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m.39.net/pf/a_5197601.html

老唐的大名叫唐大智,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且住一个寝室。因头比较大,同学们都喜欢叫他大头或唐大头。起源是刚上大一时的一天,那时候还没有“八项规定”,唐大智的妈妈坐着他在四川一个贫困县当局长老爹的上海牌小轿车耀武扬威地来到校园给他送烧鸡,当时唐大智正在篮球场上打比赛,他老妈用不标准的四川普通话喊了几声“唐大智、唐大智”没反应,一怒之下扯着喉咙用标准的四川话喊:“唐大头,唐大头,你个龟儿子,老子给你娃儿送烧鸡来了。”当时围观打篮球的有好几百学生,一阵哄笑过后,唐大头取代了唐大智,真名反倒没人叫了。在我的心目中,这个唐大头是有范的,戴副黑金属边的眼镜,昂头挺胸,走路虎虎生威。大学新生报到,唐大头到的最晚,比其他同学整整晚了两天,主要是他家住在四川阿坝州边远山区,不通铁路,转了好几次车才坐着火车到校。

那天是我到火车站接的唐大头,他带了两个大木头箱子,一个装的是书,一个装的是他的破烂收藏品。装收藏的箱子唐大头自已提着,装书的箱子狗日的唐大头让我一个人扛上了没装电梯的五楼寝室,累得我一个星期腰都直不起来。开学第一天选班干部,唐大头第一个上台发言说:“我当班长。”,然后慷慨激昂地许诺要为大家办什么事。唐大头当年给同学们到底许诺了什么事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他不到一刻钟的演说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特别是有几个女生巴掌拍得特别响,其中的班花后来成了唐大头的夫人。

唐大头当了班长,到寝室后就宣布我当寝室长。唐大头告诉我,一定要保护好他装收藏的木头箱子。并偷偷给我10元钱,说看好他的宝贝箱子今后还有奖励。10元钱是什么慨念?是当时我在农村当民办教师的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也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这对我太有吸引力了。从此,我就成了唐大头的寝室保安兼清洁工,成了唐大头最信得过的人。

唐大头睡在我的上铺,他在蚊帐里又挂了一层蓝布,里面就成了他一个人的世界。一年四季那只装收藏的木头箱子都跟他同床共忱,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在蚊帐里打着手电筒欣赏他收藏的宝贝。另外一大箱子书也是关于讲收藏的。

唐大头痴迷着收藏,尤其痴迷收藏古钱币。他的装收藏的木头箱子从不示人,但对我是个例外。我最烦的是,父亲的十元生活费还没寄来,而唐大头硬拉着我两眼放光地讲他的古钱币收藏,他要培养我当他的收藏知音。可惜因为生活所迫,我只对人民币有兴趣,对古钱币没兴趣,气的唐大头说我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我不爱收藏,不爱古钱币,但我从心底里是佩服唐大头的,觉得他能成大气候。搞收藏是要花钱的,那时候唐大头搞收藏有三个资金来源:一是从他当局长的爹每月固定寄来的35元生活费中抽出10元;二是隔三差五地给他在派出所当户籍科长的老妈打报告,十元八元地要补贴;三是问他校花女朋友要饭票换钱。三十年前的大学管理跟高中差不多,学习抓得紧,不仅白天要上课,早晚还要上自习,唐大头平时没时间搞收藏,一到周末节假日他就带着我到古玩市场转,有时还到农村去淘宝贝,几乎每次都会有收获。四年大学,唐大头收的东西有好几麻袋,那都是他安排老子一袋子一袋子给背回校园的。大学毕业我分到一个地级市中学当老师,唐大头则留在了江城一个机关当办事员。由于痴迷收藏,工作不到三年就辞职了。下海后唐大头先开一家古玩店,不到两年又与人合伙办了一个古玩城。

经商后的唐大头与我的生活不在一条平行线上。为了生计我得勤奋工作,结婚后更要养家糊口,我带三个班的数学课,还要当班主任,为的就是每月能多拿一份班主任津贴。生活就这么现实,柴米油盐买房子养孩子孝敬父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唐大头刚开始下海那几年缺人手,三番五次地动员我下海跟他一起干,我们俩口子都是教书的“铁饭碗”,迟迟下不了决心,气得老唐骂我们是稀泥巴糊不上墙永远发不了财。

志不同道不和,渐渐地我与老唐联系少了。直到十年后的一天在网上突然发现唐大头的一枚宋代古钱币在香港拍出了好几百万元,一打听才知道唐大头现在在收藏界是一名人,从古到今各类钱币他收了个遍,还办了个钱币博物馆。其收藏还拓展到黄花梨、瓷器等。总之,凭着一双慧眼,靠着几十年的收藏经历,唐大头是发达了。

