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范师长伟扶阳灸的心得篇

编辑按:

33期奚师兄所言极是,范师经常谦逊说自己是开门课,其实学问的关键就在于开门。老师的一席话,就直接决定了学生们以怎样的角度,以怎样的方式,以怎样的心态去获取传承的法门。参加了很多学习,范师的开门课是殊胜的!而常言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小贾老师一句:“不要把同里的课程学成了心灵鸡汤”,亦如醍醐灌顶。故日日站桩艾灸,日日读书学灸,偶有心得写下来,一是为了交流分享,更是为了激励提醒自己,后半生得此学习传艾的机缘,当惜福惜缘,不敢有所懈怠。总结编辑一下自己的心得,共计一十八篇,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理解,但可以看到自己不断的进步,更有范师和同修的精彩研讨分享,斗胆收录以备学习之用,编辑完成给年一个圆满!如期而至,正如34期陈珊同学的分享:慈悲喜舍,手执香艾,身心渐虚,悟入空性,生无限欢喜。这岂不是艾草人人生大圆满的期待!感恩范师!感恩同学!

33期34期学员贾波年12月31日

目录

学习灸法心得一:辨湿开店

学习灸法心得二:心动气动

学习灸法心得三:转动阴阳

学习灸法心得四:辩字识用

学习灸法心得五:气分正邪

学习灸法心得六:范氏四相茶

学习灸法心得七:标本兼治

学习灸法心得八:君臣佐使

学习灸法心得九:觉醒生命

学习灸法心得十:量子艾灸

学习灸法心得十一:肺朝百脉

学习灸法心得十二:无疾而化

学习灸法心得十三:炕鸡不抱窝

学习灸法心得十四:头痛医头

学习灸法心得十五:一脉相传

学习灸法心得十六:正反逆从

学习灸法心得十七:冬至养生一

学习灸法心得十八:冬至养生二

精彩收录:

33期奚师兄的互动分享:真学霸的绽放

33期系师兄经典分享:狠,师评一个字

34期扶阳门陈姗经典分享:艾.火了

35期扶阳灸胡琳学员分享:感悟

33期奚师兄经典分享:黄药师推拿代药赋

范师的患者经典分享:奇妙的观想之旅

范师经典分享三则:愿有缘者受益。

学习灸法的心得一:辨湿开店

很多同学都在考虑开灸馆,或者增加灸疗项目,并以北京店和苏州店为榜样。但对两店灸法方案,都有迷惑。对比资料,看了四圣新源关于湿气的解释,我斗胆有此领悟。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常年湿度很低,20%左右,冬天全部暖气。对比过的就知道,杭州的冬天比北京冷多了。北方比南方夏天用空调的时间也短多了。一定会有人群大致概率,所以广东,浙江等,才出大量热湿,寒湿的人群。用一气四相,以三里灸为第一步因为湿气就是谷气,又吃稻米。增强脾气,左旋升木阳降金水。同步,开四关穴对湿气是最敏感的方案。因此一气四相之法适合苏州店,也就是长江以南适合首推此法。客人进店只需一摸手心自然知道寒湿热湿,无论热湿寒湿用一气四相一样的步骤,开始灸疗。灸透,天应穴自然出现,再五行施治,见效卓著。北京店目前的阵法,适合湿气相对正常的体质,这个比例在北方应该比较高。直接以大椎督脉为核心,灸透,根据天应穴或者最大问题选阵法,再灸透,最后三里加涌泉引火归源,就灸仙了。当然也可能发生寒湿的女性高密度出现,那就得用一气四相之法较好。所以不在于那个方法开店,开店在于对客人的湿症的判断,而不要管北京还是苏州店在用什么,即使苏州店如果有湿症不明显但是亚健康的客人,也应直接考虑阵法步骤,上大椎督脉大摆开始。

交流精髓:

孙大伟老师补充介绍: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里有一段是讲十九病机的,其中一条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她告诉我们凡是湿凡是肿满的问题,你就从脾上考虑就对了,后来岐伯又很明确地说了,对于十九病机里的东西要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脾升胃降,胃腐熟五谷,产生水谷精微,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脏腑,脾胃虚弱,升降功能失调,一身脏腑就得不到很好的濡养,整个气机也会出现变化,时间长了更加虚损,另外太阴阳明论里有说,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者阴受之,阳受之入六腑阴受之入五脏,这又回到最初的要求,我们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应自然,顺应道。

