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忆江南
忆江南AUTUMN秋 忆秋江南行 秋日私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清风徐徐,顿感一丝凉意袭来,原是秋悄然而至。 古人悲秋。每缝秋至,文人墨客都会情不自禁地抒发离愁别绪,用伤感的文字浸染醉美的秋色,似乎只有这样,才会一解千愁。而我,喜欢秋的记忆,最忆江南的那段秋。 前年的秋天,经过大半年的彷徨、焦虑和等待,终于随着一张纸而落定,焦躁已久的心也随之释然。在等待上班的日子里,很想走出京城,去外面看看风景,与大自然来一次深情拥抱。 去哪儿呢?当然最忆是江南。 自从那年的烟花三月,匆匆游历了一次江南之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江南。总想着哪一天,一个人,背着背包,带着相机,行走在氤氲的江南风景之中,走走歇歇,把一次次邂逅与别离,细化成微小的幸福和温暖。把迷人的风景留在身后,心停泊在那抹山水的宁静淡然处。 幸福有时来得很突然,正当你心有所想时,戴德梁行的老朋友胡峰打来电话,说苏州的好友刘斌来京,晚上是否有空小聚?正在闲得发愁的我,哪里还会存在没空的道理。欣然赴约,与几个老友推杯换盏。席间,刘斌诚挚地向我发出邀请:“秋天的江南非常美,欢迎你去苏杭走一走、看一看。”就这样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买上一张高铁票,带着遐思,带着喜悦,带着期盼,在高铁急速前行中,飞奔我心向往的地方。苏杭,它似蒙着面纱的江南女子,等待于轻烟薄霭之中,一颦一笑,婉转流动,在梦中无不触动着我悠远的江南情愫。 那次旅行,我游历了很多的地方,苏州园林,虎丘剑池,夜泊枫桥,诚品书店,周庄乌镇,禅意拈花,西子湖畔,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断桥残雪……我已无法一一细数,每一处美景定格在我的相机和手机之中。行走在秋天的江南,诸多的感触和感悟,怕是用文字难以表达。是故,想着把秋游江南置于心底,予以沉淀,待在日后用来记忆。 当我决定把心底的那段记忆写出来时,尤其是在指尖划过纸笺的那一刻,心里微微颤动了一下。秋忆江南,真的是道不尽,写不绝,因为秋游江南毫无逊色于烟花三月下扬州。古人有诗写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从不敢自诩是文人,却有文人的那种慨叹:总有缱绻在心头,闲来思去两茫茫,最忆江南一段秋!一叶知秋① 苏州最忆江南一段秋, 了却憾事探虎丘。 到苏州的第一天,刘斌问我最想去哪儿?其实上一次来苏州时,有意没去虎丘,就是想留点遗憾,这样才会惦记。这次来苏州,当然不想再留遗憾,首去的景点必是虎丘也。苏东坡曾言:“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也。”东坡先生说这话,肯定有其道理。虎丘,于苏州而言,不仅是地景,更是这座城市的人文地标,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踏进虎丘,仿佛就能听见历史的声音,处处尽显古迹,到处都是传说。真可谓:“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吴地记》曰:“山绝崖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宋代朱长文《虎丘山有三绝》为:“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 进入虎丘景区,映入眼帘的便是云岩寺塔。云岩寺塔又称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汉族古代建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时间或许带走了虎丘塔昔日的光辉,但给它留下来的是一种古朴与雄奇,它就这样静静的站在那,陪着苏州城一起,地老天荒。因为虎丘海拔40多米,称不上是山,只能谓之丘。因此,云岩寺塔与其它古塔藏在深山完全不同,而是置身于山丘,直耸云天,诉说千年的神话。 游走在虎丘,还不如说是在探寻一种神秘。听导游讲,虎丘最神秘,最具传说色彩的就是“剑池”了。所以大家都是把虎丘和剑池联系在一起,并口口相传,真“剑池”假“虎丘”。我不解其意,只因寡闻。传说,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将其葬于虎丘,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三千柄宝剑一同密藏在剑池下,其中便有“十大名剑”之一的鱼肠剑。而崖壁篆文“剑池”相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亦有说是颜真卿的手迹,孰是孰非,历史不会告诉你答案,一切就在你自己去想去悟。如果从历史的年代看,我更加相信是颜真卿所写。总之,这里的一切事物都与传说相关,置身其中,听着他们无声的诉说,诉说着那些年代,诉说着那些被埋没的历史。 细辨“虎丘、剑池”四个大字,确实不同。据说当年大书法家写这四个大字之后,经过很多年“虎丘”二个字逐渐断落湮没,到了明代苏州太守马之骏命令著名的石刻大师章仲玉将“虎丘”二字进行描摹补刻。但是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才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假虎丘真剑池”还有另一种意思,这也暗示着阖闾墓的秘密,因为剑池的东西两壁悬崖陡立是天然形成的,而虎丘的后山则是人工用土垒建而成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吴王阖闾的墓。 东坡先生到了苏州,游过虎丘便觉无憾事。如今,我在深秋,细细探寻虎丘,似乎揭开神秘女子的那层面纱,优美、大方、恬静、温润……用不尽的字词来褒奖。终归于一点,那就是由当初的喜欢转变为深深的爱。 ② 苏州最忆江南一段秋, 姑苏城外愁不休。 我是一个共产主义信仰者,对寺庙一般不曾轻易踏足,但是到了苏州,有一座古寺,我不得不去。因为有一首诗,耳熟能详,却无法体会其间的意境。深秋季节,那情那景,惹人情愁。我其实也不例外,想想从部队转业以来的这大半年,何尝没有愁绪? 我在试想,诗人张继,屡试不第,没有闲情,唯有忧愁,此去赶考,功名何在?心里着实没底。随船行至姑苏城,没有饷银去住店消费,但上岸一游总该可以吧。然而,时机不对,上岸行至城下,无奈姑苏城门已关闭,只得返回枫桥,上船休息。人虽已躺下,奈何心事重重,始终无法入眠。金秋的夜晚,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此情遇此景,更是愁绪满满。突然听到岸边寒山寺的钟声,似乎警醒自己,思虑过多没有用,还是抱定功名向前行。于是,起身,磨墨,提笔,挥就一首七绝《夜泊枫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知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使寒山寺名扬天下,还是因为寒山寺成就了诗人张继,终于功成名就。总之,张继在月夜写下的这首诗,虽说只有短短是28字,却让本寂寂无闻的他被人铭记于心。《枫桥夜泊》这首诗不仅捧红了寒山寺,成就了枫桥的名气,也彰显了唐诗的魅力,张继也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张继当初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没想到,他的一首诗能使得枫桥和寒山寺被世人记住。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虽是描写自己的愁思,却也将枫桥这一美景展示给世人,而枫桥也因此名声大噪。不过,张继诗中的古枫桥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诗名的影响下,后世人在枫桥古遗址上,将其之重建,也再现了当初的古风古韵之美。 我,虽不会在枫桥夜泊,但行走在枫桥和寒山寺,却是流连在这如风幻梦般的秋色。寒山寺外几片秋心撩人愁,枫桥岸边几声叹息惊动秋。一年容易是秋风,风起处,吹皱了江南寂静的容颜。谁是江南欲上人衣来,更添薄裳更添秋。江南的秋,其实也是挥之不去的那段情与愁! ③ 无锡最忆江南一段秋, 拈花一笑心无忧。 禅意静心抄心经心醉于江南秋色,我也难免落俗,在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有效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qingguo.com/lbzzc/12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描写景物的好句好段,写作用得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