有了钱,唐大头也不落俗套,想着怎么能提高品味上档次过好日子。别墅、豪车不用说了,唐大头迷上了旅游,用了十年时间先从国内再到国外转了好几圈。光在美利坚合众国那就呆了两年多,整个花费用去了他两枚古钱币。

发达了的唐大头并没有张扬,尤其对老同学那是更关心了,只要听说哪个同学下岗了失业了,唐大头更是以班长自居,少不了破点钱财给予支持。唐大头喜欢请客,同学们都知道他有钱,只要到了江城都喜欢到他那里玩。唐大头为此还专门建了个小食堂,请了俩厨子,只要有人来就招待。但也只有志趣相投的人去了唐大头才会亲自出面。

十年过去,唐大头的藏品价值又翻了好几倍,他的藏品到底值多少钱谁也不知道,有的说值5个亿,有的说值10亿,还有的说值50亿。这些传言老唐从不承认也不否认。反正我只知道他为装自已的收藏品花了两个多亿建了个馆,并请了8个武林高手日夜看管他的宝贝。还听说老唐的一件元青花小瓶子就在香港拍出了好几千万。

声色犬马的日子让唐大头感到了生活的乏味和无聊。特别是长时间的好日子让唐大头的血压高了、血脂高了、血糖也高了,还得了失眠症,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为治失眠,老唐跑北京、上海、医院找名医,可中医西医都不管用,他一咬牙来到美国,但花了两百多万美金也没什么效果,老唐气的说这真是“千金难买一觉”啊。有一次老唐给我打电话说要来看我,我开玩笑说让老唐来给我的学生讲讲收藏,我知道他没时间,但没想到老唐当了真认真地备了课,来讲了整整两个小时,效果很好。看到我们俩口子在学校忙忙碌碌,临走时他叹口气说:“看来你们不下海是对的,我很羡慕你们呀,生活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失眠让老唐备受折磨。后来在母亲的影响下,唐大头开始吃素,并到处求神拜佛。在一个有名的道教神山上,老道长发现了唐大头的虔诚,也看出了唐大头的财富,一忽悠唐大头为宫观捐了万元,并答应将来把自已的钱财捐一半给神山。老道长一激动给唐大头安排了一个相当于道长助理的职务,并把唐大头留在了神山上。

在神山上的第一夜老唐夜不能寐,看着神山上空的群星闪烁,老道长派了6个道士为他讲道,从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开始讲起,什么三清、六御、财神、吕洞宾、妈祖;什么全真、茅山、灵宝、正一、净明各大教派;什么黄帝、老子、三茅、二葛、王重阳等等道教祖师,道教的博大精深让老唐开始还听得津津有味,可听了三四个小时后老唐就睁不开眼竟呼呼大睡了。老唐高兴呀,对神山的神深信不疑,一激动又捐了万,气得夫人要与他离婚。

唐大头住在神山上一个无水无电的小山洞里,细听岁月吟唱,静听笙箫飞扬。云山深处,月夜的静谧,柔雨的轻飘,让老唐的心静了下来,他坚持每天穿着道服读道德经,吃清水煮白菜当隐士。然而,仅仅呆了不到三个月,老唐在下山背粮食时由于营养不良一下子晕倒了。后来老唐终于耐不住寂寞,做了些不合道规的事,被神山上的道士们齐心协力地赶下了山。

听说唐大头从神山上下来的时候,正赶上那天下大雨。老唐哭了,哭的还很伤心。因为本来是诚心向“道”却不能得“道”,他突然觉得自已的心更虚了,整天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失眼更严重了,精神一下子垮了。

我再见到老唐时,是四医院住院托人带话让我去看他。一见他,我吓了一跳,老唐整个人瘦了一圈,缺少脂肪的细脖子上顶着个大脑袋,头显得更大了。实际上也没什么大病还是老毛病睡不着觉。当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在我面前诉说心中的苦闷时,我知道老唐的病是富贵病,都是钱惹的祸。我调侃他说:“要不把你的钱都捐了到农村种地去,保证你吃的好、睡的香。”老唐说:“光捐钱有什么意思?中国人有钱的人很多,捐钱的人也很多,我只想用我挣的钱干点有意义的事。”我们两个人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能讨论出干什么事才能有意义。最后还是老唐聪明,他说:“现在不是在搞精准扶贫吗?你帮我找个最穷的地方我去投资”。

