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民谣先驱,为周云蓬写下九月,
二十九年前的今天,20世纪中国诗坛最后一颗巨星陨落。 海子成为了一个诗歌符号,永远刻在了人们心中,前仆后继的仰慕者们,将他的多首诗歌都谱上了曲子。周云蓬演唱的《九月》就是其中流传度最高的一首。 曾有人说,《九月》词曲作者均已故去,只剩一位盲人歌手还在无比苍凉地歌唱。 两位故者,一个是海子,另一个便是张慧生。 十七年前,他用此生最爱的琴弦,和海子一样,与世界诀别。 张慧生弹唱《九月》 九十年代,北大附近的圆明园画家村是年轻艺术家们的聚居地。 张慧生就是其中一员,当时的他和另外四个好友一起被称之为“贵州五匹”。 他们几乎隔天就聚会,聚会必喝酒,喝酒必唱歌。张慧生会唱上百首歌,从崔健到罗大佑,不带重样的,喝醉了酒就让朋友们为他和声,朋友们和的不好他会当场发飙,甚至拳脚相见。 但朋友之间无隔夜仇,酒醒之后,他又会像没事人似的,笑嘻嘻地买上好酒好菜,背上他最心爱的吉他,带上他的新歌,招呼他们喝酒吃菜,纵情高歌。 张慧生 可惜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太久,没几年后,画家村就被整治了,大家不得不离开圆明园,朝别的地方转移。 但张慧生坚持要留下来,他说离不开圆明园独特的气场。 他在圆明园东门旁边租了个房子,虽然很简陋,但正对着一池湖水,路上又一大片芦苇丛,朋友调侃,说去见他,颇有种拜访隐士的感觉。 作为音乐人,张慧生的音乐作品数量并不算多。网上能找到的,只有《九月》这一首,据说还有《圆明园的孩子》等,可惜只存在文字记录中,并未能找到音像资料。 海子 数量的稀少并不影响张慧生在当时音乐圈中的地位。 在他的老友胡续冬纪念他的文章中曾提到过,“慧生早先曾是‘扒带子’记琴谱的超级高手,那时候很多玩吉他的人参习的琴谱都是慧生扒下来的,他似乎在侯德健的乐队里玩过。” “比起那些刻意混圈的人,他更像个地地道道的散仙。” 据说崔健也曾公开表示,“张慧生的琴弹得比我好。” 在那个年代,能和崔健,唐朝老五,侯德健一起玩都是些什么人?张慧生显然也是个老炮儿。 戴帽子的张慧生 与其说张慧生是一位歌手,创作人,也许倒不如说他是个教琴的匠人。 听录音、记琴谱,当时俗称“扒带子”。据说张慧生“扒带子”的水平很高,整理的速度很快。 他还编写过一套《摇滚弹唱专辑》,里面收录了崔健和罗大佑的一些歌,有《恋曲》、《一块红布》、《从头再来》、《最后一枪》等等。 黑衣卷发的张慧生 当时的图书市场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吉他教材。 张慧生编写的这套琴谱很专业,囊括了五线谱、六线谱、简谱和歌词,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好教材,可惜只印了很少的一部分,现在已几乎找不到了。 他的吉他谱影响了很多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启蒙者。 周云蓬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过他,除了感谢,更多的是遗憾。 周云蓬 对于他的死亡,并没有太多的信息。甚至在老友们怀念他的文章中,对这一点也避而不谈,人们只能模糊地揣测,他当时与妻子离婚,生活上很不如意,经济也很拮据。 除却一些老照片,张慧生留下的只有开头那首自弹自唱的《九月》。 视频是在一间拥挤的小房子里录制的,画面里的他穿着黑色毛衣,抱着吉他坐在蓝布沙发上,背景是三个女人在缝补衣物。 他闭着眼睛,用脚轻轻地打着节拍,对身边的一切浑然不觉,全然陶醉其中。 不同于周云蓬的纯净,他的声音里更为苍凉,更为崇高,更为辽远,像是躺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述说着过去沉甸甸的故事。 来自视频截图 周云蓬与他相识时,还只是个在街头卖唱的艺人,如今他已是民谣界一面旗帜。可以料想张慧生若还活着,又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作品。 若要说如烟花般绚烂的音乐生涯,他也许并没有,但这又影响的了什么呢? 他在一个流星雨之夜用一根琴弦与世界告别。 他短暂的一生,是作为艺术家而生,所以悲怆,所以壮美。正如周云蓬歌里所唱的那样,我的琴声呜咽,我的泪水全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摇滚客历史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cs/16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论八吉祥图案在卫拉特蒙古中的应用
- 下一篇文章: 他在世上只活了25年,却经历了四段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