学习灸法的心得二:心动氣动

我不知道大家对做学霸感不感兴趣,只是我觉得大家都想用灸法治病救人,所以也常急于求教老师取穴之方。我确实觉得这和学霸的养成有些关系。我自己体会是要当学霸一是要完全放空自己,二是完全相信老师。从菜鸟到高手的路径不完全是苦练苦求,而是与老师心神相应。心动氣动,氣动神至。也就是老师的神加持了你,你这个时候信念足够强大时,加持在老师身上的先贤神明也就加持了你,你就进入巫的状态,你就立即脱离菜鸟而化身为高人。所以要成为高人不在于取穴的知识或者做了多少壮,而在于是否可以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我觉得上课学习也是一样。

学习灸法的心得三:转动阴阳

我看了四圣心源,再理解老师讲的四关,或者四相调气。我有2个体会。中医讲气,先不讲病。不管什么病,主要是两个阴阳鱼的顺时针转动,艾灸还是汤药,都是让这两个阴阳鱼转起来。无论什么病,病因都会消除。病的看到的病症,也就一起消除了。一个阴阳鱼,是脾和胃组成,用气讲是中气。是核心阴阳鱼。健康的人,脾土会左旋,胃土会右旋,带动肾水升,肝气发,以及心火降肺金收降。不健康的人,就是这个不转了。于是,湿气大了,上面热了,下面寒了,等等,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扶阳灸最厉害的是,用灸法可以让这个核心阴阳鱼转起来,取穴在三里。这个不理解,不去做,艾灸也能发挥祛病的作用,但是,没有正确地发挥扶阳灸的核心价值。第二个阴阳鱼是心与肾上下呼应相交的大阴阳鱼。也有一个肾水和肝气左升,心火和肺金右降的,大的顺时针转动。靠核心鱼脾胃的带动还不够,整个身体大的鱼也要呼应,扶阳灸第二大价值,就是灸调四相。简单的方式,是只启动升降,开四关穴就是简版的方式。全面的,就是,加太溪补,外关泻,让肾与心的气机也转起。这才是老师扶阳灸的独到的价值。

学习灸法心得四:辩字识用

国庆第五天写一篇小论文。通过学四圣心源探究扶阳灸法,已经有两个阴阳鱼的总结。如老师所说,大道从简,充分理解了一氣四相的扶阳灸法的殊胜。接下去继续学习四圣心源以六气五行而解析各种病理,不由得想一探五行施治的取穴与补泻的法用之指导机理。细读心源有一感悟,发现整个六气五行以阴阳辩病理,就建立在一个最关键的字上,这个字是“根”。阴阳互根,阴根为阳鱼之眼,阳根为阴鱼之眼。阳根如风筝的线,心神飞得在高也被肾水之中的灵火牵着;阴根如天网恢恢,控着精液只藏而不能疏漏驰走。所以,看阴阳鱼,那么鱼是本是用,而鱼眼是根是化,鱼眼是主联通,是主互动。鱼本身代表脏腑本身的功能,而从整体气机的调整,以符合阳主阴从,符合阴之所变阳之所动,那么重点就在于让这组脏腑的鱼眼互动联通。比如离火坎水的互动是因为彼此的鱼眼代表对方的根源,此为互动联通的基础。比如脾胃之互动联通,是在于脾阴之中有胃阳之根,胃阳之中有脾阴之根,等等,不一而足。再看穴位是身体的五脏六腑沟通的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用灸火以外用火的能量提醒它做出应变。十二原穴是脏腑本身的窗口,还是鱼眼的窗口呢?以现在的资料看,应该是就是鱼眼,原就是根,主管联通互动,因此理解老师扶阳灸四相调气用太溪太冲合谷皆为原穴。而考虑到脏腑要通过经络管理全身,就分出,合穴是汇聚之地,沟通脏腑本身效果最好的窗口,俞穴在腰背募穴在胸腹部的沟通脏腑本身的窗口,因此可以理解五行施治方,老师在补泻时首选俞募穴,而原穴大致反而靠后且量少。当然,经络角度也很有意思再做专题研讨。以此观止,一氣之穴选三里合穴,为沟通胃土的高效窗口,并以重阳火力助力,应对脾土之湿,是应心源说脾之阴湿胜胃之燥阳十之八九,是解也!老师扶阳灸奥妙无穷啊!

