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贤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四明湖居听书与
《明湖居听书》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传统教材。它节选自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老残游记》。这部中篇小说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写了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这部小说读者爱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它的语言艺术魅力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它分析一下,是十分必要的。《明湖居听书》一文运用了十多种修辞格。下面按文中运用的辞格举例分述之。 一、比喻。比喻的形式很多,本文有三种。明喻,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如: 到了十二点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甚为丑陋。 较喻,即在某一相似之点上,本体超过了(或不及)喻体。这样可以使本体的性质、情状显得更加鲜明,更为真切。如: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静悄得多呢…… 博喻,即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本文多处运用博喻,仅举一例。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二、移觉。此修辞格又叫通感。在叙事状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这一感官上的感觉与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移觉是一种奇特的比喻,能使语言富有形象性,增强感染力。声音的美是没有实体形象的,难以捕捉。但本文作者多处运用移觉这一修辞手法,把歌声和乐声描绘得十分具体形象,好像摸得着,看得见。如: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三、精细。即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作者打破常情,出人意料地使用十分精确的数据,给人一种真实感情和幽默感。精细这种修辞格在表意上能收到独特的效果,如: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 四、抑扬。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要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要把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抑扬的目的,就是要收到令人信服或达到嘲讽的效果。抑扬分两种,一、欲扬先抑;二、欲抑先扬。下面举一个欲扬先抑的例子。 到了十二点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甚为丑陋。……后来弹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如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上例的相貌“丑陋”是抑,弹奏声“入耳动心”是扬。抑的部分是次要的,扬的部分是主要的,抑是为扬服务的。 五、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时,叫衬托,也叫“烘云托月”。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形象更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本文主要运用了正衬。全篇用弹三弦子的琴师和黑妞来衬托白妞的高超的歌唱技艺,用书场的嘈杂和寂静来衬托二妞的歌唱艺术。限于篇幅,此文就不举例了。 六、顶针。用前文的未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接的语句上传下接,首尾蝉联,叫顶针。又叫联珠或顶真。运用顶针,不但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问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如: 看那戏台上,只摆了一张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 七、对偶。用对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语句来表示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叫对偶。对偶的句子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对偶分正对、反对和串对。下面举一个正对的例子。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八、析词。多音词或成语有它的凝固性,一般是不能拆开来运用的。但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故意把一些多音词或成语拆开使用,这叫析词,又叫拆词。运用析词,可以使语势强一些,也活泼风趣一些。如: (白妞)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上例析“秀媚”为“秀”和“媚”,析“清寒”为“清”和“寒”。准确而有分寸地道出了白姐美丽而没有媚态,素雅而不寒酸的秀雅的仪表。 九、对比。故意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叫对比,也叫对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 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十、摹绘。通过我们的感觉,把事物的声音、颜色、形体、情状,如实地描摹下来,叫摹绘。运用摹绘手法,能使人感到具体、真实,如同亲临其境,增强表达效果。摹绘分摹声、摹色、摹形、摹状。如: ①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鏦鏦弹起。这姑娘便立起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地敲…… ②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 例①中的“铮铮鏦鏦”、“丁丁当当”为摹声。例②中的“热闹哄哄”为摹状。 十一、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叫夸张。如: 就这一眼,满园子便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十二、引用。在说话或作文,有意引用现成语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叫引用。引用分明引和暗引两种形式。 ①……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 ②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例①为明引,注明为孔子的话。例②是孟子的话,出处《梁惠王-上》,但未注明出处和来源,为暗引。 《明湖居听书》一文,所运用的辞格不止以上十二种。需要说明一点,文中多处把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有套用、兼用、连用的现象,切不可机械地孤立地划分。以上的例举中也有这种综合运用辞格的现象。限于篇幅,也就不多赘述了。 作者简介 周志贤,网名夕阳西下,陕西省凤翔区人。本人热爱教育,一生从未跳槽,执着于教育教学事业。现已退休多年。本人唯一的爱好是,喜欢读书和写作。在三十多年的学校生涯中,曾在全国三十多种报刊杂志,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校报校刊和各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上千篇。晚年又将其收集、整理和编辑,目前共出版小册子十八本。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jb/18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和他的年代,枪炮声盖过情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