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一粟经沧海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6.html 南回不归**天越高人越小**南回不归**天越高人越小 明万历后,苏州作为昆曲的发源地,演戏成风,编戏也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到了清初,苏州出现了一批平民专业剧作家,他们将才智倾注于编戏,将毕生的精力付诸戏曲。他们相互间交往密切,有时合作创作剧本,有时共同切磋曲律,在市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这就是中国戏曲史上有名的“苏州派”。他们包括李玉、朱佐朝、朱素臣、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大都是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专事编剧的剧作家,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周昂,字千若,号少霞,别号鸥梦,以号行,清雍正十年(年)出生于苏州府昭文县(今常熟)的一个富裕家庭。他少负隽才,读书十行并下,家多藏籍,过目不忘。曾从同邑乾隆十九年(年)进士顾镇治经十年。为人性格豪爽任诞,学问淹博,长于韵学。十九岁时,补博士第。乾隆三十年(年)拔贡,授安徽宁国府(今宣城)儒学训导。乾隆三十五年(年),考中举人。乾隆三十七年(年),会试不中,引疾回乡。其后六应会试不第,遂寄情于词曲,与瞿颉、姚齐宋、程世淳等友善。 并曾经理正修书院(原虞山书院)。晚年感愤成疾,益发励志著书。家有“此宜阁”,嘉庆四年(年),补遗重刊了翰林院检讨吴任臣的《十国春秋》。他一生多娶,子女则多早逝。嘉庆六年(年),周昂去世,享年七十岁。袁枚为之作有生圹铭《周君少霞墓志铭》。平生则著有《少霞诗抄》、《此宜阁诗钞》、《古韵通叶略例》、《小学卮言》、《百官表拾遗备考》,另编有《新订中州全韵》,戏曲点评则有《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记》、《周批鹤归来》;还撰有传奇《西江瑞》、《玉环缘》、《兕觥记》、《两孝记》,并改编了乾隆二十二年(年)进士、翰林院编修蒋士铨的《临川梦》、《香祖楼》,合集为《鸥梦馆消夏小抄》。 欲涕无从涕,凄凉洲景明。露花醒宿蝶,风柳颤流莺。病榻难堪夜,春愁不问晴。明晨蓬矢设,缘又结来生。(周昂《二月朔日作》) 渐觉乡音近,真同汗漫游。文章两薄命,风雨一归舟。吴树烟重叠,燕台路阻修。荒村此信宿,身世总浮沤。(周昂《下第南归偕颐堂宿陈抟桥》) 屑屑稻粱谋,饥驱作壮游。情牵瓜步柳,诗笔雁门秋。长啸曳孤剑,薄寒理敞裘。天涯消息断,眄煞木兰舟。(周昂《怀瞿菊亭》) 旅馆浑难觅,僧寮一场横。佛灯昏四壁,街鼓乱三更。故国诸蓖聚,天涯小梦惊。松风来枕上,诗思有余清。(瞿颉《夜宿双龙场三圣宫》) 好友瞿颉,本名颙,后以避嘉庆皇帝讳改名,字孚若,号菊亭,别署琴川居士、琴川苍山子、秋水阁主人、菊亭居士,清乾隆八年(年)出生于苏州府昭文县(今常熟)。明嘉靖二十三年(年)进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瞿景淳之族孙。他四岁入私塾,六岁丧父,聪颖敏慧,颇富文才。乾隆三十三年(年),考中举人。后却十一次会试不售。嘉庆十一年(年),援例授四川丰都知县,颇有政绩。嘉庆二十一年(年)前后,曾执教于苏州平江书院。 其人性通敏,喜作诗、古文,兼善词曲,精音律。家有“秋水阁”,钱谦益曾作《秋水阁记》。约在嘉庆二十三年(年),瞿颉去世,享年七十六岁。钦州知州李书吉作有《挽菊亭》诗:死生非异路,未遽到伤心。尚想堂前见,空令纸上寻。不堪思往事,从此少知音。老泪哭人尽,为君又湿襟。平生则著有传奇《鹤归来》、《雁门秋》、《元圭记》、《桐泾月》、《紫云回》、《锦衣树》、《玄书记》;另著有《丰都县志》、《巴蜀见闻录》、《蓉城偶笔》、《秋水阁时文》、《秋水吟》、《仓山诗钞》、《琴馀集》、《四书质疑》。