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樱花道上雪纷纷,潮起潮落等一人
“一抹青色醉清明” 第25个故事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一一苏曼殊《本事诗》 古城·缘起 四月人间,春山冶澹。依稀记起去年清明,杏花微雨,我居西迟轩。你一袭素衫长裙,抬指拂过鬓边碎发,皓腕擒起花枝,低眉吟咏花事。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熏风染绿杨柳,吹展万千颜色。却又正是那风风雨雨,零落百花,断送春光。 若说起庚子憾事,你必得垂泪几番。我们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在爱恨交织的故事中踽踽前行。好在山河从来托得住寄望,如今是春了,都在新生。 去年冬天没能带你去盐官看雪,希望清明能和你一起赏花。 春潮雨霁轻尘歇 多幸运,你我于各自城市中孤身远走,却又终究殊途同归。在古城相遇,在潮水边漫行·。沉寂了一冬的钱江水,在清风吹拂下丰盈起来。春潮起伏,水波微澜,不似秋日里喧嚣汹势,安然如一名江南女子,温和沉静。又想起那句:“我是你头顶的云、耳畔的风、是你涉过潮来潮去、是你眼中烂漫山花”。 在钱塘江两岸江堤上,修建了长达十二公里的宽阔绿道。露水初滴的清晨,亦或烟火尽歇的傍晚,绿道上便聚集了饭后休闲的人们。慢跑、散步、骑车、放风筝。或者,倚栏听潮。人潮如江潮般涌动着,生生不息。 踏过樱花第几桥 道旁绿化带里种着亩樱花树,一丛丛雪白摇曳在跑道上方,花影绵延,随着江流宛转。清明时节,潇潇雨下。三千樱花在暮霭沉沉中飘零如雪。轻轻,落在掌心、落在肩头、落入江水。你说,你时常一个人走很远的路,风起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一瓣飘零的白。我牵起你的手许下诺言,一生不见不相忘。 天籁纸鸢所著《犹记斐然》里讲: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何年有幸相遇,再共赏樱花垂柳。 春染轻红入杏腮 花开花落,时有飘零,自然之彩,瑰丽唯美。如何才能留住四季之色,一直是古人想要探寻的答案。后来,我们在东澜阁相见,围巾上蓝染的青山层层叠叠,你也曾于其间穿梭走动,仿佛身处平原远眺的山色,微风掠过,蓝布飞扬,传来阵阵清冽的草木香气。 你告诉我说:起初在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就会用大自然赋予的色彩,将野花野果的根、茎、叶、皮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而这种染料的技术也一直延续现在,它就是——草木扎染。 草木染直接取自于大自然,它本身结构的形成完全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其间不会涉及任何化学原料,因此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伤害。 从三皇五帝到赫赫宗周,古人对自然植物的了解逐渐深刻,由此草木染工艺也应运而生。周天子始设“掌染草”一职,专门管理与宫廷相关的染色事宜。早期的植物染料有茜草、栀子、紫草根、蓝草等。 到了唐代,植物染色开始根据产地、时节进行定期采染,《唐六典》记:“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 草木扎染工艺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古老染色工艺,晕色丰富,变化自然,世上绝对找不出两幅花色图样或色调感情完全一样的扎染布。扎花时,对折缝的宽、窄、松、紧、疏、密等各有所别,扎结的长短、松紧、疏密又各自不同,成就了扎染成品花色图案的千差万别,绚丽多姿。 扎染图案花样上具有自然晕纹、洇浸、泼溅、渗透、淡入或淡出的艺术效果,使整幅扎染布帛的图像色调呈现出青靛闪翠的西方印象派风格,艺术画面有若中国画泼墨大写意般的意境神韵,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一种靛色晕染千年,传承至今已成为重要的世界工艺瑰宝。 物尽其用,是一种生活态度,更何况是用这些最天然的色彩。希望在时间缓缓流过的痕迹中,我们都能发现植物与手工艺的浪漫。 青团柳叶春烟薄 记得你说你最爱的糕点是青团。能够让春天醒来,能够把江南绿透,能够带着香甜的软糯,缠绕舌尖久散不去。确实,小小的青团是江南人的心头挚爱,也是吃进胃里的情怀。丰润圆满的身体又软又糯,轻咬一口仿佛吞下了整个春天。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糕团,色如碧玉。”清代网红级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如此描述。就单是“碧玉”两字也能让人望到了一望无际的春色。 后来我也听说了青团的故事,原来清明吃青团的习俗来历已久。相传太平天国时期,陈太平得一农民之恩逃过追捕,并食用艾草青团得以果腹,于是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自保。 另传说一年轻人叫金兰,经常打骂母亲,被当时政策所迫下地干活时,看见母羊喂乳顿时醒悟,当母亲送来午饭时以为自己又要因迟到而挨打,便投水塘自尽。金兰便把母亲放饭篮的地方长出的艾草带回去,做成苦饼并每年来此祭拜。百余年后,吃青团的习俗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 当然,吃青团不只是一种传承,更是因为艾草对人的身体有诸多好处。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驱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而现代实验也表明:艾叶具有抗菌以及抗病毒作用,甚至还有止咳去痰,护肝利胆的功效。 一如童年时光,悠然而冗长,恰因如此,一口青团,在江南人的心里,总缱绻着思念的味道。 动便春愁满纸 刘红烧写:“一夜泪垂灯下纸,几年诗索眼中波”。你予我的信保存至今,想念其人时,总要在灯下摩挲几番,暗暗垂泪。那是你在古城亲手所造,是自然的美意。 你说,古代造纸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更是美性的结晶。一千九百年前的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造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 那封信用的是花草纸。花草纸起源于苗族,是一种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法制造出的纸张,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通过造纸术的方法,将草、花撒在纸浆中,用简易的工具,在一池花粥中捞出一张张婀娜的纸张。花草与纸融合为一,散着草香,描绘出一幅别样的画意。手工花草纸,不仅有美丽的花纹,更有纯天然的压花;不仅有纸的妙,又融合了花的美。 你说,我们就山居于此吧。胭脂用尽时,桃花就开了。想念一个人,樱花就落了。清明节,我依旧在古城等你。等你看樱花如雪、听潮起潮落。用草木染料、浸出你最爱的一抹青色。还有,亲手造一张纸,写信给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fb/13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96岁从不生病,3不吃,4不做只发一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