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民间技艺寻花问叶,染布造物
终采蓝草,不盈一襜。 ——《诗经·小雅·采绿》 ▲大自然的花草即是染料~ 蓝草:染料叫蓝。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蓝)的植物,皆可称“蓝”。 染布技术历史悠久 在我们周宁也有传统染布技术 一起来看看~ 本文由萧志彝口述、叶申礼整理 染布 周宁染布作坊,始于清代,兴于民国。解放前,城关与萌源端源即有染坊9家。随着机制色布的输入,染布业务逐渐减少,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退出市场。 所染的布料主要是上海(含南通、崇明、常熟)土布和平阳(今浙江省苍南)土布,主要染成蓝(浅蓝、深蓝、印花蓝)、青绿、紫等颜色。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染蓝 染蓝的染料,主要是由蓝草沤制而成的靛蓝,俗称“土菁”。蓝草俗称“菁”,当地可种。清咸丰年间(-年)上杭县陈氏家族迁居周宁时,即以种菁为业。其次是进口的洋靛、洋靛精。 /网络图片/ “土菁”沤制方法 土菁的沤制方法:在每年的夏秋之间割取菁叶,在菁池中加上石灰(或壳灰)和水浸泡,待菁叶腐烂后,捞去茎梗、叶脉搅成膏浆,沥干上市待用。民间有一谜语:“生于青山青又青,落在池壑没出身,一身骨肉都烂尽,留下三魂七魄在身。”谜底就是“土菁”。 /网络图片/ 染蓝作坊的设备主要为染缸。 染缸高约2.0米,直径1.5米左右,是用厚木板拼制成的圆桶,外用竹箍箍紧。缸中置一有孔的篾屜以盛放染物。缸上木盖分成两半,前半盖,工作时可移去,另一半盖上开圆孔,染色时插一短木棒,作为绞干染物色液的绞桩。染缸前置一高约1.0米的梯凳,供染工站脚。 缸下的地面挖一浅坑,以便冬季用谷壳或锯末引焚为染液加温,如遇严寒则用铁皮箱(焊三只脚),内装烧红的木炭置于缸中为染液加温,以防止结冰。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染色过程 首先,在染色缸内用染料与灰(石灰或贝壳灰)水调成染色液。如用土菁,须经发酵7天才可开染,每年清渣一次,清出的染渣可堆放作为围裙等小件染色;如用洋靛,在加入壳灰发酵二天后可用;如用洋靛精,加入壳灰不须发酵即可开染。 /李洪元摄/ 待染的布料要在前一天浸入水中,次日放在锅中煮沸,俗称"熟布"。再放入有篦的木桶在锅中炊蒸,然后放入染色缸中染色。质地较软的平阳土布则在“熟布”时,在热水中加入甘薯粉液调成浅浆,为布料上浆,以便漂染。 /网络图片/ 染色后,将布料缠在缸盖的绞桩上拧干色液,晒干,而成浅蓝色,俗称朝蓝。如需染成深蓝色,则必须再染一次。每次染色收工时,要向染缸加入壳灰两碗。下次染色前,用长木棒把染液搅匀,然后进行染色。 /网络图片/ 如染印花蓝布,应在熟布时加上土碱或壳灰进行漂白。印花的设备主要是印花版。印花版用特制的油纸,由刻工按照预定的图案、花纹,将要保留原色的部分挖空,以便刷上米糊浆。印染后洗去糊浆而显现蓝地白花。 /李洪元摄/ 印花版,分通用版和专用版两种。 通用版,适用印染花布,宽与布幅相同,长60-80厘米,可持续拼接印花;其图案主要为葵花和竹枝;专用版,适用印染花被面,一般分为4片搭接上浆,中心为一圆形的“龙凤呈祥”、“双凤朝阳”、“凤凰采牡丹”等。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印花的米糊浆,用大米浆煮成糊状再加白矾,防止发酵变质。染色后,用热水烫、清水浸,使米糊变软,再行漂洗干净。 染黑 民国时期,外国青靛进人市场,部分染坊开始经营染青业业务。染时先把青靛加硫酸和水与染物在锅中煮沸几分钟,捞出后数时沥干即可。当时农村还出现染青(黑色)担,走村串户用青靛或其他颜料为村民煮染布、线或成衣。染青担的设备:一端用煤油箱制成简易炉灶、上置染锅,一端载染色颜料与随带其他物品。 /网络图片/ 染绿、染紫 当地有的老年妇女喜欢把裤布染成绿、紫色。 染绿,用当地野生植物“绿柴”的表皮煮成染液,在冬天凌晨4点钟前将“熟布”用绿液浸透,摊在空地上,朝天的一面因受冻便现出绿色,俗称“冻绿”。 /网络图片/ 染紫,是在浅蓝的基础上用“紫米”(紫色染料)进行煮染,而成紫里带蓝的颜色,俗称“松花紫”。 如今,染布 仍在现代人们生活中 享受染布手造带给人们别样的美 既古朴又现代…… /网络图片/ ▲古法蓝染茶席布/网络图片/ ▲染蓝花布包/网络图片/ ▲染蓝手巾/网络图片/往 期 推 荐 远去的东洋锅 静音行动丨为高考保驾护航! 纯池丛山之中有一群美丽温顺的精灵——梅花鹿 集体经济“实”起来乡村振兴“亮”出来——周宁县泗桥乡溪口村焕发生机 骄傲!周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上央视!快来围观~ 投稿邮箱:znw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皮肤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fb/1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篇连载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续篇变第
- 下一篇文章: 陵阳城里那些事徐文达一怒之下,建了徐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