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丨湘行散记名著导读知识点
今天给大家分享《湘行散记》的名著阅读相关知识点以及相关习题,请大家多多分享哦~(文末有电子版文档获取方式) 作者简介 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年-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内容简介 《美文馆:湘行散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湘行书简》,是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在年的通信,那时沈从文的母亲病重,沈从文回湘西探望,把这途中的所见所感写信给新婚的妻子。《湘行书简》年才首次出版,因为是非常私人化的写作,所以到处皆可见作者的真性情!作者袒露自己的真而美的情感,让人读来心动。 第二个部分《湘行散记》,像是作者向读者娓娓道来关于湘西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物,文字是优美的,又是天然的,不雕饰之美。 第三个部分是《湘西》,这个部分正如它的副标题一样,是“沅水流域识小录”,算是比较纪实的,作者希望读者摒弃对湘西的偏见,非常细致而翔实地记录关于湘西的风土人情。这三个部分加起来让读者对湘西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文理解,它们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迥异于小说“牧歌氛围”“乐观超越”,散文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面对一种特殊的历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省,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等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凤凰》、《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虎雏再遇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由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现代散文,至30年代,创作多以小品形式为主。收入《湘行散记》、《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一性。这种散文长卷的独创,发展了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意义空间。 《湘行书简》由一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记》的母本。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札,便是践履这一约定的产物。《湘行散记》便是根据这些书信积累的素材写成的。从《湘行书简》到《湘行散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材料到创作的极好范例。那些记录了他们彼此思念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绪的真实写照。书简一方面拥有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作品所不具有的自由,可以由此洞悉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内心的矛盾苦闷;另一方面,在水火刀兵三灾六难中保存下来的书信,更是对历史以及作者所创作的小说、散文的一个有力佐证。 内容介绍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就像读古画。那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怎么也抹不去,还有那黄色公共汽车,那客栈,那河街,那吊脚楼,那河埠头,那船,那冬天的背景,以及那13年的友情。轻轻勾勒,淡淡描摩,看不出什么路数,什么章法,但就是丝丝入画。甚至连那朋友冬天里呵出的气息仿佛都能捕捉得到。 《桃源与沅州》则从《桃花源记》和读书人寻桃源洞切入,然后娓娓叙述桃源城里的风雅轶事,嫖客的风流和妓女的辛酸,烟草贸易和各地五花八门的特产,寂寞的船客和鄙野的船夫,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辞赋里的香花香草,沅州城门上的血迹和当年那场守城兵与请愿青年的冲突。上岸的客人自去寻客栈,水手则顺便去寻快乐。一幅恬淡幽远的湘西风情画。 《鸭窠围的夜》写夜色,写夜声,写夜店里和夜船上的人,让人想到西伯利亚的夜,遥远而模糊。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写乘船去辰州三十里水路的一些见闻和感触。那年近八旬锱铢必较的老纤手,那跃入水中系缆的情景,那数钱时的神气,那活脱脱一副托尔斯泰的神貌;那宽脸大身材头包青布的青年苗人验关员听到乡音后的热情和谦卑;那五年来行踪不明的虎雏再次出现在眼前的情景:每一幕都如在目前。 《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里那贪恋着香粉和暖被的牛保,那吊脚楼人家窗口鬓发散乱的年轻妇人,那骂骂咧咧野话连篇的水手,还有那打扮得像个观音的夭夭,也总是让人挥之不去;挥之不去的还有那个梦幻般的场景:“岸上吊脚楼前枯树边,正有两个妇人,穿了毛蓝布衣裳,不知商量些甚么,幽幽的说着话。这里雪已极少,山头皆裸露作深棕色,远山则为深紫色。地方静得很,河边无一只船,无一个人,无一堆柴。不知河边哪一个大石后面,有人正在捶捣衣服,一下一下的捣。对河也有人说话,却看不清楚人在何处。”