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一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据中国政府考察统计正式确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的民族。 千万里山河的滋养,各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衣冠之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 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 各民族的服饰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制作原料、纺织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色彩表现、饰品工艺、文化价值等因素。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也都积淀于服饰之中。 人们在日常的时间虽然多以现代服饰打扮为主,但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 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 阿昌族 PART01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 各地男子服饰大同小异,均留短发。 未婚男子包白布或黑布包头,已婚男子包藏青色布包头。穿蓝、白、黑等素色斜纹布对襟布扣袢上衣,黑色或蓝色长裤,系黑色绑腿。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cm长的穗头垂于脑后。 如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 未婚妇女留长发盘辫,穿白、蓝色对襟银扣上衣,黑、蓝色长裤。系绣花飘带黑布裙。 已婚妇女梳发髻,包黑布包头,下着长筒裙,系黑布围裙。 每逢外出,妇女们都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雕刻精致的大手镯、银项圈,还在胸前的四颗银钮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 走起路来银光闪闪,风采耀眼。 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真、心灵纯洁。 此外,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 鄂温克族 PART02 鄂温克族属于通古斯人种,其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满洲、锡伯族等通古斯人也即是如此。 鄂温克族衣服的特点是肥大、宽松、斜大襟、束长腰带。 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 鄂温克族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皮套裤外面绣着各种花纹,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 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圆锥形皮帽,顶端缀有红缨穗。 鄂温克族妇女普遍戴耳环、手镯、戒指,或镶饰珊瑚、玛瑙。已婚妇女还要戴上套筒、银牌、银圈等。 清末以前,鄂温克人只以兽皮制衣。 清末以后,才开始用布料制衣。 他们的衣着处处离不开皮子,这与其主要从事畜牧业、所在地区气候寒冷不无关系。 春秋用小毛皮,夏天也有用去了毛的光板皮做衣服的,冬天一般用长毛、厚毛皮做衣服。 在皮制的衣着中以羊皮为最多,皮制衣服种类很多,依据穿、戴、铺、盖等不同用途而形式各异。其中皮被子颇有特点。 鄂温克人的服式及其花纹很有特色。不论男女服装,衣边和领边都镶花边。 女衣在袖口周围卷起宽度一样的边儿,寒冷时可放下,而男衣在手背上部分突出宽长称"马蹄袖",既美观又御寒。 花纹有“奥特斯”(线),用在靴腰上部;“道高昂”是蝴蝶花,多为女式靴腰中部;“泊勒”(图案)多用在靴腰下部或套裤膝盖、烟口袋上;“伊拉嘎”(花)多用在衣襟或靴腰上;“阿达拉”(花边)多用在袍子的大襟或开叉上。 傈僳族 PART03 新中国成立前,傈僳族(lìsùzú)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大麻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服饰,典雅、美观、大方。 傈僳族男子服饰最早模拟喜鹊的颜色与样式,称喜鹊服。上衣是麻布短衫,下穿及膝黑裤,缠黑布包头。 僳僳族男子都穿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蓄发辫缠于脑后。头人或个别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 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边佩砍刀,右边挂箭包,箭包多以动物皮缝制,腰系一长带子。 僳僳族妇女的服饰样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上着短衫,下穿裙子,裙片及脚踝,裙褶很多。 另一种上穿短衫,下着裤子,裤子外面前后系小围裙。 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 白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 黑傈僳妇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长裤,腰系小围腰,缠黑布包头,戴小珊瑚之类的耳饰。 花傈僳妇女喜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水族 PART04 水族在建国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主产水稻,兼事手工业,善于纺织、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 这个特点,在水族的服饰上有鲜明的表现。 水族男女衣服多以青、蓝两色为主。 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或青布包头。 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 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青布长裤,衣裤四周镶花边,系青色绿花围腰,穿绣青布鞋,节日穿裙子,将长发梳成一把斜绾头上,盛大节日或宴会时,戴各式各样的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 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 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的花枝招展,风采翩翩。 此外妇女刺绣的背带更有艺术性。说是“带”,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的“T”形“帘子”,上端两边有带,“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儿。 它是将白色马尾缠绕上白丝线,再加上其它彩色丝线,先把各种图案分别刺绣好,最后将绣好的图案拼镶到背带布料上做成的。 背带美观实用,是母亲对出嫁女儿最好的礼品。结了婚的妇女用背带背着她的小宝宝。 背带绣得十分精致,这也是她个人装饰的一部分。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他们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相反,他们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认为这才是美的。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单一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水族在服饰色彩上的特殊审美观,一方面是与他们谦恭含蓄,感情内向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关;另一方面,他们欣赏的色调与他们生活的绿色自然环境是和谐一致的。 因为蓝色、青色是冷色,往往同浓荫、清泉等的清爽柔和相一致,在他们心理上产生安定和平之感。 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品种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艳、花样之繁,无不让人惊叹,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星,一直闪闪发光。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搜狐 图片来源 百度微博 编辑 一颗石榴籽 石榴籽博物馆 快来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fb/13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寻常的鸡生为苗人,讲述那些亲身
- 下一篇文章: 人物李滨人艺老戏骨的老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