的“碧霞之城”,诗人用仙境喻女子的住处,这就巧妙地将意中人喻为仙女了。“晓珠”和“水精盘”在这里应该指的是太阳。 李义山的诗词成绩是爱情诗多一些。《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这部书,是苏雪林的第一部著作,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年10月,我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看到《苏雪林文集》,当时只因专心给CC买考研的法律书籍,走出书店上了地铁后才想起忘记将自己喜欢的书索进囊中。因为喜欢读苏雪林的散文,姑且也知道她有这部研究李义山的作品问世。有趣的是,苏雪林盖因这部著作,跟当时旅居欧洲的吕氏“碧城”有过“纠葛”——起因是吕碧城索苏雪林的此书未遂。 《李义山恋爱事迹考》扉页和目录 吕碧城何许人?——她便是诗词著作等身,且做过总统府秘书之“曾经在清末民初年代,风雅独步、叱吒风云、横披文学、政治二界”的奇情才女。不过,以苏雪林的意思,“说‘碧城’二字之名取自李义山《碧城》三律,‘碧城’‘紫府’虽属神仙之居,但自从我在义山诗集里发现唐代女道士不守清规,惯与外间男子恋爱的事迹,便主张《碧城》这三首七律,是义山记述他恋人宋霞阳所居寺观,及寺观中一切的诗。如此,则清高严洁,迥出尘外的仙居,一变为那些不端男女们密约幽期,藏垢纳污之所……” 我们在这一段落里不难看出个大概,苏雪林极有可能担心吕碧城因“她”对“义山诗”的这番解读,误会其对“她”的名字很不敬意。而擦肩与这位才女碧城的亲密接触,现在看来,不只是苏雪林一个人的遗憾,包括所有热爱这两位才女的文学人,无不为文坛上少了这样一段安全可以互相攀谈的佳话而惋惜。因为好奇,我在读苏雪林散文的时候,也才知道世间还有一位叫做吕碧城的才情女子。 关于吕碧城,因为李义山的诗,对她的一本《晓珠词选》略知皮毛。而“晓珠”二字看起来果真缘自义山的《碧城三首》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能够认真读上她的诗作除却因之苏雪林外,还原自寻找一首《高阳台?啼鸟惊魂》里的典故: 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几番海燕传书到,道烽烟,故国冥冥。忍消他、绿醑金杯,红萼瑶簪。 牙旗玉帐风光好,奈万家春闺,入荒砧。血平,可堪废垒重寻。生怜野火延烧处,遍江南,草尽红心。更休谈、蛊化沙场,鹤返辽阴。 这首《高阳台?啼鸟惊魂》,是才女吕碧城笔下的词。词中用典之草尽红心,是借用故神子《博异记》:有王者梦游吴宫,闻宫中箫鼓声,言葬西施。应诏作挽歌云“连江起珠帐,择地葬金钗。满路红心草,三层碧玉阶。蛊化沙场,是引用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皆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蛊为沙。而词的最后一句,鹤返辽阴:引用了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吕碧城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0月版 吕碧城是很恰当地运用了如上典故到自己的诗词里,交代给读者的确是“啼鸟惊魂,飞花溅泪”的感触。在她,化典能如此恰当自如;在我,则因喜典而对碧城顿生钦佩之情。在这首词的指引下,我方才走进这位奇女子,也略有所知这位曾经“手散万金而不措意,笔扫千人而不自矜”的洒脱之士,到头来宛若那缤纷的落英,竟然遁入空门。丁令威是何等的逍遥人士,何止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抢着来歌颂?古来文学家、大诗人庾信,白乐天,杜工部;又近代人士鲁迅兄弟,何其芳,韦君宜等都来效仿和膜拜。 现在,当红女作家们所宣扬的女子文学(特别是民国才女),书中惟独少有提到吕碧城,我想这是万不应该的。或者可能因碧城“家学渊深,才华艳发,且清末民初,声华藉甚……”的社会影响,一时间怕也说不透彻罢。洁尘把“合肥四姐妹”之二姐张允和称呼为“最后的闺秀”做文集的压轴,聪明如洁尘很清楚“文集”的开篇与殿后在发行中的作用。对于张允和女士,我们历来亲和这位昆曲大家,她不事张扬,深暗内秀的优雅气质很是令我崇拜,而况她最令人清楚的是身边还有那位语言学家周有光夫君。