默想一下,唐诗里是不是也有似曾相识的意境,比如崔颢的《长干行》,比如卢纶的《晚次鄂州》,比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写的就是给作者划船的三位水手,老的五十三,船龄三十七年;壮的三十一,船龄五年,却有五年兵龄和十一个月的土匪经历;小的十五六,那只会傻笑或说几句狠话可怜儿。别看他们平时骂骂咧咧,关键时刻却还是会互相温暖着,他们那朴实的一面感动着作者和我们读者。那给人温暖和感动的橘子不就是明证, 《箱子岩》里那在寒风中缩颈敛手修补渔网的几个老渔婆,那脸上刻着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跛脚年轻人,也是历历如画;历历如画的还有,“黄昏已逐渐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我默默的望着那个火光煜煜的枯树根,在我脚边很快乐的燃着,爆炸出轻微的声音。”有没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味道。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以异常冷静的笔调写一个占山为王的矿工与官军的较量,一把菜刀拉起一支两千人的队伍,然后驱逐官军占领山城,与官军对峙长达三个月之久。最后是被五个青年教导团学兵设计诱捕。七年前他在废弃的煤井边刀劈哨兵,夺枪起家;七年后他把押解他的五个青年骗到这个废井边上,然后挣脱束缚纵身投入深不可测的废井。 《老伴》跨度十七年,写一个补充兵与一个绒线铺女孩的爱情传奇故事。十七年前十三名补充兵中的赵姓少年发誓将来作了副官,一定要回来讨那女孩做媳妇。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去那绒线铺买白棉线草鞋带子,可是他连一双多余的草鞋都没有。十七年后“我”重回故地,发现那女孩还是那女孩,只是发辫上多了一绺白绒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那女孩的父亲正是当年那位发誓要做副官的少年,只是眼前这个鸦片鬼已经认不得“我”了。可见十七年前那个女孩后来真的成了少年的“俘虏”,随后就成了现在这个女孩的母亲,至于再后来她是怎么死的,不得而知。更没想到后来她自己又成了《边城》里面那个翠翠的原型。 《虎雏再遇记》中的虎雏原是边陬僻壤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他不主动招惹人家,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写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乱世中的沉浮,故事背后的历史风云尤为波谲云诡。 年,弱冠少年沈从文弃武从文离开湘西,成为当今北漂一族的祖师爷。然后怯生生地朝北京大学门里张望,然后怯生生地给当时的知名作家郁达夫写了一封求助信,然后怯生生地走进了林徽因的文学沙龙,然后怯生生地走进了民国名媛张兆和的“围城”。十二年后,功成名就的沈从文重回湘西,于是有了这本《湘行散记》和随后的乡土文学奠基作《边城》。 精彩书摘 1、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3、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风吹冻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处,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4、凡是我用过的东西,我对它总发生一种不可言说的友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5、船是只新船,油得黄黄的,干净得可以作为教堂的神龛。我卧的地方较低一些,可听得出水在船底流过的细碎声音。前舱用板隔断,故我可以不被风吹。我坐的是后面,凡为船后的天、地、水,我全可以看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 6、这时真静,我为了这静,好像读一首怕人的诗。这真是诗。不同处就是任何好诗所引起的情绪,还不能那么动人罢了。这时心里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真带点儿惊讶,当我默读到生活某一章时,我不止惊讶。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楚一点点。你占去了我的感情全部。为了这点幸福的自觉,我叹息了。 7、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8、我总那么想,一条河对于人太有用处了。人笨,在创作上是毫无希望可言的。海虽俨然很大,给人的幻想也宽,但那种无变化的庞大,对于一个作家灵魂的陶冶无多益处可言。黄河则沿河都市人口不相称,地宽人少,也不能教训我们什么。长江还好,但到了下游,对于人的兴感也仿佛无什么特殊处。我赞美我这故乡的河,正因为它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对于一个作者的教训太好了。我倘若还有什么成就,我常想,教给我思索人生,教给我体念人生,教给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一条河。 9、有人常常会问我们如何就会写小说?倘若我真真实实的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 10、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红火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与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接近于原始人类的武器! 