学习灸法心得五:气分正邪

郑火神的书是专解仲景。对比心源解四本医圣,黄学霸的一氣实则更为接近天道,天道唯有一气,所谓病,不外乎升降沉浮失调,紊乱壅滞而已。郑学霸以为气分正邪,所谓病,正气亏而邪气有机可乘。其最大价值在于以为理解仲景之医理,一样认为人有自然一气,虽分阴阳但融为一体,共同盛衰进退,无所谓病,故万不可补泻真元之气以平衡水火,关键在于追踪邪气之化。读懂郑火神的书,我以为必须识得以下四个基本观,则火神之书皆可理解。

基本观1:元阳元阴融成一团真气,自然同步盛则皆盛衰则皆衰。所谓阴或阳气的偏盛致病,实为邪气使然,故邪阳盛,扶元阴;邪阴盛,扶元阳。万不可误以为元阳元阴有偏盛而泻补两元气。

基本观2:有正必有邪。正气太和邪不发生,正气有亏邪有乘机。邪分阳邪在府在表,阴邪在脏在里。正气所伤又分外伤内伤,外伤为邪从外入,内伤为邪从七情所伤,由内向外。故邪致病变化多端,关键在于分析邪踪,才能正确祛邪扶正。

基本观3:正气乃六经之本气。寒为太阳本气,燥为阳明本气,火为少阳本气,湿为太阴本气,热为少阴本气,风为厥阴本气。邪气也谓客气,即是寒燥火湿热风。

基本观4:人身立命全赖一团真气流行于六步。但凡病邪初入,必由太阳,后按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顺序传邪气致疾病。

学习灸法心得六:范氏四相茶

灸草族人亦喜茶。同里学习回家,一直体悟恩师四相调气之智慧,又发觉灸草族人施灸时,关键在于自己的调息证神。因此,我自创以茶道玩味恩师四相调气之学,而又以茶道修习自己的一气,其乐岂不融融。

茶道基本功不再赘述。举例一则,分享四相茶之妙心妙得。我喜滇红祁门加玫瑰花调里养胃调胃气。体悟老师升降沉浮四相之天道,第一步,我改变了泡茶的方式。原来茶和玫瑰花放在一壶之中冲泡,现在,分而为之。先用紫砂壶沸水洗茶后冲泡,为维持水温,故沸水浇壶一次,茶汤滚烫而出,入玻璃壶冲泡四朵金边玫瑰,加盖。此法体悟第一沉浮,茶清汤为出为浮,茶叶留于壶中为沉。待玫瑰花香与茶汤融合,出茶汤,而留玫瑰花于壶中。出茶汤为浮,留花为沉,此为第二次沉浮。两次沉浮,与原法比较可以感知原法茶与花混合一起,出汤过于厚重香腻,两次沉浮,只留茶与花的清气于热汤中,入仙的茶汤已备!

茶汤热而微烫正合适,斟一杯,微闻香而一口吸人,热流入胃。此时,杯在口鼻之间,不要放下茶杯,而是乘势深吸气,把热热的茶香花香融合之气吸入,用腹式呼吸之法,闭气并下沉入胃,顷刻体会茶香花香之气鼓热量于整个胃壁,随气下沉,热气携茶香花香直入丹田。再缓缓呼出,感觉丹田也被温暖的花香茶香充满。如此再二,再三,呼吸之间气升气降。二次毕则微微有汗,三次毕浑身温暖,每个毛孔都散发茶香花香,已入仙境。再观想肺金收此带着花香茶香的湿气,化为透明水珠入肾宫,则美容养颜神功亦具。

学习灸法心得七:标本兼治

从读《心源》和《火神》到而今读《精髓》时,涌现出现的第一词就是“标本兼治”,此词含义深不可测,写此心得只是开始。麻烦的是《心源》和《火神》都是用汤药之方体现其思路,而《精髓》有意思的是把心源等各家的理,探索着用穴位的选择全部体现出来。只是先生今天思考用这个理做灸,明天思考用那个理做灸,书中就如实记录没有分析,我想对比着分析,或许可以加深对艾灸的标本兼治的取穴方术的理解。