唐大头医院,经过反复研究,又上网查找,从医院一出来,就带着司机到贵州一个叫上磨盘的偏远小山村投资扶贫去了。当地有首民谣:上磨盘上有个高高的磨盘山,常年云雾不见天。树起来的路,挂起来的田,老百姓的日子难上难。

上磨盘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留下来的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年轻的镇长第一次陪着老唐到整个村转了一圈,竟花了一个星期时间。老唐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发现这里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层层梯田,并有大片废弃的茶园,因无人管理长满了杂草。一问才知道茶园十年前被一个福建人承包过,因销路不畅亏损严重交不起承包费跑路了。老唐就对镇长说:“我在这里办两件事:一是我出资把亩茶园买了,并最少投资一个亿办个富硒茶业公司专门用于出口,赚了钱我一分不拿走全部用于当地建设,亏了算我的,前提是你得动员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上班;二是我投资建个养老院,让孤寡老人免费住进来。”

镇长一听高兴坏了,给全镇每个在外地打工的人写了一封信,动员他们回来。厂子很快建起来了,老唐从回乡的年轻人中选了一个当厂子。老唐的养老院建在半山腰,这里白云悠悠。养老院从设计施工到营运老唐亲力亲为,办得红红火火,因为是免费所以一床难求,没办法老唐只好委托镇政府把关,只收符合条件的孤寡老人。中间老唐几次打电话让我去看看。那年放暑假我约了几个老同学去了。老唐的厂子建在群山之中特别显眼,一大片蓝色屋顶的厂房静静地卧在山脚下,厂子旁边一条小溪蜿延而过,老唐说厂址是让风水大师看过了的,顺风顺水。我们去时正遇到老唐在接待一个广东来的客商,要打包把老唐的茶产品全包销了,老唐西装革履正带着从外地打工回乡的两个青年男女跟客商谈合同,他好像变了个人,神清气爽。回乡担任茶厂厂长的小张告诉我们:“唐总的规划很大,除了办茶园,还要把我们上磨盘村打造成观光旅游村。”

晚上,老唐请我们在他自已投资建的农家乐园里吃饭,遇到了正在这里聚餐的一群老年人。他说只要是周末或节假日他都要请养老院的老年人聚餐,陪他们聊聊天,家有一老是个宝呀。正说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端了杯酒走过来了非要跟老唐干一杯:“唐院长,我无儿无女现在不愁吃穿还有人照顾是真幸福啊。”还有一位患轻微老年痴呆症的谢老大爷一见到老唐就告状:“唐院长呀,老刘头要打我,我不跟他住一起。”被冤枉的老刘头赶快跑过来说:“院长,你别听老谢胡说,他糊涂了,夜里两三点还不睡觉,我劝他他不听还要拿杯子打我。”老唐看出了老谢头的“不讲理”,象劝小孩子一样劝了半天。老唐是养老院院长,还聘请了一位回乡青年担任执行院长。但老唐一有时间就往养老院跑,他对每个老人的情况都了解,他喜欢听老人们讲他们过去的荣光,并愿意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伤。我看出了老唐的快乐,在这里老唐喝山泉水、经自然风、吃农家菜,几年下来,血压降了、血脂降了、血糖降了,失眠也好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夏天,老唐在离开上磨盘村外出办事时车翻到了近百米深的山沟里,司机当场死亡,老唐被摔成了重伤,在医院昏迷了一个星期也走了。老唐生前有交待,走后就葬在养老院的后山上,那里既能看到茶园又能看到养老院。下葬那天,刚刚晴空万里的天空一会乌云翻滚,还下起了小雨。我们班上的同学几乎来了一大半。老唐曾经隐居过神山上的老道长带着十几个道士来了,为老唐祈福;上磨盘茶园的回乡青年们来了,哭着呼喊:唐总呀,你不能走,你走了茶园咋办?乡村旅游咋办?养老院的老人们扶着老唐的棺椁不肯松手,个个哭得象个孩子:唐院长,唐院长,你不能走呀,你走了谁听我们说话呀。老唐的儿子也来了,跟年轻时的老唐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也是一个大头。他代表母亲宣布了老唐一年前就拟好的遗嘱,当然遗嘱是经过老唐的夫人及儿子同意了的。老唐在遗嘱说自已只有一个儿子非常优秀,有房有车有自已的事业,是自已的骄傲。老唐将完全属于自已的资产包括茶园、养老院等全部捐出,并成立一个基金用于贫困山区建设。基金的管理权交给了镇政府。

自此,老唐以个人财富归零的姿态进入了天堂,但我知道老唐的财富是无价的。上磨盘村在磨盘山上为老唐立了块碑,碑上雕刻着老唐的大头形象,一览众山小。我相信,老唐会成为一个永恒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jb/1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