其中传奇《鹤归来》,说的正是其族祖、抗清名臣瞿式耜祖和瞿昌文祖孙二人的事。而传奇《桐泾月》,则与沈起凤的《千金笑》传奇一样,皆为昆曲名伶姚磬儿而作。 姚磬儿,小名掌珍,清乾隆三十一年(年)出生于苏州府吴县。系乾隆年间南京的昆曲名伶,旦、生、净兼擅。幼年时,她的父亲因为负债,将她卖到南京秦淮教坊梁四家为女优,色艺倾倒一时。后因不愿卖艺,多次逃跑,屡遭捶打。在众姐妹的劝说下,她便对梁四说:“若从我,须以旦脚改净色。”其理由是:“我不幸为女儿身,有恨无所吐;若作净色,犹可借英雄面目一泄胸中块垒耳。”梁四只得答应。于是她“以女子作豪杰替身,以雌凤为须眉吐气”;表演时“声飞瓦裂,人压场圆”。其净角戏以《千金记》中扮楚霸王而独擅胜场,旦角戏以演《雷峰塔》中的白娘娘闻名;唱小生则“举止大度,改装登场,宛宛一车中璧人”,尤擅扮演《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被誉为“曲中第一”。 州城斗大枕岩阿,莲幕当年任啸歌。每忆故人成远别,不知消息近如何。荒村月落边笳静,古驿鸡鸣旅梦多。孤负平生题柱志,几时驷马镇相过。(瞿颉《重过保安感旧》) 路转城西最上峰,昔贤遗寝翠微中。弦歌共沐流芳远,文学还钦吾道东。一坞白云团野色,四山黄叶战秋风。隔林蔓草谁家垄?牧笛吹残夕照红。(瞿颉《谒先贤言子墓》) 明社将墟矣,向谁将,巴渝万户,只身遮蔽。有个小戎知兵女,逐马褰裙飞矢。能拔戟、自成一队。会与良人同杀贼。破岩关,狂寇胥披靡。忠且勇,世无比。包胥又洒秦庭泪,便指麾,溪丁峒户,奋戈而起。忠义丰涪凭保障,民到于今受赐,想当日、中原鼎沸。跋扈将军偏养寇。让孤军,娘子输忠义。同名者,应羞死。(瞿颉《金缕曲?于役石柱谒秦夫人庙》) 隋家宫阙久埋尘,剩得杨堤尚占春。最是烟消新雨后,青青只绾别离人。(詹应甲《隋堤烟柳》) 乾隆四十九年(年),吴县诸生詹应甲以会试事至金陵(今南京),与姚磬儿相识,并一见钟情。梁四阻挠不许,姚磬儿却起誓说:“君去,妾必不生。”遂投秦淮河以死抗争,被人救起后随父而归。不料途中乘船遭盗劫,她因此受惊寒得病,不久病逝,年仅十九岁。詹应甲遽闻凶耗,伤心不已,说:“花前一诺,信同抱柱矣!卿不负我,我岂敢负卿哉?”遂急赴金陵,以三百金买柩而归,葬于苏州虎丘再来亭的西侧,并请"吴中尊宿"王芑孙的妻子曹贞秀为之撰写墓志铭。时人感其义举,争为歌诗。“红心词客”沈起凤则特地在《谐铎》中记录“死嫁”篇,其弟乾隆五十二年(年)进士沈清瑞亦为之作有《姚磬儿墓志铭》。 詹应甲,原名广桃,字鳞飞,号湘亭,清乾隆二十五年(年)出生。祖籍婺源,乃徽墨名家兼诗人詹若鲁之孙,家境优渥。后落籍居于吴县。他早慧能诗,十四岁即工韵语。早年曾游学江南,遍览湖山。乾隆四十九年(年),乾隆皇帝南巡召试,他逞才献赋,与周爱莲、洪士达等并列二等。乾隆五十三年(年),考中举人。后却七次参加会试,皆名落孙山。于是就遍游于燕、齐、鲁、豫之间。 嘉庆七年(年),试湖北天门知县。“抵官后,循声著,捍水筑堤,捐廉不遗余力。民称之,谓其堤曰詹公画。”又任远安、汉阳、汉川、竟陵、应阳、恩施、应城等地知县。所至决疑狱,戒游惰,悯穷黎,戢骄兵,平市价,惩搏徒,剪土豪,严胥吏,政绩卓著,尤以治水功显于时。道光初年(年),改任大冶知县,温和风雅,勤政干练。屡经蹭蹬,再经由宜昌府通判升任荆门知府。他"居官极持气节,故在三十年迄无所遇"。湖北学政鲍桂星亦因此称其“昔之才子,今也循吏”。 沮江江水不生潮,船在中流自摆摇。昨夜凤凰山下过,擢歌吹竹入云霄。(詹应甲《游远安沮河》) 红心小草憾天涯,油壁香车第几家。寻到西泠桥外路,招魂重与种梅花。(詹应甲《与沈姬泛舟湖上历北山礼佛而归四首》其二) 清江好,客作土家多。柳市摊钱喧草语,秧田打鼓唱苗歌。背篓裹烟蓑。清江好,古驿访哥罗。蝴蝶梦中传旧谱,杜鹃声里唱回波。三叠竹枝歌。(詹应甲《清江词》选二) 观者已塞途,摩肩招以手。挥之不肯散,长跽捧尊酒。酒是泪酿成,劝公吸一口。行行至郭门,十步九回首。黄尘生马头,哭声震林薮。(詹应甲《出施州四首》其一) 道光二十一年(年),詹应甲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之作墓志铭,称:南畿名邑数婺源,笃生人杰昭代繁。