《心源》的本是脾胃土行的中气,四维为标,别无二解。因此黄芽汤的四味药,特别是培土化湿的甘草更是无处不在。《精髓》称之为补原气取穴三里,容易治好各种病的基础。所以,精髓中的各种治病取穴,大都有足三里。《火神》论述了三焦,并有阳衰一分阴增一分的论述。《精髓》有建立了“一阴三色五病”。一阴为肾为本,膀胱经在背为标,五脏六腑之俞都在膀胱经中,故认为万病由肾,而从中脘出按三焦传布于背部俞穴。所以,《精髓》中的各种治病取穴,也大都有中脘,以及阳池和太溪。《精髓》讲太极治疗,足三里、中脘、阳池与太溪四穴作为治病治本的取穴,或许是一种施灸方术上的落地。《火神》对病的理解是病邪之气从太阳膀胱入依次侵入各经各脏腑。以脏腑为本,以经为标,以表里对应的经为中。再跟踪判断病邪是传入何处,又化为风热寒火湿燥的何种偏邪,而考量治标治本抑或标本兼治。《精髓》从取穴施灸的角度,也认为五脏之俞为本,经络之所现为标。所以,《精髓》治病取俞穴为首选,并按照顺序驱赶跟踪病邪之气,而研究三十六门穴为跟踪病邪的出入。灸中脘把病邪从腹阴推至背阳五脏之俞,经门穴按肝俞、脾俞及肾俞的顺序下降施灸祛病。这才是灸法的妙趣开了头。《火神》探究标本中实在是因为病邪传化多端,辨析困难,而《精髓》也谈病邪的传布,但《精髓》的描述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灸法非常确信可以施灸穴位以预测病邪被驱之路径与所经之门穴,再在所经穴位处施灸可以彻底祛除。尚未成为体系,但已经看到了《火神》一书中不能看到的自信啊!

交流精髓:

33期奚师兄分享:有说:巫、道、世(儒)、末,四个层次可以界定中医。但世人多以第三个层次理解中医。在巫医、道医的层次,都是假的,唯神而已。但神通毕竟非常人所及——远古应该是人就是个阿凡达吧?后来机巧生机心,人就落地了。圣人为了让我们这些无法内视的俗人也能被中医惠及,所以才有了所谓“脏象医学”(巫医、道医皆可归入“藏神医学”)。脏象医学的特点,就是人体之外挂出个模型,即五行生克系统,看不到人体,就在阴阳五行里推。这时的着眼点已经不是神(信息)了,而是气(即能量)。那么气的运行,有两个方面,《黄帝内经》偏重着眼于经络穴位,之后一路为针灸;《神农本草》偏重于五味归经,之后一路为《汤液经法》为《伤寒杂病论》,如此世人凡俗如你我,就都容易掌握了。——以上是对一派中医流变的介绍,如果你觉其言之有理,那么你的思路就很好理解了。针灸、按导等外治,通过物理手段,着眼于气机的调动与调治;汤药等内服,通过化学手段药气归经,也是着眼于气机的调动与调治。所不同者,唯手段不同而已。诊治皆依脏腑辨证。所以你的思路肯定是对的,这也是范老师以心源而立“一炁(养),四相(调),五行(治)”的理据所在啊。但千古之下,也只范老师一人啊,所以作为范老师最偏心的一期——33期——的——最牛的学霸,你更该循着老师的方向多走一些啊[拳头][奋斗]当然,其实,在气的层面上,很多都还是假的,所以时时提醒自己空空洞洞,是很重要的。以免如刘力红老师般,说的太多,都只是互证其理而已[NO],咱们扶阳门可是互证其神哦??嘿嘿。道术从来都是打通的,包括邪术。道在术中,未离其右。从这一点上说,“道术打通”四个字无意义。术帮我们体道,这也是老师说“灸火为用”“互证其神”的另一层含义。所以,如果立足于体道即可,以免为术所迷。老师的:“心相一如,有无双泯,运用自在,随缘化机……”提醒正及时呢,不要急着表达。

学习灸法心得八:君臣佐使

只需要记得老师的提醒“形=废”,我想我可以非常具体细致地品味灸法的殊胜。感谢奚师兄鼓励及时,我尝试着品味一下经络针灸与五味汤药的相互印证。果然已有高手有了穴与药的汇通分析。细看下来,我觉得要品此中味道,就像一顿大餐,要分几道菜品一一品味,而且冷热羹甜品还有先后顺序,不过最后发现引领这顿大餐的有一个重要的词“君臣佐使”。《心源》的第一个药方是针对寒湿致中气衰的“黄芽汤”,四味药材为人参、甘草、茯苓与干姜。

第一道菜品药性,人参大补元气属阴归脾经肺经,干姜回阳温中属温中散寒归心肺脾胃肾经,心源称崇阳补火;甘草补脾益气补中和胃有调和诸药之功入十二经;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归入心肺脾胃肾经,心源称培土泻水。品此道菜的意境是用文字模拟体会神农尝百草吧!

