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片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224/5231253.html

今日推荐

作者:徐强

题目:大一新生汪曾祺,和下铺一年没见过面

千汪事第十一

千汪事第期

刚上大学的汪曾祺什么模样?比汪曾祺高一级的外文系学生、翻译家许渊冲回忆道:“我第一次见到汪曾祺是年在联大新校舍25号门外。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典型的白面书生:清清秀秀,斯斯文文,穿一件干干净净的蓝布长衫,给新校舍的黑色土墙反衬得更加雅致,一看就知道是中国文学系才华横溢的未来作家。”

历史学家何兆武则在《上学记》里回忆:“我同宿舍里有位同学,是后来有了名的作家,叫汪曾祺。他和我同级,年纪差不多,都十八九岁,只能算是小青年,可那时候他头发留得很长,穿一件破的蓝布长衫,扣子只扣两个,趿拉着一双布鞋不提后跟,经常说笑话,还抽烟,很颓废的那种样子,完全是中国旧知识分子的派头。”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何兆武

汪曾祺入学时,担任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系主任的是同为扬州人的清华教授朱自清。不久朱自清请辞,年11月,北大教授、音韵学家罗常培接任。罗常培执掌联大中文系长达五年,是任职最久的系主任。

汪曾祺同年级中,学号的新生有感于新文学课程太少,在新生意见表里填上“爱读新文学,讨厌旧文学、老古董”。这位新生是汪曾祺的同班同学刘北汜,来自吉林延边。也许是一直不满意于中文系的课程,二年级时刘北汜转去了历史系。

就任中文系主任不久的罗常培,在全体师生参加的迎新茶话会上,针对刘北汜的意见,严厉指出:“中国文学系,就是研究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古代文学的系。爱读新文学,就不该读中文系!”这是目前所知“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较早提出。朱自清和杨振声立即针锋相对,指出“现代文学应该是中文系的方向”。

罗常培(左)与作家老舍

入学两个月后,汪曾祺在联大意外地见到了巫宁坤。他俩高一在镇江军训时认识,已经三年不见。巫宁坤比汪曾祺晚到昆明两个多月,考取了外文系。镇江结识的另一好友赵全章,也考到外文系。从此三人常常同进同出。汪曾祺后来不止一次写到自己泡茶馆写小说,陪在他身边的多半是这两位好友。

汪曾祺入学之后,大半年间,联大没有电可用。年3月30日,西南联大新校舍才开始安装电灯。

入学后头两年,汪曾祺主要住在新校舍学生宿舍25号。新校舍是赶建起来的,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虽然是土坯平房,但设计者却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汪曾祺这样描述它:“土垒墙,草顶。两头各有门。窗户是在墙上留出方洞,直插着几根带皮的树棍。空气是很流通的,因为没有人爱在窗洞上糊纸,当然更没有玻璃。昆明气候温和,冬天从窗洞吹进一点风,也不要紧。”

西南联大校舍

西南联大学生宿舍是大统间,每间二十张双层木床,可住四十人。有些学生把三张床拼成一个U字,外面挂上旧床单或钉上纸板,就成了一个独立天地。汪曾祺睡在靠门的上铺,下铺是一位历史系河南籍刘姓同学。《鸡毛》中写到两个同学住上下铺,“两个人合住了一年,彼此连面都没有见过:因为这二位的作息时间完全不同。中文系学生是个夜猫子,每晚在系图书馆夜读,天亮才回来;而历史系学生却是个早起早睡的正常的人。”正是以自己的事实为原型。

西南联大学生宿舍管理松散,有些校外人员长期借住在此。同济大学学生、青年小说家曹卣就住在汪曾祺住的25号宿舍,整天趴在木箱上写小说,作品很早就在《文学》上发表。两人因此相识。

北人多不识冬苋菜

相关阅读:杨早:高邮名人排行榜,汪曾祺未必能进前三杨早:敝乡于二百六十年之间出过两位皇上杨早:蝗虫来了,大水来了,高邮太南了

杨早:要是在前清,汪曾祺能中一个秀才

杨早:中考前,父亲为汪曾祺杀了一夜的臭虫

杨早:为女同学写了一黑板情诗

杨早:沈从文吸引他离开高邮去云南

杨早:汪曾祺考前染上疟疾,幸好不用隔离14天

徐强:物理系有位女同学,比汪曾祺大两岁

徐强:汪曾祺,示众和康桥,来比较一下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jb/1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