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在古朴和美丽的大凉山里,有这么一位摄影师常年奔走在神秘的大凉山数十个村落中,用镜头记录下了大凉山彝族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彝族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巨大变化。

图文:缪锡鹏

《彝历新年》

缪老师从年开始在四川大凉山采风至今,主要在美姑、昭觉、布拖三个县拍摄,走过几十个村寨,见证感受了彝族人生活和思想的巨大变化。即使社会形态发生了变迁,古老的彝族文化始终传承至今。例如,还在使用的古老的彝文和十月太阳历;祭司毕摩文化与巫师苏尼文化;族源家支文化中的黑彝和白彝;女人椎髻、披毡、百褶裙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史;彝山村寨瓦板房里的火塘,与祖先同在的彝历新年,火把节,换童裙的成年礼等等。

缪锡鹏老师说:“希望在这个历史变迁的时期,用镜头记录可能会消失的彝族人的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留给未来。”

跟随缪老师的镜头下,我们一起走进彝族人文生活:

《毕摩》

毕摩是彝族地区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司。毕摩是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人事。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巫师苏尼》

巫师嫫尼念念有词,摇头晃脑敲着鼓,和萨满教跳大神的巫婆一样。“苏尼”与“毕摩”有许多类同之处,他们都是神鬼相交的彝族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中俩种丰满灵动的相得益彰的重要角色,在彝族民间民众的生产生活中,他们都扮演着沟通人类与鬼神之间的使者。在美姑彝族民间,一般将男性巫师称作“苏尼”,女性巫师谓之为“嫫尼”,两者也统称为“苏尼”。

《彝族姑娘》

这位彝族姑娘叫果果,我们加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gn/1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