第二道菜品穴性,穴一直以主治病症来予以表述,品穴药汇通这道菜有新意也要冒险。与人参对应的取穴为任脉的神阙加气海,此两穴用补法。灸神阙穴温通任督冲三脉也是大补元气,而气海穴为生气之海,一切气疾皆宜取此穴,灸此穴则回生气振肾阳。感觉此两穴确实是补气类的腧穴,施灸后的功效可与人参相合。与干姜对应的是太阴脾的井穴隐白,灸补隐白益脾气,升阳散寒,其温中散寒之性合于干姜。与甘草对应的是足三里和三阴交皆取补法,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腑枢纽,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为肝、脾、肾之枢纽。足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亏薄的功效可与甘草相合。与茯苓对应的是内关泻法加三阴交。内关为心包经络穴,泻此穴能清心胸闷热,使水下行。而三阴交此穴已知道可以健脾燥湿,故两穴之功效合于茯苓。品此道菜应当有心中惦念老师以灸复兴中医的宏愿,敢于推陈出新的信念。

第三道菜是大餐的点睛之作。取穴一合就共得六穴:神阙、气海、隐白、足三里、三阴交为补,内关为泻。老师扶阳门讲火生一氣就为此中气衰败,首推足三里补。而药讲君臣佐使,黄芽汤的君必是人参讲主治寒,臣必是干姜助力主治寒,佐必是茯苓治湿,而使是甘草。品至此我心生疑虑,如君药为主治的话,岂不重在人参而对应取穴应该是神阙气海啊?为什么是三里呢?深入查看甘草资料才发现中医称甘草为百草之圣,伤寒论一百一十方其中七十四方用了甘草。我豁然开朗,甘草不仅补脾益气补中和胃,更有调和诸药之功!足三里穴也是如此,不仅是胃经合穴升阳益胃,针灸古训都强调了足三里超越本经施治的功效,只是针灸经验累积得此精髓。老师扶阳门灸法重点突出一个三里穴已是与本草和内经神交之呼应啊!品大餐至此当有怀古论今登幽州台歌赋之情怀!

中医讲君臣佐使,一直以为君为重、臣佐次之,使为轻。一个甘草与人参之君比,使就是百姓了。没成想实则为使才是根本,医道的智慧确实通天道,此时此刻我才融会贯通古代圣贤讲“民为重君为轻”啊!感恩老师钦佩老师!

交流分享:

33期奚师兄:其实马斯洛在他需求五层次基础上,早加了一个灵性的层次;荣格也早已超越了传统的精神分析许多。尤其后者,深受东方哲学影响。西方后现代的哲学巨?如海德格尔等,其指向也多与东方先哲们的灵悟若合。但这不是什么老子或佛法注入的结果。就像量子物理越来越趋于佐证老庄、佛陀的宇宙观,但前者证明人类的伟大,后者则是上帝的荣耀。都是“太阳光大”,前者我们自己作为太阳发光;后者则是称颂太阳的光大。

扶阳灸法偷天火,

虽也谦卑不自卑。

更以自身赴蹈火,

证得人力乃神归。

称颂佛法,只在佛的脚下;像佛那样走两步,才是佛的真弟子。谈玄如前者,从正常逻辑抵达,就是后者。

人类无需妄自菲薄,谦卑只代表我们自知远未发挥天赋于我们的全部可能。从逻辑出发,也许慢些,但会看到上帝手中的那幅牌。

其实底牌,老师已经看到,并给到我们了,就是“人生四大”哦,和“火-地-风-水”正有一比呢。

学习灸法心得九:觉醒生命

健康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觉醒或许就从老师的这一句话开始!记得上次听老师讲课也听过这句话,今天再次听闻,内心却有了完全不同的震撼。或许本届学员有较多的中医专业同修,老师更重在唤醒大家对道的觉知。医者面对的不是疾病而是生命,不仅是医者自己觉悟生命的本质,更要帮助病患觉知生命的本质,这才是建立生命自信的信仰的法门,这才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智慧的责任感落地,这才是大医治未病的力量根本,这才是扶阳灸门下施灸助人祛病成为欢喜修行的方便之门!医者对生命的觉悟起于对生死的参悟,对因与果的正信,对生理与天道乃至命理与天道的洞见。天道为一阳独耀而生化万物,世界在阴阳变化中而来。医者当觉悟在人则心善就是阳,因果就在自己心里,一切疾病都是现象,都是来源于心念的力量。治病先正心正信,真的仁术一定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觉知,才能在艾火燃起时,也点燃起内心的慈悲,此时此刻,医者的能量、病患自身身体的能量才能和艾火外在的能量直接融合一起,祛病除苦,互证其神而生内在的欢喜!

