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这个东西
正翔语 阳春三月,清明将至;除了祭祖喝“明前茶”也是件大事。家门口茶叶市场里家家都已贴出“明前茶”告示,店堂里置一几一壶数杯;老板与三、两壮实好友围坐闲聊,眼睛却盯着门口,见有路过的就热情招呼“来喝一杯”并晃动手中塑料袋“这茶‘卖相’挺刮吗?”只是想说:凭这几根干干地“丫丫”断定好不好?老板,本客做不到。咱喝了茶不买行吗?又怕受奚落故作匆匆过客状,而身后总有老板大嗓门“送行”:拿张名片去! 如今讲究“养生”,同学朋友聚会见面都说“戒酒了、戒烟了”没听说“戒茶”的。清清色、淡淡香、涩涩味,这番不高不低、不近不远、不浓不淡、不亲不疏又余韵持久的秉性,让茶成为人们最后的“知己”。人与人若也如此,友情会长久很多。 至于每年都会飙升的“茶王”身价,普通人就如观“明星新闻”般地“与我何干?”以往“茶博士”特指茶馆店的店小二,因为他嘴里的自家茶最好,让“冒充金刚钻”的茶客奈何不得。如今神通广大的DNA能给茶叶“明验证身”否?但真正的茶博士寥寥却是不争。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茶叶,茶叶模样大同小异难分辨;听说要到茶市场买茶“又要被人宰”是家人的第一反应。茶,这个东西,有时不知怎么说,“茶不宰客,客被茶宰”却怨不得茶。 有人注意泡茶的水、盛茶的杯、饮茶的境……“茶味”反居于次,故“功夫在茶外”。有哥们说“许久不见,下午喝杯茶吧”闻之欣然,想着午后庭院阳光灿烂,一壶春茶三两知己;犹如丰子恺笔下场景,岂不快哉。果然现代高楼之上有装饰如宋代勾栏瓦舍的宅院,开门有美女香肩古筝“叮咚”、窗外白马天狗轻拂,晕晕然不敢擅入;坐定少顷,自有蓝布围裙清雅淡妆姑娘端上鱼肉海鲜醇酒芝士坚果抹茶……如卧针毡般与哥们耳语:抹茶是啥茶?只听得:不管这个,人均,啥茶都有!硕大玻璃隔断外面喧嚣,厚厚地毯让来往脚步声细微轻柔;但心里终有个叨叨声:、……早知如此,午饭不吃。至于茶是哪里好茶,水为何方圣泉,真喝不出来。待太阳西斜,步出庭院高楼后客套“咋如此破费?”哥们甚奇“‘下午茶’原本如此!”恍然,原来“下午茶”和“下午喝杯茶”完全两码事。 游某古镇有“茶”旗高悬,在熙熙攘攘的老街悠然喝茶自然惬意万千,坐下才知原来只是大排档老板的“多种经营”,在锅瓢碗盆叮当碰撞和葱姜炝锅袅袅油烟中“我看古镇里的人,人看老街中的我”,在一派喧嚣里努力寻味“茶境无噪”的心静,欣然有些许老庄学问里“出世”与“入世”的“禅意”来。唐朝时一高官到江南“宣慰”,闻“茶圣”陆羽泡茶功夫了得“亦请之”。陆先生茶泡得好但衣不讲究着如“野服”;茶毕,高官拿出三十文钱以示酬谢;视茶为魂的陆羽乃觉如奇耻大辱,著《毁茶论》哀茶道没落。俱往矣,千百年间“道可道,茶照泡”;今有袋泡茶、果味茶、柚子茶还有排长队的“网红”奶茶,饮茶者日众。 “米寿”88、“茶寿”;祝寿时若诵“何止于米,相期于茶”,寿星高兴还显得特有文化。但茶又何止于祝寿?茶润心,茶代酒、茶漫思、茶养颜、茶提神……但说茶治病,肯定瞎掰。 作者简介:陈茂生,媒体人,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工厂三十年后遁入报业“混饭”,别无长物唯打字疾速;敬烟酒而远之喜集报著千字文,以谋稻粮而自得。目前以退休金度日,还厚着脸皮在传媒业“蹭”热。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fb/1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炸糖糕怎么做好吃做法大全
- 下一篇文章: 白狗秋千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