11、然而这地方的一切,虽在历史中也照样发生不断的杀戮,争夺,以及一到改朝换代时,派人民担负种种不幸命运,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发,剪发,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种种限制与支配。然而细细一想,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上看来,竟好像古今相同,不分彼此。这时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与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 12、二十年前澧州地方一个部队的马夫,姓贺名龙,一菜刀切下了一个兵士的头颅,二十年后就得惊动三省集中十万军队来解决这个马夫。谁个人会注意这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使用什么写成的!可以多认识了一些,此后写到它时也必更动人一些,在别人看来,我必可得到"更成功"的谀语,但在我自己,却成为一个永远不能用骄傲心情来作自己工作的补剂那么一个人了。我明白我们的能力,比自然如何渺小,我低首了。 13、我不能给那个小妇人什么,也再不作给那水手一点点钱的打算了,我觉得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钱或别的方法渗进他们命运里去,扰乱他们生活上那一分应有的哀乐。 相关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中的朋友,曾做过许多职业,以下哪项的职业他没有做过() A、参谋B、旅馆主人C、建筑师D、栽花养鱼 答案:C 2、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在送我钱在河街的旧书铺买了一幅山水小景,作者是() A、沈周B、王麓台C、倪元璐D、仇十洲 答案:D 3、在弄船人看来,他是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但他却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很深,他是() A、水手B、带水獭皮帽子的朋友C、临时纤手D、青年苗人 答案:C 4、《箱子岩》中作者用较长的篇幅绘声绘色的描述、刻画了家乡几个麻木乡民的形象,其中最典型的人物是() A、成衣人B、跛脚青年人C、水手D、小孩子 答案:B 5、《箱子岩》中,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是一个跛脚青年,一下关于他的信息,错误的一项是() A、面目谦和B、打鱼人独生子C、两次去前线打仗D、21岁 答案:A 6、在行文中提到革命家贺龙姓名的文章是() A、《香市》B、《箱子岩》C、《故都的秋》D、《爱克尔的灯光》 答案:B 二、填空题 1、《湘行散记》的作者是(),他凭借一颗诚心,一支笔,用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世界。 答案:沈从文;湘西 2、《湘行散记》始于沈从文年还乡之旅中与一个戴()帽子的朋友的相遇,他特意从武陵县伴我过(),这位朋友想念我,只因他新近花了四十块钱,买得一本倪元璐所摹写的武侯前后(),想邀我同赏。 答案:水獭皮;桃源县;《出师表》 3、小船去辰州约三十里的时候,作者眼见一只船搁浅在探头激流,一个()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人一下水,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担心船只的安全问题,我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那是一个老头子,年龄为(),样子简直是(),两方为了()钱争嚷,实际这相差的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 答案:水手;77;托尔斯泰;一百 4、去新家“芸庐”第一个见着的人正始五年来行踪不明的(),他告诉我()已经出门,过三点方能回来,这期间,他告诉了我他的全部历史。 答案:虎雏;哥哥 5、《箱子岩》是一篇游记,作者记叙了相隔15年两次游览()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俗,在宁静清纯的叙述中,深蕴着作者敏锐而深造的思考。 答案:箱子岩 6、《箱子岩》中作者两次游览箱子岩所见到的情景具有()关系。 答案:对比 7、《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讲述了狡猾强干的()工人,一把菜刀砍了带有枪支的军队哨兵,逃亡后做了一个打家劫舍的()首领,终被当局灭尽杀绝的故事。 答案:煤矿;土匪 8、五个军官通过在()面前演戏,见到了“龙头”,趁结拜之际擒住了他们。 答案:制砖人 9、“我”六岁患了疳疾,算命先生说要拜人做干儿子,于是他变成了“我”的()。他除了算命卖卜以外,还是个出名的草头医生,铺子开在东门桥头上,字号名“” 答案:寄父;滕回生堂 10、民国十年,湘西统治者()在保靖城外山丘上办了所县联合中学校。 答案:陈渠珍 11、《湘行散记》是沈从文(作者)的一部散文(文体)集。共收录12篇散文。 12、《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13、沈从文出生在湘西,成长在湘西,凭着亲身的见闻写成的《湘行散记》,文中不仅浸透了作者深沉、真挚的感情,还寄托了他的哀戚、悲悯与希望。 14、作者回乡走是水路,一路上的见闻都与水边人物有关,书中写到的人物除了水手,还有妓女、店老板、兵士、土匪等。在这些卑微的人物身上,寄寓了作者对人性的庄严思考。 15、在《湘行散记》的十二篇散文中,以人物来命题的有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虎雏再遇记》、《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老伴》七篇;以地点命题的有《鸭窠围的夜》、《桃源与沅州》、《箱子岩》三篇;以时间来命题的是《滕回生堂的今昔》、《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两篇。 