附作业:

扶阳灸法释名:扶阳灸法是细微且系统地整合养调整体观与施治局部观而形成的中医艾灸“道理方术”殊胜体系。其道是火生一炁为养,其理是灸调四相为调,其方是五行施治为用,其术是用火施灸为治,四句话凝结了范师长伟师承与践行艾灸,而以氣悟道实现对生命真相的洞见。

学习灸法心得十:量子艾灸

好吧,看了量子力学对空间维度的介绍。触发我总结一下自己对中医艾灸殊胜的理解。以所谓科学的方式证明中医艾灸的殊胜,其实很无聊,证不证艾灸都在那里,就当是自己讲一下情怀吧,与中医艾灸无关。无论在哪个维度的空间,看上去的直线时间都会弯曲而形成更高的维度或者回到原点,这就是轮回;任何一个维度都能把自己看成一个原点时,就如老师昨天说的无极为中,才有更高的维度再生,这也是轮回;宇宙即是轮回!用佛说的话,十方世界,即十个维度的空间,我们当下就在的娑婆世界也即四维世界,往生就是再去哪里,维度越高也即所谓神通越大的境界而已!当然,十方中国古代是指全部,今天N多的意思!

看这个短片你还可以看到,第五维度开始,科学家只能讲多个时间可能性,不知道还有什么维度具体可以描述!为什么中医是科学,艾灸为代表的外治特别科学,中医提出了除三维空间加时间(艾灸火久一点)外,还有一个气,气还分先天炁,后天氣,这是第五,第六维度啊,哈哈,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就在医家,艾灸必讲气,气是什么?参透就有神通!

什么气啊,老师昨有一问,大致是抱重量相同的一袋米和一个孩子,时间相同,都会发觉抱孩子不累些。差别不是经典物理学可以解释的,心理学或许认为是因为爱意而不累反而温暖有助健康,嗯,心理学已经离开四维世界了!中医直接告诉你,那就是因为活人有一口气在。气在心神在,抱孩子,孩子以气证心神,而互动你的身心,当然得心理学结论。学霸做到底吧!视频中还解释了因果律,以时间看人的一生是一条头咬着尾的蛇,想想这个图在金字塔出现的好吧,要获得结果必须有能力改变起因。命就是先天的因,在娑婆的世界,中医说这就是肉身的先天炁,运就是肉身的后天氣,病就是先前的因今日的果,中医不是医病而是改变人的命运!更是助人找到洞见今世的空洞的原点,才好往生更高的维度世界,而那里有这里以为的神通,稀松平常!艾灸以火生气,《针灸资生经》: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请注意这是起死回生啊,请看转发的中国古代医家对艾灸的评价。几千年的文明,你了解吗?真得一无是处吗?[流泪][流泪][流泪]好吧,实在看不懂,请我给你做艾灸吧[偷笑][偷笑][偷笑]

学习灸法心得十一:肺朝百脉

老师曾说经络就是建成的马路一定是通的,病的成因是在经络上跑的气壅滞了,还能无形化有形就是瘤了。健康的活人就是有经气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学习周楣生老先生的《灸绳》看懂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气的始动机制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如宇宙的一切都在运动是谁推了第一把?活人身上推此一把的上帝是肺脏,而经络则从手太阴肺经为始终。肺脏的一呼一吸推精于皮毛及每一个孔穴即是经气流动的机制,而后精又得神明变化以经气充实肝心脾肾,是谓肺朝百脉。至此开始理解做灸为什么要调息的原因,呼吸可以调节补泻强化经气流注,促使灸感的感传。当然,呼吸还和心的脉搏有一与四之比的节律,对血液循环也有辅助控制助推的作用,这也是对有形的经脉的协同。

知痛,这个词也很有意思,不仅启动调息,背后还有深刻的神经和经络的关系。经络特别是在手三阴三阳经络与神经分布十分相近,痛觉是神经系统的的信号,而艾灸的作用就是消除病痛。没有痛觉就没有神经,没有止痛的功效就没有针灸。身体病痛,神经系统收到信号就会调动身体内部力量施加作用,而灸火在此时就是一种外部力量,人体在十分需要时得之即刻其感应就定向奔赴患处,这种定向奔赴的灸感又体现出完全不按神经甚至都不按经络图的大跨度感传。以痛治痛,伴随调息,把握节奏,会出现更有效的灸感传导,获得更有效的病痛祛除!