汪江朴学世钦重,才华惟君脱篱藩。令一县,尹一州,大才小试殊优优,所谓伊人对松楸。平生则著有《赐绮堂集》、《独茧诗钞》、《施州乐府》,还校订刊行了明苏州府入学训导朱应辰的《淮海新声》。其人多才多艺,工诗文词,尤工散曲,亦擅书法;并得家传绝学,于墨业也卓然名家。还经常与文坛名家王芑孙、法式善、鲍桂星、张问陶等交游唱和。乾隆五十八年(年),他和“竹溪七子”陈毓咸在赴京会试前,将诗作进呈国子监祭酒法式善。法式善得其诗后,叹赏不置,自此订交。鲍桂星则对他十分赏识,称其为“旷代逸才,以诗名海内”。 他还曾作《中秋闱中望月双调新水令》一套,“描绘廑致,感喟无穷,不独为数百年科场琐况,留一鸿爪,亦代向日千万读书人一吐塊垒。”其中《沽美酒》道:俺想那跨山塘花市遥,泛秦淮灯船早,竹西歌吹千家闹。同盼上琼楼瑶岛,争一刻是今宵。王芑孙曾在《詹鳞飞独茧诗钞序》中称其:“事则师古,辞由己出。”咸丰五年(年)举人、内阁中书方浚师则在《蕉轩随录》中记有“詹湘亭秋闱曲”:吴苑詹湘亭明府(应甲)七赴春官,艰于一第。官湖北最久,诗文词曲,靡不精妙,其乡试时作《中秋夜闱中望月》北双调一套,尤脍炙人口。嘉庆七年(年)进士、江苏巡抚梁章钜和梁恭辰父子,亦在《楹联丛话全编》中记:詹鳞飞应甲挽石晓田煦之兄云:“老泪我无多,数落落晨星,从此骅骝空冀北;雄才君未尽,叹茫茫泉路,相随鸿雁到荆南。”时晓田官荆州郡丞也。 沈清瑞,初名南沅,字吉人,号芷生,清乾隆二十三年(年)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他清羸瘦削,却“蚤慧,读书强记。凡古人隐僻事,先生长者所遗亡,芷生辄能道其原委,故一时有‘小鸿博’之誉”。“其人睿智过人,被诸城刘尚书称为‘此生如芝草凤凰,清时之瑞’,故改名为清瑞。”工诗文,宗法六朝,词亦灵隽。十六岁时即以“琼花有恨无双蒂,明月多情只二分”之句,才名远播江南之地。嘉庆十六年(年)进士、金华教授吴衡照曾在《莲子居词话》中称:“吴中擅词学者,如朱上舍昂、施明府源、沈进士清瑞、吴茂才翌凤,各自名家,瓣香南渡,俱卓然可传者也。”后曾在江阴暨阳书院学。 乾隆四十八年(年),考中举人。乾隆五十二年(年),高中进士,却不曾被授官。乾隆五十六年(年),沈清瑞以抑郁去世,年仅三十四岁。平生则著有《沈氏群峰集》、《绿春词》、《樱桃花卞银箫谱》、《帝王世本》、《春秋世系考》、《孟子逸语》、《史记补注》、《韩诗故》。姚齐宋,字再元,号古愚,生年不详,清初苏州府常熟县人。诸生。工古文词,晚为考据之学。嘉庆八年(年),姚齐宋去世。嘉庆四年(年)进士、御史李翃为之作有《古愚姚君小传》。平生则著有《读史汇编》、《狎鸥轩诗文》、《狎鸥轩集》、《狎鸥轩剩稿》、《淞南笔语》、《甄塵紀略》、《四书章句金篦》,并与周昂一起增校了《支溪小志》。 摩崖三字郁坚苍,大擘窠书径丈长。水驿旌旗回北斗,江洲符节合东阳。身如一粟经沧海,人比千花散道场。谢李诗篇当互证,漫移楚塞入吴乡。(詹应甲《登西塞山访元真子栖隐处》) 夜色凉于水,风高朔雁还。长空一片影,吹落万松间。思妇高楼上,含愁照玉颜。可怜千里道,何处是秦关。(沈清瑞《秋月》) 一雨凉如此,西风吹苎衣。数萤随露下,独鸟背烟飞。驿路秋声早,溪桥夜火微。共投何处宿,隔水叩柴扉。(沈清瑞《龙潭道中雨后同陈小梧詹湘亭赋》) 芳渚东风长蕙荪,知君倚棹过荆门。云生晚郭连山色,雪尽春江见岸痕。旧笛梦吹吴地远,新潮愁对楚天昏。夜分应恨猿吟苦,瞑宿湘南烟水村。(沈清瑞《寄陈小梧楚中》) 昌黎山斗人伦表,六一文章海内名。末座趋陪容贱子,中朝风雅属先生。士夸望比龙门峻,吏说官如浙水清。廿载春风重持节,越江花发待双旌。(沈清瑞《呈窦东皋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buzhenga.com/lbzzc/14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沙土当尿布过晌发嫁地道的老夏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