而大家可知,吕碧城的祖居也是安徽人家,只她出生在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山西太原,姐妹也是四人。吕家在当时的耀眼地位正也是因才女四姐妹。书香门第,生得姿容娴雅清丽,眉眼皆能入画的碧城,身份与几姐妹共做教育校长之职,有诗词云“天然眉目含英气,到处湖山养性灵”。 头插翠羽的吕碧城 曾在网络看到她的一幅玉照,着黑色发薄纱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支,确是美艳有如仙子。你观其姿,只能艳其感官张扬而不能泯灭。就是这位女子,在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期间,推行教育改革,奏请慈禧太后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学堂。此时的吕碧城为开发民智,维护女权,积极筹办女学。在社会名流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于年9月,创办“北洋女子公学”,亲自任总教习。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改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二十三岁吕碧城在这所当时女子的最高学府里一呆就是七、八年,后提任校长,为我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 吕碧城确是很够张扬和叛逆的。民初政坛走马灯似变幻的政局着实让民众无所适从,不日后袁世凯举起“复辟”大旗,碧城自是难谐俗流,看不惯一般趋炎附势之徒的卑鄙行径,率性飘然离京南下,奉母隐居上海并做起了商贾贸易,且一发不收跃而为商贾巨富。或者是时局对这位才情女子的教育,历练了人间才情与富贵的生活后,她开始远居海外,寄情山水间,寓志文字里。闲适散淡的随性生活,吕碧城似乎对人性有了更多的参悟。早年她心向慈善的启蒙开始复燃。当年请天台教观四十三世传人谛闲法师开示引导,谛闲曰:“欠债当还,还了便没事了;既知道还债辛苦,以后切不可再欠。”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佛门,法名曼智,从此一代民国才女开始了青灯黄卷中的寂寞生涯。 没有人去考证如此显赫身份的吕碧城是否为情而皈依佛门。不过,旧时有才有貌有身份的女子,终是不甘寂寞人前、泪洒人后的。就是投身做了道姑隐身道观,似与红尘俗欲决绝,便又有几人甘心肯着将那如花之容、如锦之才就此尘封,一世清灯古佛了此残身的?以出家为由,大唐才女鱼玄机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抛开她挚恋的夫君李子安不说,因李妻不能容忍这位才女,鱼玄机迫而出家于长安宜观为女道士,后因着风月争宠之事误杀侍女绿翘,被处以斩刑时或许还念着那个曾经温八叉温飞卿罢。这些或许说明,“再是清绝孤傲的奇情女子,一生便也总是要将一颗芳心栽在一个男子手里的,倒不如就此栽下段千古佳话或是千古绝唱”。有资料显迹,就在碧城最耀眼的魅力时刻,袁家公子以及名流雅士的垂青,红翠不依,就已为她的去路埋下芥蒂。对当时名流的簇拥,有诗为证:“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在《高阳台?啼鸟惊魂》里,我们见到的碧城,确是融和了义山的“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并陶潜的“有鸟有鸟丁令威”。对这样一位才泽四海的女子,独身主义、清修梵行是何等的勇敢和智慧?或者你不解,我也不解,可她确确实实这么做了。年1月24日,61岁的吕碧城病逝于香港。她将全部财产二十余万港元布施于佛寺并留下遗嘱:“遗体火化,把骨灰和入面粉为小丸,拋入海中,供鱼吞食”。正是:“花瓣锦囊收,拋葬清流。人间无地可埋忧”。 -END- 迷楼阅读·美食·电影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zc/14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超级红心致未来adidasOri
- 下一篇文章: 伪善的唐僧怎样读名著为什么不读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