最后还是要提到四相,降者为天升者为地,坤上而乾下才为泰卦。就以老先生的一源三岐理解十二经的升降吧,一源为手太阴肺,肺朝百脉也是这个意思。任脉升而督脉降为内圈,左右两边,手足十二经连环构成左右两圈。皆由肺经出升手阳明大肠,接足阳明而后足太阴,转手少阴手太阳降足太阳足少阴,转手厥阴手少阳,升足少阳足厥阴,接肺经。

本心得也作为对四相知痛调息灸法的理解补充吧。

学习灸法心得十二:无疾而化

今天看了学员对老师上海公益讲堂的记录很感动,特别是老师又提到了无疾而终,和他自己创的词是无疾而化。我是第二次去同里跟老师学艾灸时听到老师说这个词,这也是我二次去同里学艾灸在道的层面最大的收获,或许一句洞察生命真相建立生命信仰的宏愿也就这么一个词轻轻落地了!当时就想写一篇感悟,今天读了周楣生老先生的灸神,结合老师的指点,就试试可否近一点医道通一点天道。

周老在提及中医五行学说时,开门见山地说宇宙就是一个大圆,人身就是无数个小圆,生理活动又是无数我们身体内部的更小的圆圈,而病理就是这些和谐的整体圆圈中,有一个恶性的逆反的小圆圈。还记得量子力学的十二个维度的吗,高维度的变化都是变成圆圈开始的。好吧,还是继续说无疾而终吧,打断恶性循环的一个环,疾病就可以痊愈,针灸就是找到特别的孔穴予以刺激,打断恶性循环的圈,恢复建立l和巩固良性循环的圈。我第一次听了老师的课又学习了《四圣心源》,很好地理解了老师以天道证得艾灸扶阳之道理方术,也深为折服!人有两个核心圈要良性转动,一个是脾胃阴阳鱼构成的核心圈,一个是心肾构成的整体阴阳鱼大圈,而老师的一气四相五穴可治百病而行天下,可知其殊胜!详细可参考我发的转动阴阳的学习心得。

那该说无疾而化了。周老先生阐述五行学说又直接给出一句箴言,宇宙和人身都是一种因果推移的转化链,承担疾病的身体还是致病的因数,无不是如是因才如是果啊!周老举例说艾灸改变生理环境让致病因子的因果转化关系被打断,病就得到控制和治愈。三十岁前人找病,三十岁后病找人,生活上的坏习惯不修行,如何不得病!这个层面上说,医者或者艾灸也只不过是帮助缓解祛除病症带来的病的痛苦而已!就如同灸了中脘三里扶了胃阳但生活中还是冷饮不断,就只能缓解胃疼胃痛不能除病的,无疾而终也得依靠人自己对自己生命的觉知和责任。艾灸甚至医者准确地讲都只能帮助祛除病痛病苦,是不能救人命的呀!人的生命这一宇宙大圈之中的一个圈圈,首尾相连何为终何为始?又何谓病何谓福?修生活饮食的行可得无疾而终之贤圣境界,修道德的行才能得无疾而化之真至境界!

我和老师说,我现在用艾灸治好了自己的颈椎病和前列腺,真有望可以无疾,而老起来我就在床头上挂一扶阳香艾,死前还能提醒自己以善念而化。老师点拨说,你结识艾灸是偶然的吗?你后半辈子再以艾灸做点什么事情!是啊,或许可以存点无疾而化的善念呢!感恩老师!

套一句俗话做结尾: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学习灸法心得十三:炕鸡不抱窝

艾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有意思的问题就是亲手施灸会有什么不同?艾灸的烟和热会有什么不同?当然这两个问题是基于我们还有艾灸盒子,以及其它温和灸盒,以及装置化的灸具等等,甚至还有艾灸仪器,仪器就是可以设定温度和时间的加热器,或者,别的火可以吗?

