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许鞍华执导电影《半生缘》配乐

编曲:黄国伦填词:林夕演唱:黎明

张爱玲写藤镯其实并不多,远不如她写旗袍,然而非常意味深厚:

离开上海的前夕……我唯一的金饰是五六岁的时候戴的一副包金小藤镯,有浅色纹路的棕色粗藤上镶着蟠龙蝙蝠。他用小刀刮金属雕刻的光滑的背面,偏偏从前的包金特别厚,刮来刮去还是金,不是银。刮了半天,终于有一小块泛白色。他瞥见我脸上有点心痛的神气,便道:”这位同志的脸相很诚实,她说是包金就是包金。

——《对照记》

单单看这段描述,并不觉得这副藤镯比王佳芝的粉钻或者顾曼桢的红宝石戒指更特别,要再细品出处——

《对照记》是张爱玲谢世前的遗作,而这副包金小藤镯是她五六岁时戴的、赴港时随身的唯一金饰。

▲这一张照片中张爱玲也戴了一只藤镯,看大小不见得是文中那副,可知她或许藏了不止一副藤镯

在这篇《对照记》中,她详细地记述了自己当年离开上海去香港的前后过程。包括申请被批后,她为避免连累姑姑,与其约定隔绝往来、不打电话、不通信。

随后,她连自己的小说手稿也没敢带,只带着姑姑送她的家族照相簿和这副小藤镯便踏上了未知的旅途……

▲《对照记》中老照片。左上图,是幼年的张爱玲与弟弟;左下图是张爱玲的姑姑(坐);右图是李鸿章继室赵小莲和女儿李菊耦(张爱玲的奶奶)

多年后,在人生垂暮之年,这副镯子又连同她人生一段段不平凡的经历、以及家族照片一同被记载在这样的一篇文章中。

通观种种,再回头来细看藤镯:光阴萧落下,刻着古朴图案的温暖老金和着莹莹草木之气,实在很有些人间情味……

其物·当老银遇见草木

在清代,藤镯是个怎么样的光景呢?清末《越郡风俗词》中有一段述说社戏的词,云:“风藤镯,白手膀”——此处的“风藤”,即是当时极为常见的包银管藤镯。

▲清代仕女图上,双手戴藤镯的女子正在做绣鞋

此“藤”,非今日常见的鸡血藤,而以风藤、海藤为主。

风藤多产于蜀中,风行于江南一带。清人王延鼎《杖扇新录》记录:

“出蜀中,节细而纹细,以纹备五色,纹绕而明者为上;质微赫,纹成黄白者居多,久之则红而有彩,土人多取为条脱,谓御此藤可除风湿,故名风藤。”

张爱玲描述她的手镯是“有浅色纹路的棕色粗藤”——从颜色和纹理特质来看应属风藤。

有历史记录最早的应是海藤,产于南澳岛(位于广东省),据载,闽南沿海地区从宋代起就有出现过用海柳雕刻制作的手镯。这种材质在古时属于名贵材质,皆因当时潜水技术不发达,又生长多年才能成材,且有水浸不腐、火焚难损、质地坚硬等特点,至如今已是难能一见了。

还有一种赛璐璐,清末民国时比较流行,即当时一种用来替代海柳、玳瑁、牛角一类天然材质的塑料。因为当时工业不发达,这种人工材质反而是稀缺品,价格高昂。

▲《妆匣遗珍》中的清代双股风藤镯

藤是笔直的,要通过加热来使其弯曲,为了得整圆形状,会在开口处包嵌银管做连接。材质除了银,也有鎏金与纯金管者,早期只是为了固定,后来逐渐演变出半金属半藤镯的形式。

银管上的装饰同当时老银镯上者相类,题材涉及花草、动物、博古等,以表达吉祥的寓意为主。

其韵·天生温柔典雅动人情

说起来也怪,这藤镯在当时并不算贵重,然不独平凡小户,大富贵家庭也对其青睐有加。

据毛立平在《清史研究》中列出的家人嫁妆首饰清单显示:银箍藤手镯与金珠头花成枝、镀金花钎成枝、金珠梳妆全副、金珠耳环成对、翠环头耳川(钏)成对、镀金耳钏成对、银卷巾手镯全副等并列。

此种气象,且看张爱玲家的境况便可窥得一斑: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代名臣,祖母李菊耦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女儿——如此出身、又身为大才女的张爱玲将藤镯视为不可离身的宝贝,可见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图中正中者为李鸿章,他身后的女子便是其女儿李菊耦,即张爱玲的祖母

谈藤镯之韵,是要借着人的。清代佚名小说《刘公案》第六十七回“鲁见明贪赌竟输妻”中描写江宁府宣城县鲁见明之妻焦蕙兰:

乌云巧挽仙人髻,发似墨染一般同。杏眼秋波花含露,鼻如悬胆正当中。两道蛾眉如新月,芙蓉面上带润红。两耳藏春桃环配,腰如杨柳舞春风。小口樱桃无言语,想必是,糯米银牙在口中。玉腕上,两个藤镯明又亮,尖尖十指赛春葱。往下瞧,金莲未必有三寸,仔细看,穿鞋上绣半枝蜂。头上是,碧玉簪儿别住顶,鬓边斜插一丈青。身穿一件蓝布衫,月绢单裙系腰中。虽然穿戴不为贵,天生的,温柔典雅动人情。

虽不贵,但天生温柔典雅动人情——不单焦蕙兰,想必这也是藤镯被世人所喜的原因。

▲电影《武侠》剧照,电影背景是民国初年的西南边陲小城,女主阿玉的手上始终带着一只藤镯,其服饰虽更加朴素但与清代仕女图中女主身上所穿尚有可对照之处。

赏藤镯之美,要拿出赏文人案头“无名之供”的视角眼光来,即如对菖蒲、丑石一般。

东坡先生感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精神层面的供养,远远重于物质层面的享受,这是最“文人性”的。比起藤上所蕴天地草木之清气,奇珍异宝倒似落了下乘。

儿时的信物、家族的根性、文人的气韵……重重厚意之下,也不怪见惯世面的张爱玲视藤镯为珍了。

想必每每夜阑人静时、佳人思乡处,想必定要拿出那藤镯来,边细翻相簿边细细摩挲,使心内再温润柔软一回吧……

“正襟危坐碎碎念”车间

艺·正

生产线

暖造物时代的物

是人的情结的物化

不像我们现在的物

更多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jb/1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