16、《带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朋友所戴的水獭皮帽子是他渔人身份的标志。这是一个懂人情有趣味的老朋友,他还是一个“风雅”的人。这个朋友言语行为皆粗中有细,且带点儿妩媚,可算得是个妙人! 17、《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多情水手名叫牛保,他的多情表现在吃了“荤烟”还听妇人说痴话、把我回送的苹果马上送到女人那里、不顾落入激流的生命危险而为情人跟同伴乱打乱抟的行为等方面。多情妇人名叫夭夭,她的多情表现在虽生在不能爱好的环境里,却天生有种爱好的性格。这些人的命运让作者体会到一点“人生”的苦味。 18、《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共写了三个水手,着笔最多的是那个叫金贵的拦头水手,他的经历很丰富,当过土匪,做过逃兵,但是却不失善良,从他救小水手和给我买橘子两件事中可以看出来。 19、《五个军官和一个煤矿工人》,煤矿工人用菜刀把一个哨兵头颅劈成两片,敏捷地取下哨兵身上的枪支同子弹。等到人们发现哨兵的尸体时,他已经成为土匪队伍中的小舵把子。三年后,这个狡猾强悍的煤矿工人带领约两千穷人,占领了那个辰溪的小山城。后来防军中来了五个教导团的年轻学兵打败了矿工统帅的队伍。那五个军官又假扮成贵州商人,谎称来投靠矿工。找到矿工的通信联络人并用一支已近拆散的捷克式轻机关枪和若干子弹引诱煤矿工人上钩。捉住了煤矿工人,煤矿工人最后跃进煤井中自尽。你读出这个煤矿工人具有狡猾、从容的性格。 20、《老伴》在文中指赵开明。一个是我同宗兄弟叫沈万林,另一个赵姓成衣人的独生子,叫赵开明,年轻时为人伶俐勇敢,稀有少见,他的梦想是作个上尉副官。同宗兄弟死于意外,赵开明在音讯断绝17年后,作者在绒线铺里再见到他时,他简直可说是一个老人,很显然时间和鸦片已毁了他。文章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热爱和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21、《虎雏再遇记》中写道的虎雏是一个乡下人,名字叫祖送,他8岁时就用石头从高处掷死一个比大5岁的敌人。14岁时,作者在上海遇见他想把他放在身边,勒迫他读书,打量改造他的身体改造他的心,希望他在我教育下将来成个知识界伟人,谁知不到一个月,就出了意外,那个理想中的伟人在上海滩生事打坏了一个人,从此失踪。这次作者会湘西到达辰州就遇见了小豹子。他依然在作者那个当军官的哥哥身边做护兵。哥哥指派小豹子陪同作者回老家,路上作者了解到小豹子原来是一个极为机智敏捷勤快肯吃苦,遇事能忍耐,知道等待机会的人,在船上他一切在行,船搁浅了,弄船人无法可想,大冬天小豹子就跳下水去扛船。 他经常打架,却不乱来,打来打去也总离不开军队,一点生存勇气的来源亏得是他家祖父是为国殉职的游击。他希望自己作团长。跟作者一起回乡的路上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军人要搭便船,小豹子期初很和气地讲理,到晚上小豹子上岸买菜是在一个客店里把那军人嘴巴打歪,并且差一点儿把那军人膀子也弄断了。 22、《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这个朋友是作者民国十年时在湘西十三县联合中学校里的同学,外号是“印瞎子”。在学校他是一个球迷,踢足球时见牛粪也拼命一脚踢去,弄得另一个人全身一塌糊涂。这个朋友眼睛不能辨别面前的皮球和牛粪,但心地却雪亮透明。体力身材都不如别人,但有一个很好的脑子,虽然玩得厉害,月考时各种功课都有极好成绩。性情诙谐而快乐。 有人说他寿命不长时,他便指定自己的鼻子说“大爷,别损我。我有这条鼻子,活到八十八,也无灾无难。”几个同学在大树下讨论个人将来的事业,这个朋友说“我将来要做团防。”过渡船没钱时,他指着自己的鼻子对撑船的人说“你认准我这条鼻子,将来有你的好处。”作者这次回乡旅行到了离终点还有一天路程的塔伏,竟然遇到了印瞎子,他现在是乌宿地方的百货捐局长,身上穿着值三百六十块袁大头的玄狐袍子,还学会了抽大烟,北伐以后他对于自己的鼻子已失去了信仰,为了不至于被咔嚓,才学会了抽烟。 23、《桃源与沅州》文中介绍了家鸡、鸡卵、茶叶等土特产,还写到了商人和 水手几类在沅水一带生活的人。展现湘西的民风和人性。 三、简答题 1、对于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你觉得作者对他更多的是欣赏还是厌恶?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欣赏。首先,对于作者来说,作者的旅行却少不了这位朋友的帮助,对于他对自己的帮助,作者十分感激。其次,这位朋友虽是满口脏话粗人,但也是喜爱收藏古玩字画的“雅人”,他虽然不是十分了解,但是作者在叙述中强调他这颗喜欢收藏的心,从中可以见得作者的欣赏。(言之有理即可) 2、在弄船人看来,临时纤手的老者是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作者也这样认为吗? 答案:作者不这样认为。弄船人认为老者狡猾是因为老者在讲生意的时候为了一分钱丝毫不让,但是在作者看来,这是由于生活的困境所致,作者记述这个老者,反映了当时纤手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自己对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四、阅读题 阅读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既较平和,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的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滩的可能。