这个问题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老师的扶阳灸法最大的特点还是在于施灸手法上的细节讲究,无论是艾条灸法还是明灸灸法,都在操作手法上做出了非常细致的区分,让我们静心去体会灸火的作用变化与穴位间的气的变化。如果是带着了解独门奇穴或者特效穴的想法入扶阳门往往不得其殊胜的法门。看了周老的灸神提到一个“炕鸡不抱窝”的神比喻,觉得可以分享一下心得。

艾绒燃烧产生热,热作用于人体穴位上皮肤,形成不同温度的刺激。好吧,重点是艾绒还是热刺激?还是手持香艾慈悲喜舍抑或器具悬定定时除除灰?用物理的眼光看是热产生温度的刺激,用这种眼光看就错过了生物角度,甚至心理乃至心神的角度。母鸡也是用体温孵化鸡蛋为小鸡,所以,由人工孵化箱模拟母鸡给予的温度可以孵化出小鸡,但是,发现这样的小鸡成活率低而且这样孵化出来的母鸡不抱窝,也就是失去了母鸡天然的孵卵本能,这就是标题的所谓“炕鸡不抱窝”!

古人已经做了松柏桑枣柿枫榆所谓八木之火与艾火比较,发觉皆害人肌肉筋脉骨髓。周老自己又试了烟叶桑叶木炭硫磺以及电热等等,皆不是干燥刚劲就是涩滞无力,唯艾热温和舒适刚柔并济,周老说到这里没再深入,可这还不是炕鸡不抱窝最关键的生物学心理学特征啊!还是老师一句话,施灸者和病患须各证其神,乃至明灸强调知痛调息须互证其神,优秀的施灸者可以以自己的呼吸带动病患呼吸节奏以达摄神,不然,灸火里如何悟气!如何候气引气!灸火里如何能显慈悲!

奚师兄:艾之性应气之质,艾之用合神之体,艾之功有心之妙。

学习艾灸心得十四:头痛医头

中医的智慧是通天道的,而天道是圆的。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原本是一句调侃解决问题只做表面文章,不解决根本问题。用中医辩证来讲的话,头痛脚痛是症,是致病因子侵犯人体,人体的某个器官或者多器官构成的体系患病,从而表现出来的症状。症不是病,症是标是表面文章,症是由病产生的。可是,一个头痛的症背后可以有外感内伤七情六欲皆可导致头痛,如果头痛不医头而医病,那就是异病异治,以病概症,所辨在病,所治在病,那么所治在病者必须知里求本,但不免落入抽象繁琐的推理,乃致实际治方的拐弯抹角,这些基本是周老在灸神上的原话,我学习火神三论时就有此特别的感受,疾病入经传腑变化多端,而且人体是个复杂综合的体系,跟踪预判用药实属不易!

周老的问题是异病同治多病同治有可能吗?逻辑上就变为以症概病,所治在症,那么识其标者重在知表,反而知表则生动直观,得之真实。记得老师在课堂里也讲过这句话,无论如何还是要辩证施治才不失临床基础,辨识病患个体对症施治,反而直接了当,简洁明快,老师还调侃说头痛就是要医头啊!辨症辨人而治症不治病,可有道理?

大道从简,孙思邈曰:凡病皆气血壅滞不得宣通。一个“通”就可见百病皆生于不通,而通能治百病。即使药物也是以通为用,故有“气流通即是补,非必以参芪为补也”。实者用通,导其滞也;寒者用通,升其阳开其塞;热者用通,助其散开其郁也!中医讲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脉归根结底就是追求一个“通”!

好吧,头痛医头已经上升到能治百病的可能性高度;好吧,以针灸为主的外治法就是对症治疗的,就是可以异病同治多病同治的!好吧,那就再复述一遍老师讲灸治病的经典语录:什么是得病啊?不就是气的一虚二乱三壅滞!什么是治病啊?不就是火生一气灸调四相五行施治!什么是艾草人啊?不就是一火一艾五穴走天下!好吧,学灸吧,艾灸第一,暂且不管第二第三了!

学习灸法心得十五:一脉相传

记得第一次在视频里看到老师怀念恩师热泪盈眶时,深深感动而下决心来同里跟定老师学习艾灸,在随后的学习中多次听老师讲起他和恩师的小故事,每每被传统中医的这种一脉相承的文化感动。老师常讲他是开门课,但我以前对一脉相承的理解,就如同大为老师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gn/16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