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虽立即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统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还是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见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的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 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相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一字排开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多美丽的一幅画图,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 (原出自沈从文《湘行散记》,转引自叶圣陶《文章例话》,标题为叶圣陶所加。略有删改。) (1)在作者看来,在第二个长滩上碰到的老纤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作具体阐述。 (2)文中划线部分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说明。 (3)结合全文,怎样理解文中第五段“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这句话? (4)本文是一篇旅行记,在文章结尾,作者描写了一幅小小水村如诗如画的生活景象。从全文看,这样安排有何好处?作者的描写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⑴体格健壮,生命力旺盛。(1分)他年近八十“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在干冷的天气里光着脚谈生意;“见小船已开出后”,“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三个例子任意举出两个即可) ⑵对于生存努力而执着。他冒着寒冷同掌舵水手讨价还价,希望多挣钱;在讨价还价无望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要求,自动拉纤;数钱时神气活现。(三个例子任意答对两个即可) (注意:是回答作者眼中的老纤手形象,如答“又老又狡猾”,不给分。) 划线部分记叙的是一个水手的意外死亡,这本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但作者的叙述语言却冷静客观,不渲染,不夸饰,与所叙内容的悲剧色彩和带给读者的心理震撼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一方面与下文“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相呼应,另一方面,将水手的生活状态更如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了体悟和思索的空间。 这句话既写出了弄船人因生活境遇之悲惨,已经对生活的苦难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年近八十的老人这样卖命地拉活有什么不合常理,甚至连自身的意外死亡也被视作平常之事。也写出了作者对他们的悲苦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和对他们漠视生命意义的委婉批判。 ⑴作者在文中主要记叙了一位水手意外身亡和一位老纤手执着于生存的故事,重点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苦难、沉重,结尾转而对一个典型的水村风物进行描绘,重点写出水村生活美丽的一面,这样写不仅使文章点面结合,摇曳多姿(或:显得手法灵活),也更全面地反映了辰州途中的生活面貌。 ⑵作者的描写主要从声音这一角度切入,着重写了自己所听到的各种声音,并结合眼前所见,虚实相生,生动地写出了水村生活的恬静的一面。 福利: 想获取《湘行散记》名著导读电子版资料的同学,朋友圈转发文章或者下图海报的截图私信小星老师即可领取! 往 期 回 顾 初中语文丨《朝花夕拾》名著导读重点知识梳理,考试必备!(可下载)《西游记》名著导读+知识点+练习大集合,重点名著篇目必须了解! 来源:内容整理自网络 出于资讯分享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1、文章重在分享,我们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态度,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和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不对因信息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因使用发生偏差,我们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 3、素材来源于网络,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认为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如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告知,我们立即予以删除。 校区地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fb/12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恐怖,肇庆发生一惨烈车祸,有人当场盖上蓝
- 下一篇文章: 看了杨迪才知道,幽默的人生能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